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福州土拍收官之戰:鼓樓房價17800與你有何關係?

圖文|CRIC克而瑞 福州

時隔一周,福州市區再次迎來一場土拍盛宴,

1月18日,福州共出讓6幅商住用地,攬金84.1億,安置商品房面積為23.7萬㎡。本次土拍也是2017年福州市區最後一次土地拍賣,之前公示的2017-61-64地塊因競買人不足轉為掛牌,至此,2017年福州土拍正式收官。

現場回顧

本次土拍同樣吸引了十余家開發企業到場競拍,

世茂、融僑、陽光城、綠城、碧桂園、龍湖、建發、旭輝、雅居樂、華潤、三橋建設等。

土拍伊始,55號地即掀起高☆禁☆潮,綠城、旭輝、雅居樂、陽光城、遠洋、三盛、廈門建發、龍湖等都參與了該幅地塊的競拍,經過50輪的激烈拼搶,最終被綠城奪得,也標誌著綠城集團正式進駐福州市場。

緊接著,56號地塊經過30輪競拍,被龍湖地產競得,該幅地也是龍湖地產首次進入主城區,意義非凡。隨著兩大房企巨頭的加入,

福州樓市戰場因此又多了兩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有利於提升本土房企的戰鬥力,另一方面也反應出福州樓市形勢向好,房企進駐意願提升。

隨後,世茂集團接連競得57和58地塊。而59和60號地塊雖處優質地段,但因實際可售面積較少,僅幾千平米,被建發和華潤輕鬆摘得,競拍熱度明顯低於前幾幅,最後一幅甚至於底價成交。

每次土拍的話題,無非是圍繞樓面價“高”或“低”來展開,

作為福州2017年最後一次土拍大戰,本次大家的關注點又集中在哪些方面呢?

綠城、龍湖雙雙挺進福州,眾人期待

作為首次進駐福州市場的綠城和龍湖,成為本次土拍的亮點之一。在此之前,兩者已悄然進入福州周邊市場,綠城與三迪合作,涉足永泰;而龍湖則是通過收購二手地塊,首進長樂鶴上板塊。另外,綠城和龍湖在2017年均有參與過福州市區地塊的競拍,皆為陪跑走過場的狀態,

拿地熱情亦不能與本次相提並論。一方面,當時開發商拿地激進,勢頭兇猛,另一方面,也與地塊綜合因素有關,之前參與競拍或許能理解為試探市場。

兩家房企雖為首次進入福州市場,但在業內外並不陌生,作為國內一線開發商,其口碑早已享譽全國,尤其是綠城,一貫被稱為豪宅標杆,甚至有人稱:綠城開發的足跡在哪裡,豪宅標杆就在哪裡。而龍湖的特色則是用細節詮釋品質,

近年來的產品也廣受購房者好評。本次出讓的55和56號地塊,基本為純住宅用地,住宅建築面積均在10萬方以上,容積率分別為2.4和2.1,皆具備開發品質樓盤的潛質,自然備受關注和期待。

為何同一板塊的樓面價會相差兩倍?

55、56、57、58地塊屬同一板塊,前兩幅樓面價在2萬上下,後兩幅則不過萬。主要因為後兩幅要配置80%的安置型商品房,並且要求按照政府指定的價格回購。但世茂奪下的兩幅地實際可售面積可達3萬㎡,樓面價不過萬,目前該板塊房價約2.5萬/㎡,具有一定的利潤空間,除此之外還能擴大自身規模。若按照每套100㎡計算,可售房源仍有數百套,值得購房者關注。

近兩年,世茂在福州的拿地可謂大刀闊斧,大福州版圖逐漸擴大,尤其是2017年,在市區及周邊縣市頗有收穫,回歸和佔領大福州的決心和實力可鑒,而其充足的貨源和快推快銷的節奏也穩固了其市場地位。

年度最中心地塊“遇冷”, 對今後房價有何影響?

59和60號兩幅地塊地理位置優越,周邊配套齊全,可謂“年度地段最佳地塊”,但地塊配置比例高達90%,59號實際可售不足1萬平米,60號地扣除安置商品房和商業部分,可售面積僅三千多方,最後底價成交也在情理之中。至於房價走勢,上周我們在1月11日土拍中有提到過,因實際可售面積較少,即便以較低價入市也對板塊內其他樓盤構不成較大壓力,更是談不上會對福州整體房價產生影響。(點擊回看:福州三幅地底價成交,樓面價8千暗藏哪些玄機?)

2017年福州土拍正式落下帷幕,從始至終政府態度堅決,雖然土拍熱度有所降低,但競拍條件並未放鬆,依然圍繞“控地價、限房價、按期交付”等標準來展開。在房地產常態化調控的背景下,對於開發商來說,穩健的拿地方式才是上策,想要長遠發展,回歸理性和健康才是正確選擇,近幾次的土拍也正好映證了這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備受關注的安置型商品房,近兩次土拍總配建面超55萬㎡,結合1月11日的土拍來看,大部分集中在較為核心的板塊。福州的拆遷補償方式已發生改變,今後將採取定向安置的原則(與以往的異地安置和原拆原拆不同):以往對於拆遷戶來說,異地安置地段偏遠,一般人不願意搬離熟悉區域;原拆原遷等待期短則兩三年,長則五年八年,拆遷難度顯而易見。而大量的安置型商品房專案開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拆遷壓力,相比之前遙遙無期的等待,安置型商品房顯然更受歡迎。就鼓樓17800元/㎡的安置型商品房而言,低於市場價1倍的價格,定向銷售更多是針對同區域符合要求的拆遷戶,也更有吸引力。

本次土拍回購地塊附加條件詳情:

3、宗地2017-60號須提供商務辦公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由福州市人民政府指定單位按照12140元/平方米回購。

樓面價不過萬,目前該板塊房價約2.5萬/㎡,具有一定的利潤空間,除此之外還能擴大自身規模。若按照每套100㎡計算,可售房源仍有數百套,值得購房者關注。

近兩年,世茂在福州的拿地可謂大刀闊斧,大福州版圖逐漸擴大,尤其是2017年,在市區及周邊縣市頗有收穫,回歸和佔領大福州的決心和實力可鑒,而其充足的貨源和快推快銷的節奏也穩固了其市場地位。

年度最中心地塊“遇冷”, 對今後房價有何影響?

59和60號兩幅地塊地理位置優越,周邊配套齊全,可謂“年度地段最佳地塊”,但地塊配置比例高達90%,59號實際可售不足1萬平米,60號地扣除安置商品房和商業部分,可售面積僅三千多方,最後底價成交也在情理之中。至於房價走勢,上周我們在1月11日土拍中有提到過,因實際可售面積較少,即便以較低價入市也對板塊內其他樓盤構不成較大壓力,更是談不上會對福州整體房價產生影響。(點擊回看:福州三幅地底價成交,樓面價8千暗藏哪些玄機?)

2017年福州土拍正式落下帷幕,從始至終政府態度堅決,雖然土拍熱度有所降低,但競拍條件並未放鬆,依然圍繞“控地價、限房價、按期交付”等標準來展開。在房地產常態化調控的背景下,對於開發商來說,穩健的拿地方式才是上策,想要長遠發展,回歸理性和健康才是正確選擇,近幾次的土拍也正好映證了這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備受關注的安置型商品房,近兩次土拍總配建面超55萬㎡,結合1月11日的土拍來看,大部分集中在較為核心的板塊。福州的拆遷補償方式已發生改變,今後將採取定向安置的原則(與以往的異地安置和原拆原拆不同):以往對於拆遷戶來說,異地安置地段偏遠,一般人不願意搬離熟悉區域;原拆原遷等待期短則兩三年,長則五年八年,拆遷難度顯而易見。而大量的安置型商品房專案開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拆遷壓力,相比之前遙遙無期的等待,安置型商品房顯然更受歡迎。就鼓樓17800元/㎡的安置型商品房而言,低於市場價1倍的價格,定向銷售更多是針對同區域符合要求的拆遷戶,也更有吸引力。

本次土拍回購地塊附加條件詳情:

3、宗地2017-60號須提供商務辦公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由福州市人民政府指定單位按照12140元/平方米回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