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平安守護」小偷的“旺季”來了,如何才能避免中招?

冬天穿得厚,敏感度低,再加上各種節日來臨,商場、公車、火車站等人流密集,小偷也活躍起來。你想知道扒手們是如何頻頻得手的嗎?快來看看民警總結的小偷慣用伎倆和反扒提示!

一、“火眼金睛”識小偷

1.看神色。兩眼總注視衣兜、皮包、背包,因精神比較緊張,往往兩眼發直、發呆、臉色時紅時白等。

2.觀舉止。扒手選定目標後就緊緊尾隨,趁人擁擠或車體晃動的機會,用胳膊和手背試探“目標”的衣兜。

3.識衣著。扒手大多數衣著入時,或長髮、光頭或流裡流氣,

那些三五成群作案的,衣著打扮往往相似。打扮平常、衣著樸素的,常是老扒手。

4.聽語言。扒手之間常常說“黑話”、隱語。把掏包稱為“背殼子”、“找光陰”;互稱“匠人”、“鉗工”;把上車行竊叫“上車找光陰”;上衣兜叫“天窗”;下衣口袋稱“平臺”;褲兜稱“地道”;把婦女的褲兜稱“二夾皮”等。

5.看動作。作案時,一般借車體晃動或擁擠的機會,緊貼被竊物件,利用他人或同夥作掩護或用自己的胳膊、提包、衣服、書報等遮住被竊物件的視線,

得手後,會立即逃離現場;有的扒手發現偵查員,便做一個“八”字手勢或摸一下上唇鬍鬚,按時同夥停止作案。

二、提高警惕防小偷

接下來讓我們以公車為例,揭露扒竊的常見手段:

【手段一:利用上下公車實施扒竊】

這種扒竊手法稱作“障眼法”。一般情況下,扒手事先會在公交網站尋找目標,然後利用乘客上下公車時,伺機扒竊乘客腰間手機套中的手機及衣袋、背包中的財物。

【手段二:站立貼靠實施扒竊】

這種扒竊手法稱作“擠碰試探法”。一般情況下,扒竊嫌犯事先會在車站尋找目標,然後跟隨乘客上車並緊跟乘客左右,一旦乘客放鬆警惕,手機和錢包便會不翼而飛。防範:乘車時儘量少帶現金和貴重物品,

在車站和人多的地方不要顯露隨身財物。

【手段三:在座位上用刀片割竊】

此類作案手法多發生在站間距離較長、乘客較少的公車上。一般情況下,犯罪分子坐在乘客座位側面或後面,趁乘客打瞌睡和不注意時,伸手掏乘客衣袋裡的財物和手機套內的手機。

同時,犯罪分子大多使用鋒利的刀片割開乘客衣袋或背包竊走財物.

【手段四:結夥扒竊得手後傳贓】

這種扒竊手法稱作“傳贓法”。在此類犯罪形式中,犯罪分子一般一人扒竊,得手後迅速將財物轉移給同夥。防範:乘客發現財物被竊,應立即請司乘人員關閉車門,以防犯罪分子逃離現場,並立即向警方報案。

【手段五:結夥扒竊分散乘客注意力】

這種扒竊手法稱作“擋門板”、“夾門縫”和“分段式”。“擋門板”多發生在上下車的過程中,犯罪分子一般派一人用身體擋住車門,以阻止乘客順利上下車,同時吸引乘客注意力,其他同夥則在後面扒竊乘客財物。

編輯:李少辰(義馬公安局)

應立即請司乘人員關閉車門,以防犯罪分子逃離現場,並立即向警方報案。

【手段五:結夥扒竊分散乘客注意力】

這種扒竊手法稱作“擋門板”、“夾門縫”和“分段式”。“擋門板”多發生在上下車的過程中,犯罪分子一般派一人用身體擋住車門,以阻止乘客順利上下車,同時吸引乘客注意力,其他同夥則在後面扒竊乘客財物。

編輯:李少辰(義馬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