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奶奶的臘八粥

作者:蒲公英-劉書霞

題圖來自網路,很本文無關

今夜冬雪覆蓋了大地,萬物披上了銀裝。記憶中奶奶常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天上神仙降雪花,人間窮人過臘八。”

時間過得真快啊!再過兩天就臘八了,

又要吃臘八粥啦。每逢此時就想起小時候,奶奶在灶臺上,熬臘八粥的情景。

童年的記憶裡,從臘月初七奶奶就開始,準備熬臘八粥的食材:大黃米.小米.飯豆子.紅小豆.白薯.老倭瓜.核桃仁.大紅棗.花生.栗子這幾樣一樣也不能少,寓意:“十全十美”缺一樣就是不吉利。不管家裡咋窮也要熬一鍋臘八粥,熬粥是為了祭拜這幾位神仙:門神.灶神.井神.保家仙,目的是為了來年祈求,

保佑家裡人丁興旺,五穀豐登.招財進寶。

臘月初七吃過早飯,奶奶就把做臘八粥的米.豆倒在簸箕裡,放到炕上仔細挑米里的小石頭,挑好後就放到大瓦盆裡。最後把花生.栗子去皮,大棗去核。一切安排好後就把這些食材放到灶臺上。

初七晚上,把豆子用溫水泡上。我們家鄉臘八粥是晚上吃,是便於祭拜,白天怕外人沖福,驚擾神靈。

初八吃過午飯,奶奶就開始忙活起來,

把鍋裡添上幾瓢涼水,倒入熬粥的食材。用疙瘩火熬粥,等粥煮到七分熟時就用小火慢慢熬了。整個下午奶奶就守在灶台邊看著粥鍋。隔一段時間就用大鐵鏟,鏟鏟粥鍋,她說:粥熬的時間越長,粥越好吃。每次她打開鍋蓋鏟鍋時,一股香甜的粥味讓我垂涎三尺,巴不得早點嘗上一口。奶奶明白我的心思,笑著說:小饞貓不要急著吃,神仙不嘗飯不香,快上炕等著吧。

好不容易盼到天黑,

臘八粥也熬熟了。香味飄滿整個小院,在炕上坐著,就有一股清香味,順著門簾縫隙飄進屋裡。奶奶分別給各位神仙上了香,貢品擺好好後磕三個響頭,祈求一家老小沒病沒災。

奶奶祭拜過神仙後,就開始張羅吃飯。喝粥時我們沒有一個說話的,都規規矩矩地握著小勺喝粥。邊吃眼睛還時不時地往瓦盆裡望望,看看還有沒有自己的一份。奶奶知道我們肚裡的蛔蟲,

就耐心地說:“慢點喝,別燙著,鍋裡還有呢,今兒讓你們吃到肚皮外。”

這頓飯不能打飯碗,打了不吉利。大人打碗,來年日子過得不順溜,小孩打碗,叫打歲(愛生瘟疫)。如果打了碗,就用藍布把碎碗包起來,用五色線記上,供在灶王爺那,過了三天在挖個坑埋好,這叫攔歲埋災。

供神仙那幾碗粥,不能立刻就拿走,要供三天。然後再倒在瓦盆裡,給離家近的出嫁的姑娘吃,這叫吃福根,都說:“嫁出的姑娘潑出的水”生死與娘家無關,要是喝了這種臘八粥,娘家神靈在她有災難時,也去婆家照應她。離家遠的姑娘也有一份,等年根下,來娘家祭拜祖墳時,要帶上一碗臘八粥的食材,這叫留福根。同樣娘家神仙也在危難時保佑她們平安。

兒時的記憶永遠揮之不去,童年臘八粥的味道,常常飄在鼻尖兒上,臘八粥裡熬著奶奶希望與祝福。童年的臘八粥年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都說:“嫁出的姑娘潑出的水”生死與娘家無關,要是喝了這種臘八粥,娘家神靈在她有災難時,也去婆家照應她。離家遠的姑娘也有一份,等年根下,來娘家祭拜祖墳時,要帶上一碗臘八粥的食材,這叫留福根。同樣娘家神仙也在危難時保佑她們平安。

兒時的記憶永遠揮之不去,童年臘八粥的味道,常常飄在鼻尖兒上,臘八粥裡熬著奶奶希望與祝福。童年的臘八粥年的味道,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