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觀影|蓑翁的2017年十大好電影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藍字,即可關注本公號。

蔣樾、段錦川《暴風驟雨》:非常豐富的多元化視角,

展現土地改革這一幾乎完全被官方壟斷闡釋權的重大歷史事件的豐富面相。兩位導演,是中國新紀錄片運動最早的一撥發起和參與者。他們在片中展現的,已經不只是影像拍攝和處理技巧,而是應對龐大田野調查資料,還原和探究歷史本相的功力,值得稱讚!

梅峰《不成問題的問題》:黑白畫面的基調和極簡主義的自然美學氣質,,將人世間的複雜、立體與多元面向,更加烘托無餘,每個人物形象都豐富而飽滿,老舍對於中國人情社會的精准還原和對國民性的深刻反思,都被展現得充分而到位,留洋博士被破落知識份子發動工人批鬥的那段場景,極具時代錯位感,仿佛老舍自己最終命運的隱喻。

(美)諾蘭《敦克爾克》:揮之不去的恐懼感自始而終,恰應了最大的恐懼就是恐懼本身的論斷,作為敵人的德軍士兵始終沒有露面,更加凸顯這種恐懼的無形勝似有形,祖國萬歲與軍民魚水情的政治正確定調下,刻畫不同位置的個體的生死抉擇與戰爭感受,

人本主義表達與宏大歷史敘事之間,以軍官對白,報刊廣播傳播巧妙過渡,著實精彩!

張揚《岡仁波齊》:半紀錄、半劇情的拍攝方式,攝影與鏡頭語言的運用精湛。反復的磕頭前行,在用心的磨難、事件設置和場景變換下,毫無審美疲勞感。

既有別于萬瑪才旦等藏族導演的完全寫實風格,又比《轉山》等浪漫化小清新作品更接近真實。虔誠信仰交融於日常瑣碎生活之中,沒有彼岸式的超脫聖潔感,卻更讓人震撼與反思。

(日)是枝裕和《海街日記》:平靜、舒緩的節奏背後,是種種暗流湧動與無盡複雜心緒,

然而在充滿禪學意味的文化背景之中,最終一切都指向和解與消融,恰似那梅樹象徵的團圓,恰似那大海指向的寬闊。第一次看是枝裕和的電影,就被深深擊中。

馮小剛《芳華》:儘管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很多表達極為克制,暗含春秋筆法,但整部電影,無論是主題,還是表達細節,在當前的院線電影當中,都是一種極大的突破。新舊時代的悖謬轉換,集體主義氛圍中的個體命運,戰火紛飛中的慘烈與悲壯,都足以讓人反復玩味。今年看過的最佳電影,沒有之一。

(法)阿爾伯特·塞拉《路易十四的死亡紀事》:平靜壓抑的氛圍之中,徐徐展現太陽王路易十四生命中的最後時光,憔悴與衰弱仍然無法抑止其對權力和不朽的渴望,接近日常生活的真實敘事,讓人直面生命的頹唐與不可逆轉,大量固定機位長鏡頭的運用,讓影片細節極其生動,油畫般的構圖和畫面值得反復回味,配樂很少,偶爾響起,都是神來之筆。上佳之作。

(美)肯尼士·洛納根《海邊的曼徹斯特》:極美的自然景觀之下,陰霾難斷;表達傷痛記憶的影像語言極度克制,然而沉鬱的氛圍卻揮之不去;男主角對於勞工階層生活的出色演繹,讓人印象深刻;種種美式的戲劇衝突與生活幽默,形成很好的張力調節。難得的在大銀幕觀看的經歷,值得紀念。

於堅《碧色車站》:大量富含深意的特寫、蒙太奇與長鏡頭,注重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詩意,並以此來消解政治話語、時代變遷等宏大敘事,車站當年的輝煌繁榮,與如今的破敗庸常之間,構成一種奇特的美學張力,值得回味。

(韓)洪尚秀《獨自在夜晚的海邊》:看似平庸無聊的臺詞之中,各種隱喻、通感和前後呼應耐人回味,配樂在畫面內外的轉換,和攝影中的快速推移鏡頭,讓人直面心外無物和現實變幻萬千的殘酷,看似是講不倫戀之後的暗淡境遇,實際上關注的還是情感豐富、熱愛自由的個體的徹骨孤獨。相當細膩動人的電影。

(注:這十大好電影,均從蓑翁在2017年裡看過的電影中選出,蓑翁對這些電影的評星均在四星或以上,供影迷朋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24627449@qq.com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注明“蓑翁論書”粉絲)!

但整部電影,無論是主題,還是表達細節,在當前的院線電影當中,都是一種極大的突破。新舊時代的悖謬轉換,集體主義氛圍中的個體命運,戰火紛飛中的慘烈與悲壯,都足以讓人反復玩味。今年看過的最佳電影,沒有之一。

(法)阿爾伯特·塞拉《路易十四的死亡紀事》:平靜壓抑的氛圍之中,徐徐展現太陽王路易十四生命中的最後時光,憔悴與衰弱仍然無法抑止其對權力和不朽的渴望,接近日常生活的真實敘事,讓人直面生命的頹唐與不可逆轉,大量固定機位長鏡頭的運用,讓影片細節極其生動,油畫般的構圖和畫面值得反復回味,配樂很少,偶爾響起,都是神來之筆。上佳之作。

(美)肯尼士·洛納根《海邊的曼徹斯特》:極美的自然景觀之下,陰霾難斷;表達傷痛記憶的影像語言極度克制,然而沉鬱的氛圍卻揮之不去;男主角對於勞工階層生活的出色演繹,讓人印象深刻;種種美式的戲劇衝突與生活幽默,形成很好的張力調節。難得的在大銀幕觀看的經歷,值得紀念。

於堅《碧色車站》:大量富含深意的特寫、蒙太奇與長鏡頭,注重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詩意,並以此來消解政治話語、時代變遷等宏大敘事,車站當年的輝煌繁榮,與如今的破敗庸常之間,構成一種奇特的美學張力,值得回味。

(韓)洪尚秀《獨自在夜晚的海邊》:看似平庸無聊的臺詞之中,各種隱喻、通感和前後呼應耐人回味,配樂在畫面內外的轉換,和攝影中的快速推移鏡頭,讓人直面心外無物和現實變幻萬千的殘酷,看似是講不倫戀之後的暗淡境遇,實際上關注的還是情感豐富、熱愛自由的個體的徹骨孤獨。相當細膩動人的電影。

(注:這十大好電影,均從蓑翁在2017年裡看過的電影中選出,蓑翁對這些電影的評星均在四星或以上,供影迷朋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24627449@qq.com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注明“蓑翁論書”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