華文網

顧誦芬:永遠把國家放在第一位,67年專注設計中國飛機

從1958年我國首架噴氣式教練機殲教1,到今天國產大飛機C919,新中國航空工業經歷了由弱變強的60年。其中的先驅者之一是顧誦芬。

抗日戰爭爆發後,顧誦芬目睹了日寇的一次次轟炸,

明自了祖國強大方能禦敵的道理。10歲那年,堂叔送給顧誦芬的一架飛機模型令他對航空充滿好奇。“我要造中國人自己的飛機”,報考大學時,顧誦芬選擇航空專業,開始自已的航空科研生涯。

1956年,新中國首個飛機設計室在瀋陽成立,顧誦芬作為氣動組組長參與殲教1飛機的研發專案。為解決機身採用兩側進氣的難題,在參考資料匱乏的情祝下,他竭盡全力搜尋試驗材料,

最終圓滿完成翼型、翼身組合型式選擇與計算等難題,在世界航空工業領域首創中國獨有的氣動力設計方法。

1969年,我國自主研製的殲8飛機進入試飛階段,飛行過程中出現強烈振動。“將生命置之度外,只為將問題研究清楚。”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顧誦芬決定親自乘教練機跟在試驗飛機後面觀察振動情況,讓兩架飛機保持近距離等速飛行、間距在10米左右甚全更近,這對尚末成熟的試驗機型而言,

稍有不慎後果使不堪設想。從末接受過飛行訓練的顧誦芬冒著生命危險三上雲霄,在萬米高空帶著望遠鏡、照相機觀察飛機的動態,珍貴的觀測資料最終使殲8如期服役。

進入新時代,他又推動了國產大飛機C919的問世,時至今日,這位88歲老人仍然關注著國際航空前沿科技發展的動態,思考著國家航空工業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