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客家美食黃粄:久遠的味道,不老的傳說

“粄”是客家人對糕餅狀食品的一種總稱。如眾所周知的年糕,客家人就叫“甜粄”。

今天談的客家黃粄,與甜粄有較大的區別。

黃粄,顧名思義,就是黃色的粄。主要流行於廣東梅州的平遠、興寧一帶。但這黃粄,卻比甜粄要多很多說頭。

首先、它用的是高山上種植的粳米。這種粳米的個頭很高,通常約2米,且產量較低。

但它的保健功效很好,主要對腸胃、高血壓、降低膽固醇、皮膚等等有好處。

上百度隨便查【粳米營養成分】,便有一大溜的說明。

第二、黃粄要用黃果樹或者叫吊砣子的枝梗葉來燒成灰。

灰經過水的過濾做堿水,用來浸泡粳米,做到用純植物堿製作。

第三、再配用槐米。槐米是一種中藥材,有涼血、清熱解毒、降血壓作用。

第四、伴入高山種植的茶油。

就是這樣,黃粄通過採用上述用料和食材,

配以多年承傳的手藝,經蒸、染色(槐米色)、攪拌、撚等最後形成。

而黃粄的形狀,與甜粄的四方形不同,以圓條形為多;

黃粄的口味,也與甜粄的甜味不同,以無味為多;

而黃粄的無味味道,是其最妙之處。

因無味,所以其可以配放不同的味道,甜酸苦辣,隨你出手。不過,黃粄的清香味,那是必須的。

又因粳米帶韌性,所以其可蒸、煎、炒、煮、燉、等均可,還可以釀,三十六、七十二般變化,隨你興趣。

黃粄,既是保健食品,也是客家人長期改造自然、適應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種象徵。千百年來客家人都在高山居住為主,所以靠山吃山,育出和種植了粳米,發現或發明了吻合人體健康的配方和工藝。所以說,黃粄,還是客家人遷徙史上的一種歷史的見證。

黃粄有久遠的味道,久到可能有上千年的歷史,今日的承傳,證實了它不老的傳說。

隨你興趣。

黃粄,既是保健食品,也是客家人長期改造自然、適應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種象徵。千百年來客家人都在高山居住為主,所以靠山吃山,育出和種植了粳米,發現或發明了吻合人體健康的配方和工藝。所以說,黃粄,還是客家人遷徙史上的一種歷史的見證。

黃粄有久遠的味道,久到可能有上千年的歷史,今日的承傳,證實了它不老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