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聚焦省兩會: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關注少數民族“清真”飲食習慣

省人大代表、省伊斯蘭教協會副秘書長、市伊斯蘭教會副會長 馬健

省《政府工作報告》在三農工作全面發展中提及要“推行家禽業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冰鮮上市新模式”引起了馬健的關注,他說,回族等少數民族“清真”飲食禁忌中對食用活禽有著特殊的日常需求。建議在省政府出臺的《關於促進家禽產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的意見》的實施中,更多關注少數民族“清真”飲食習慣,規劃定點銷售區域和“清真”屠宰加工點。

引導商場超市、經銷商、配送中心參與“清真”禽產品冷鏈配送業務,保障農貿市場冰鮮冷凍禽產專賣區“清真”禽產品供應。對符合“清真”屠宰加工條件的家禽養殖企業,引導鼓勵拓展產業鏈條開展屠宰加工,或引進“清真”屠宰加工企業與其合作,並給予用地等政策性支持。記者 李巨集

將漁民轉崗納入精准扶貧專案

省人大代表、安慶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于道平

“2018年起,長江漁業捕撈及大型湖泊漁業養殖退出,廣大漁民開始退捕轉崗,這涉及到專業漁民的生計問題。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是當務之急。”于道平說。

“過去五年,安慶率先在長江幹流建立了江段最長、江豚數量最多的自然保護區,

在西江建立了長江下游最大規模遷地保護區,同時通過加大治理水污染,關閉小散亂企業,不僅營造了良好的居住環境,也為成千上萬的水鳥營造了寧靜、祥和的越冬場所。"

自1985年開始,于道平從事江豚保護工作,致力於生態保護。他認為,漁民退捕,就相當於農民散失了土地。應將漁民轉崗或再就業問題納入精准扶貧專案中。同時安徽省應加快出臺相應配套政策,

結合安徽生態保護目標制定地方法規。 記者 徐媛

對老街老巷實行特色化改造

省人大代表、迎江區先鋒社區黨委書記、社居委主任 盧萍

“希望安慶的天更藍、水更清、社區更美。”在盧萍的帶領下,先鋒社區變化巨大:開創“民情日記”制度,設立全省首批省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繫點,

搭建“民心零距離”平臺,組建環境保護、扶貧幫困、醫療衛生、法律援助、文體宣傳等7支社區志願者隊伍,打造最美街巷、成為全市特色。

對於社區建設,盧萍表示,要結合實際打造最美街巷。我市老城區內老街老巷眾多,如果全部拆除重建,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可估量。她說,當下完全可以結合老舊社區改造專案,對一些老街老巷實行特色化改造。同時,要與時俱進,融入互聯網時代,建設智慧型社區。記者 沈永亮

從制度層面保證職教師資隊伍

省人大代表、岳西縣大別山科技學校副校長 余秀娟

餘秀娟從事中職教育多年,深感專業化師資力量薄弱是嚴重制約中職教育發展重要因素。“很多中職學校嘗試'上掛、橫聯、內提、外引'多種方式充實專業教師力量,但始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職教師身份轉變問題。”

餘秀娟認為,“要突破瓶頸,必須從源頭上進行修正、從制度上尋求根治措施。”她建議,一方面要穩步推進教育體制和辦學機制改革,打破事業單位“大鍋飯”;另一方面,要對職教師資的准入制度進行創新,增加職教編制,從嚴把控師資專業標準、從優落實職教師資待遇,建立從企業一線暢通選拔優秀工程技術人才、從高職院校暢通選拔優秀畢業生、從行業暢通引進"名家大師"充實專業教師隊伍的職教人事制度。只有從制度層面保證職教師資隊伍,中職教育才會走在春天裡。記者 李巨集

實施青年回鄉工程

省人大代表、岳西縣思遠生態農業公司 吳松青

吳松青2012年返鄉創業,帶領鄉親們利用廢棄桑枝條種植桑枝香菇和木耳,發展綠色迴圈經濟。這個85後青年在自己的創業經歷中體會到“鄉村振興需要一大批有志青年返鄉創業,以產業帶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

吳松青建議,為了促進當地有志青年回鄉創業,可以實施類似于“大學生村官”模式的“青年回鄉工程”,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支持創業,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保障。省教育部門可以採取定向培養方式,將貧困地區醫學生定向招錄免費培養納入高校大中專招生計畫,解決貧困地區鄉村醫生緊缺難題。同時組織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對接,做好科技支撐和保障。對已形成規模和效益的創業專案,加大支持和推廣力度,扶助成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主導產業。 記者 李巨集

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撥付機制

省人大代表、懷甯中學校長 夏旭燦

“近年來,國家加大教育投入。但普通高中教育仍是當前國家教育投入的一個空白點。”夏旭燦建議,建立普通高中的生均公用經費撥付機制,將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以振興高中教育,實現強國夢的偉大目標。

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夏旭燦提出了關於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撥付機制的議案。2015年,安徽省取消普通高中擇校費,但政府沒有相應增加普通高中公用經費,彌補缺差。普通高中依靠學生學費維持學校運轉。各級普通高中尤其是縣級以下高中存在巨大的保運轉資金缺口。“如果學校不能正常運轉,難以生存,不僅無法適應新的高考改革需要,更談不上提高教育教學品質,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夏旭燦認為,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撥付機制迫在眉睫。 記者 徐媛

振興實體經濟加快產業脫貧

省人大代表,安慶永強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黃永強

“實體經濟發展水準有待提高,必須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黃永強建議要振興實體經濟發展,要加大信貸支持,加快推進落實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培育;完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以人才引進、創新帶動、金融支持為抓手,加快實體經濟的發展速度。

對於產業扶貧,他建議政府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給予更多的扶貧政策傾斜和資金補助;對幫助脫貧的企業給於更多政策及資金支援,加快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加大運用以獎代補、融資擔保、財政貼息等支持力度,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產業扶貧的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記者 沈永亮

推進區域性大交通體系建設

省人大代表、安慶市重點工程建設局綜合協調科副科長 韓娜

“受自然地形影響,安慶區域性大交通格局受限,直接影響城市對外發展,急需推進區域性大交通體系建設。”韓娜說。

“近年來,安慶的區域性大交通建設類型和投入明顯不足,無法形成有吸引力、有競爭力的區域交通經濟環境。”韓娜認為,目前,安慶正在努力推進武安杭、隨麻安、六安景、宿望宣、安黃鐵路及岳武高速東延線、德上高速桐城段,啟動蘄太高速等專案前期工作,將安慶至武漢航道水深提高到6米的項目也在抓緊謀劃。韓娜建議省政府加大對安慶這樣的沿江區域大交通發展不均衡、欠發達的城市交通工程投入,進一步完善高鐵、高速、機場、水域等立體網路化交通設施建設,切實解決部分沿江地市交通發展不平衡現狀。記者 徐媛

建立專利質押保險貸款金融平臺

省政協委員、致公黨安慶市委專職副主委 朱小剛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2017年,我省啟動建設綜合性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平臺,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各家獨立開展業務,不能形成合力,效率低下,服務效果不明顯。

朱小剛建議,省直相關部門要搭建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平臺,在政府引導下,組建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聯盟,建立協同機制,風險多方比例分攤。要合理佈局,設立辦事機構,形成競爭態勢,讓企業有所選擇又方便就地貸款。銀監等部門要加強對辦事機構的業務規範管理,實行動態調整。要降低融資成本,加大支持力度,實現融資成本最低化。 記者 徐侃

推進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與管理

省政協委員、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長 李衛平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當前,臨床教學工作存在教學資源不足、基地建設滯後、教學模式落後、管理水準不高等問題。

李衛平建議,建立協調組織,強化醫學教育統籌管理,省教育、衛生計生等主管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省政府名義適時出臺“關於加強和改進醫學類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與管理的若干意見”。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完善臨床教學基地設施;加強基地建設,提高臨床教育教學品質;加強教學管理,組建高素質的教學團隊;加強教學督導,建立健全臨床教學評估體系;加強宣傳引導,為醫學生臨床實踐創造良好的環境。記者 徐侃

大力扶持國省幹線建設

省政協委員、桐城市政協副主席 汪艾東

S231廬江至桐城段新建工程,是我省普通國省幹線公路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合肥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專案之一。目前,存在著地方財政負擔過重,用地指標待批復等問題。

汪艾東建議,省直相關部門在國省幹線建設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國省幹線補助標準上不搞“一刀切”,加大對六車道以上高標準等級公路的資金補助,促進全省國省幹線公路網建設的完善和貫通。本項目總用地面積190.2739公頃,需佔用耕地110.1799公頃、基本農田83.6455公頃,急需納入全省重點建設項目庫,儘快完成專案用地預審批複,重點解決專案佔用基本農田的占補平衡指標問題,保障專案順利推進。記者 徐侃

促進鄉村旅遊快速發展

省政協委員、宿松縣政協副主席 張永西

鄉村遊、自駕游、觀光遊等方興未艾,為鄉村旅遊帶來了發展新機遇,成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目前,存在著鄉村旅規劃低端、基礎設施薄弱、資本注入不足、專業人才奇缺、宣傳推介力度不夠等問題。

張永西建議,要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結合的切入點,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管道,為企業、農民經營提供服務,同時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強化管理,為鄉村旅遊發展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省級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援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各地要科學定位,注重規劃,要與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三大革命”、文明創建相結合,堅持先規劃後開發、無規劃不開發理念;堅持錯位發展,基建先行。 記者 徐侃

加強可移動文物資源分享

省政協委員、安慶市博物館館長 姚中亮

博物館是人類收藏歷史記憶憑證和熔鑄新文化的殿堂。2017年,全省已有國有或非國有博物館225座。然而,部分博物館規模過大,館藏文物有限,文物展品不足以支撐起展陳內容;有些國有博物館館藏豐富卻難以展示,常年封存於庫房之中。

姚中亮建議,要進行省級統籌,資源分享,建立全省可移動文物資源分享平臺,各國有、非國有文博收藏機構將各自可用於交流共用的可移動文物和藏品分類錄入平臺,以便於檢索和查閱,使精品文物惠及全省人民。要加大宣傳力度,完善工作措施,建立全省博物館可移動文物資源分享網上審批備案制度,擴大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要有政策傾斜,資金扶持,建立全省博物館可移動文物資源分享激勵機制,實施財政補貼制度。 記者 徐侃

打造新時代特色民族農場

省政協委員、皖河農場三益回民分場場長 斯廷勇

三益回民分場是我市最大的回民聚集區, 5年前,人均純收入不足5000元,去年人均純收入12850元。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從專案、資金、人才培訓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新建了年出欄肉牛近1000頭的標準化肉牛養殖基地和30畝鋼架大棚葡萄種植示範園,蔬菜基地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達800餘畝,完成了226戶危舊房改造工程,實現通場中心道路柏油化建設。2012年,回民分場獲批參照民族鄉標準,全面享受少數民族各項幫扶政策,成為全國首例。

斯廷勇建議,要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文明建設和民族共同發展的要求,加速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擴大肉牛養殖、葡萄種植等特色產業規模,為民族農場發展錦上添花。記者 徐侃

同時,要與時俱進,融入互聯網時代,建設智慧型社區。記者 沈永亮

從制度層面保證職教師資隊伍

省人大代表、岳西縣大別山科技學校副校長 余秀娟

餘秀娟從事中職教育多年,深感專業化師資力量薄弱是嚴重制約中職教育發展重要因素。“很多中職學校嘗試'上掛、橫聯、內提、外引'多種方式充實專業教師力量,但始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職教師身份轉變問題。”

餘秀娟認為,“要突破瓶頸,必須從源頭上進行修正、從制度上尋求根治措施。”她建議,一方面要穩步推進教育體制和辦學機制改革,打破事業單位“大鍋飯”;另一方面,要對職教師資的准入制度進行創新,增加職教編制,從嚴把控師資專業標準、從優落實職教師資待遇,建立從企業一線暢通選拔優秀工程技術人才、從高職院校暢通選拔優秀畢業生、從行業暢通引進"名家大師"充實專業教師隊伍的職教人事制度。只有從制度層面保證職教師資隊伍,中職教育才會走在春天裡。記者 李巨集

實施青年回鄉工程

省人大代表、岳西縣思遠生態農業公司 吳松青

吳松青2012年返鄉創業,帶領鄉親們利用廢棄桑枝條種植桑枝香菇和木耳,發展綠色迴圈經濟。這個85後青年在自己的創業經歷中體會到“鄉村振興需要一大批有志青年返鄉創業,以產業帶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

吳松青建議,為了促進當地有志青年回鄉創業,可以實施類似于“大學生村官”模式的“青年回鄉工程”,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支持創業,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保障。省教育部門可以採取定向培養方式,將貧困地區醫學生定向招錄免費培養納入高校大中專招生計畫,解決貧困地區鄉村醫生緊缺難題。同時組織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對接,做好科技支撐和保障。對已形成規模和效益的創業專案,加大支持和推廣力度,扶助成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主導產業。 記者 李巨集

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撥付機制

省人大代表、懷甯中學校長 夏旭燦

“近年來,國家加大教育投入。但普通高中教育仍是當前國家教育投入的一個空白點。”夏旭燦建議,建立普通高中的生均公用經費撥付機制,將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以振興高中教育,實現強國夢的偉大目標。

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夏旭燦提出了關於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撥付機制的議案。2015年,安徽省取消普通高中擇校費,但政府沒有相應增加普通高中公用經費,彌補缺差。普通高中依靠學生學費維持學校運轉。各級普通高中尤其是縣級以下高中存在巨大的保運轉資金缺口。“如果學校不能正常運轉,難以生存,不僅無法適應新的高考改革需要,更談不上提高教育教學品質,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夏旭燦認為,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撥付機制迫在眉睫。 記者 徐媛

振興實體經濟加快產業脫貧

省人大代表,安慶永強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黃永強

“實體經濟發展水準有待提高,必須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黃永強建議要振興實體經濟發展,要加大信貸支持,加快推進落實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培育;完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以人才引進、創新帶動、金融支持為抓手,加快實體經濟的發展速度。

對於產業扶貧,他建議政府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給予更多的扶貧政策傾斜和資金補助;對幫助脫貧的企業給於更多政策及資金支援,加快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加大運用以獎代補、融資擔保、財政貼息等支持力度,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產業扶貧的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記者 沈永亮

推進區域性大交通體系建設

省人大代表、安慶市重點工程建設局綜合協調科副科長 韓娜

“受自然地形影響,安慶區域性大交通格局受限,直接影響城市對外發展,急需推進區域性大交通體系建設。”韓娜說。

“近年來,安慶的區域性大交通建設類型和投入明顯不足,無法形成有吸引力、有競爭力的區域交通經濟環境。”韓娜認為,目前,安慶正在努力推進武安杭、隨麻安、六安景、宿望宣、安黃鐵路及岳武高速東延線、德上高速桐城段,啟動蘄太高速等專案前期工作,將安慶至武漢航道水深提高到6米的項目也在抓緊謀劃。韓娜建議省政府加大對安慶這樣的沿江區域大交通發展不均衡、欠發達的城市交通工程投入,進一步完善高鐵、高速、機場、水域等立體網路化交通設施建設,切實解決部分沿江地市交通發展不平衡現狀。記者 徐媛

建立專利質押保險貸款金融平臺

省政協委員、致公黨安慶市委專職副主委 朱小剛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2017年,我省啟動建設綜合性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平臺,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各家獨立開展業務,不能形成合力,效率低下,服務效果不明顯。

朱小剛建議,省直相關部門要搭建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平臺,在政府引導下,組建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聯盟,建立協同機制,風險多方比例分攤。要合理佈局,設立辦事機構,形成競爭態勢,讓企業有所選擇又方便就地貸款。銀監等部門要加強對辦事機構的業務規範管理,實行動態調整。要降低融資成本,加大支持力度,實現融資成本最低化。 記者 徐侃

推進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與管理

省政協委員、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長 李衛平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當前,臨床教學工作存在教學資源不足、基地建設滯後、教學模式落後、管理水準不高等問題。

李衛平建議,建立協調組織,強化醫學教育統籌管理,省教育、衛生計生等主管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省政府名義適時出臺“關於加強和改進醫學類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與管理的若干意見”。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完善臨床教學基地設施;加強基地建設,提高臨床教育教學品質;加強教學管理,組建高素質的教學團隊;加強教學督導,建立健全臨床教學評估體系;加強宣傳引導,為醫學生臨床實踐創造良好的環境。記者 徐侃

大力扶持國省幹線建設

省政協委員、桐城市政協副主席 汪艾東

S231廬江至桐城段新建工程,是我省普通國省幹線公路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合肥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專案之一。目前,存在著地方財政負擔過重,用地指標待批復等問題。

汪艾東建議,省直相關部門在國省幹線建設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國省幹線補助標準上不搞“一刀切”,加大對六車道以上高標準等級公路的資金補助,促進全省國省幹線公路網建設的完善和貫通。本項目總用地面積190.2739公頃,需佔用耕地110.1799公頃、基本農田83.6455公頃,急需納入全省重點建設項目庫,儘快完成專案用地預審批複,重點解決專案佔用基本農田的占補平衡指標問題,保障專案順利推進。記者 徐侃

促進鄉村旅遊快速發展

省政協委員、宿松縣政協副主席 張永西

鄉村遊、自駕游、觀光遊等方興未艾,為鄉村旅遊帶來了發展新機遇,成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目前,存在著鄉村旅規劃低端、基礎設施薄弱、資本注入不足、專業人才奇缺、宣傳推介力度不夠等問題。

張永西建議,要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結合的切入點,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管道,為企業、農民經營提供服務,同時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強化管理,為鄉村旅遊發展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省級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援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各地要科學定位,注重規劃,要與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三大革命”、文明創建相結合,堅持先規劃後開發、無規劃不開發理念;堅持錯位發展,基建先行。 記者 徐侃

加強可移動文物資源分享

省政協委員、安慶市博物館館長 姚中亮

博物館是人類收藏歷史記憶憑證和熔鑄新文化的殿堂。2017年,全省已有國有或非國有博物館225座。然而,部分博物館規模過大,館藏文物有限,文物展品不足以支撐起展陳內容;有些國有博物館館藏豐富卻難以展示,常年封存於庫房之中。

姚中亮建議,要進行省級統籌,資源分享,建立全省可移動文物資源分享平臺,各國有、非國有文博收藏機構將各自可用於交流共用的可移動文物和藏品分類錄入平臺,以便於檢索和查閱,使精品文物惠及全省人民。要加大宣傳力度,完善工作措施,建立全省博物館可移動文物資源分享網上審批備案制度,擴大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要有政策傾斜,資金扶持,建立全省博物館可移動文物資源分享激勵機制,實施財政補貼制度。 記者 徐侃

打造新時代特色民族農場

省政協委員、皖河農場三益回民分場場長 斯廷勇

三益回民分場是我市最大的回民聚集區, 5年前,人均純收入不足5000元,去年人均純收入12850元。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從專案、資金、人才培訓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新建了年出欄肉牛近1000頭的標準化肉牛養殖基地和30畝鋼架大棚葡萄種植示範園,蔬菜基地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達800餘畝,完成了226戶危舊房改造工程,實現通場中心道路柏油化建設。2012年,回民分場獲批參照民族鄉標準,全面享受少數民族各項幫扶政策,成為全國首例。

斯廷勇建議,要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文明建設和民族共同發展的要求,加速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擴大肉牛養殖、葡萄種植等特色產業規模,為民族農場發展錦上添花。記者 徐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