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家長如何判斷一份兒童書單的好壞?三個辦法,給孩子選書不再愁

每到寒暑假,總會有一些家長希望我列一份書單,

給孩子推薦一些書。這是我樂意做的一件事,可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現在各式各樣的書單滿天飛,給兒童的書單尤甚。誰讓朋友圈裡最愛學習的那批人都是家長呢。不推薦些好童書,他們怎麼會對你關注有加。

可仔細翻看一遍,大多數的書單都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前幾天,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轉發了一個童書單,點進去之後發現其中有幾本書不錯,就記下了名字,

準備找來讀讀。結果其他事一打岔,準備再找時,卻腦力不濟,忘記了書名。又沒收藏,只好憑著記憶去搜狗裡搜索。

結果倒好,搜出一大堆書單,要找的幾本書都位列其中。

留心比較後發現,有些書簡直就是書單裡的“釘子戶”,就連推薦語也是十句有九分近似。多是大而化之的幾句話,概括下書中的內容,或是複製一段評論的話,告訴你這書有何特點。讀著這樣的推薦語,不能不讓人懷疑列書單的人,

恐怕也是一個“二道販子”,沒真正地讀過幾本。這種對內容缺少深入理解的推薦、沒有個性化感受的推薦語,有何益處?剪刀加漿糊式的書單,不如不看。

微信上,每當有家長冒出一句“林老師,我的孩子X年級,給推薦幾本書吧”時,我都無言以對,只好耐心地反問:男孩女孩?孩子平時的閱讀習慣怎樣?喜歡讀哪方面的書?希望得到哪種類型的書的推薦。

我當然可以不去問這些囉哩八嗦的問題,

隨便丟過去幾本。可這樣做,于家長于我,都是一種欺騙。

我常說,我推薦的書,可能是讀完的,也可能唯讀了部分,但一定是讀過的。之後還會查看一些專家書評與讀者評論,再思考一下,這本書的最大特點是什麼,適合多大的孩子,可以彌補孩子哪些方面的不足,最後才能決定是否值得推薦,並且有針對性的指出,什麼樣的孩子適合讀。

最後仍不忘加上一句:僅供參考。

我們說兒童階段的閱讀不應該加以限制,要大量閱讀,讀各式各樣,各種類型與內容的書。也許這也是孩子一生中可以最肆無忌憚地讀書的一個階段。當他們長大以後,無論多麼文藝,或是追求自由,讀書必然會摻雜進許多功利的因素。到那時,他們不是為了興趣而讀,而是為了成長而讀。更多地閱讀,需要從學沒學到東西的角度去考量。

也許正是抓住了孩子成長階段的這個特點,

很多的童書推薦文章,都是貪多求大。什麼“特級教師推薦的150本書”“一至六年級必讀書單”“史上最全的3-12歲兒童書單”“教育部推薦小學必讀書精選”,諸如此類的書單,汗牛充棟,毫無特點,卻在微信圈中傳播甚廣,真是讓我們這些認真推薦書單的人情何以堪。

既然如此,索性就少推薦些書單,多談些如何分辨好書單的辦法,也不失為一種“曲折迂回”的戰術。畢竟,能遇到一份高品質的書單,並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而如何判斷一份書單的好壞,從中發現真正適合自己孩子的書,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更是難上加事。

那麼,到底該如何辨別一份書單的水準高低,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一、權威出版機構或媒體的推薦

當紙媒還沒有如此衰落之時,我最喜歡看的是每個週六《新京報》的書評週刊,以及三聯週刊的新書推薦。那時我讀書的大部分選擇都來自其中的推薦。現在呢,當公眾號橫行於世,新京報書評週刊的公眾號仍能獨善其身,不改初心,讓人覺得這仍是一份值得信任的媒體。

所以,當眾多關注家庭教育與兒童閱讀的公眾號都在東抄西搬一些內容時,不妨將關注點聚焦在一些專業的兒童教育機構或是媒體上,他們有更專業的角度與更挑剔的目光,推薦語也是加入了閱讀體驗,更是直截了當指出受眾兒童,或是彌補知識或是情商培養,從不模棱兩可。

這方面推薦大家關注:小花生網,博雅小學堂,小中信。

二、專業人士的推薦

這些專業人士大概包括幾類,長期關注童書出版,關注家庭教育,關注兒童心理與成長。可能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可能是一個兒童心理學研究者,也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媽媽或是爸爸,但是卻有著廣泛而持久的童書閱讀積累。

如果將專業人士的推薦書單與普通的書單做個比較,你會很容易發現,專業人士的推薦也更有個性,有些書可能偏冷,有些理由可能並非如你所願。但是,專業的人有專業的眼光,他們的經驗與底蘊自然會給他們所推薦的內容足夠的支撐。當然,從陌生到熟悉,到最後的信任,一定是需要時間的,如果遇到了,就要有足夠的耐心。

這方面推薦大家關注:童書媽媽三川鈴,麗莎繪本課堂

三、有明確主題的書單才有參考價值

我們將目光從推薦主體轉移到內容上。到底是信息量大內容豐富的泛讀書單更有價值,還是小而精、專而特的主題書單含金量更高?

我的答案是後者。比如我看到一個書單,名字叫《12歲男孩最愛看的物理科普書》。如此具體到年齡,明確範圍的推薦,一定是經過精心篩選與研究後給出的答案,不信任這樣的書單還能信任誰呢?

而且,在對於一些機構或是專業人士缺乏瞭解的情況下,去尋找一份主題明確的書單,也是一種更保險的做法。如果你更清楚想通過什麼樣的書彌補孩子哪方面的不足,懷著目標去找書,這樣的書單更是再恰當不過。

只是,有時候大多數家長並不知道該給孩子選什麼書,所以那些大而全的書單才能大行其道。做人要有方向,做事要有目標,選書單,也是同樣的道理。

畢竟,能遇到一份高品質的書單,並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而如何判斷一份書單的好壞,從中發現真正適合自己孩子的書,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更是難上加事。

那麼,到底該如何辨別一份書單的水準高低,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一、權威出版機構或媒體的推薦

當紙媒還沒有如此衰落之時,我最喜歡看的是每個週六《新京報》的書評週刊,以及三聯週刊的新書推薦。那時我讀書的大部分選擇都來自其中的推薦。現在呢,當公眾號橫行於世,新京報書評週刊的公眾號仍能獨善其身,不改初心,讓人覺得這仍是一份值得信任的媒體。

所以,當眾多關注家庭教育與兒童閱讀的公眾號都在東抄西搬一些內容時,不妨將關注點聚焦在一些專業的兒童教育機構或是媒體上,他們有更專業的角度與更挑剔的目光,推薦語也是加入了閱讀體驗,更是直截了當指出受眾兒童,或是彌補知識或是情商培養,從不模棱兩可。

這方面推薦大家關注:小花生網,博雅小學堂,小中信。

二、專業人士的推薦

這些專業人士大概包括幾類,長期關注童書出版,關注家庭教育,關注兒童心理與成長。可能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可能是一個兒童心理學研究者,也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媽媽或是爸爸,但是卻有著廣泛而持久的童書閱讀積累。

如果將專業人士的推薦書單與普通的書單做個比較,你會很容易發現,專業人士的推薦也更有個性,有些書可能偏冷,有些理由可能並非如你所願。但是,專業的人有專業的眼光,他們的經驗與底蘊自然會給他們所推薦的內容足夠的支撐。當然,從陌生到熟悉,到最後的信任,一定是需要時間的,如果遇到了,就要有足夠的耐心。

這方面推薦大家關注:童書媽媽三川鈴,麗莎繪本課堂

三、有明確主題的書單才有參考價值

我們將目光從推薦主體轉移到內容上。到底是信息量大內容豐富的泛讀書單更有價值,還是小而精、專而特的主題書單含金量更高?

我的答案是後者。比如我看到一個書單,名字叫《12歲男孩最愛看的物理科普書》。如此具體到年齡,明確範圍的推薦,一定是經過精心篩選與研究後給出的答案,不信任這樣的書單還能信任誰呢?

而且,在對於一些機構或是專業人士缺乏瞭解的情況下,去尋找一份主題明確的書單,也是一種更保險的做法。如果你更清楚想通過什麼樣的書彌補孩子哪方面的不足,懷著目標去找書,這樣的書單更是再恰當不過。

只是,有時候大多數家長並不知道該給孩子選什麼書,所以那些大而全的書單才能大行其道。做人要有方向,做事要有目標,選書單,也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