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能源產業百家爭鳴 一馬當先唯有謀新思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接近8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53%。對此,有分析認為在綠色交通、智慧互聯、共用出行等趨勢的推動下,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或將突破百萬輛,

真正成為中國汽車產業新的增長引擎。

可以預見的是,在能源互聯網、交通互聯網以及英特網“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2018年將有更多企業殺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將隨著行業融合度與產業集中度的提高而日趨白熱化。

新能源發展需要新思路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等綠色低碳產業的戰略地位,政策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

進一步闡釋了新時代背景之下綠色發展、協調發展對於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

同時,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迅猛發展,在加速消費升級轉型的同時,為傳統產業在理念與技術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也為新能源產業帶來了更多的競爭者。

據統計,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整車項目已超過50個,

總投資額已超過2700億,規劃新能源汽車產能570萬輛。自2017年下半年起,新進造車企業推進的節奏全面加快,融資、建廠、產品發佈等消息層出不窮,但不少企業依然面臨著缺乏造車資質,代工模式下沒有真正的生產製造體系,技術研發與投入上的掣肘,這些都將帶來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就此而言,新能源造車企業要在未來日趨激烈的競爭中謀得發展,不僅僅在於產品要如何做,
更重要的是路該怎樣走。

新時代造就新模式

作為新進造車勢力的代表,國能汽車天津項目於12月5日啟動試生產。活動現場,國能汽車不僅展示了首款車型鳳凰平臺9-3,同時還與滴滴出行簽署合作協定,在向滴滴提供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同時,雙方還將在新能源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

從收購薩博核心技術資產到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資質,再到天津項目生產啟動,國能汽車建立了完整的研發生產製造銷售體系,企業發展已步入正軌。而在商務模式上,通過與微軟、滴滴等行業巨頭的合作,國能汽車也已經開啟了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的新模式。對此,國能汽車董事長蔣大龍表示:“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不能陷入到‘造車、賣車’的傳統邏輯中,

需要構建面向未來的商業生態體系。”

資料顯示,目前在滴滴平臺上運營的新能源電動車數量為20萬輛,這一規模占比達到全國新能源汽車的20%。11月初,程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發言中提出到2020年滴滴平臺運行的電動汽車將達到100萬輛的目標。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國能汽車與滴滴出行的合作打通了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開啟了新能源汽車企業與一站式多元化出行平臺合作的新思路,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無疑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極具創新意義的有益探索。

新時代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產品必須擁有更豐富的內涵和外延,以驅動未來城市的交通與發展向著健康、綠色、可持續的方向轉變。這就要求新能源汽車企業不僅要在技術層面進行革新,更要在技術路線、商業模式與服務體系上尋找新的突破點。在這個過程中,國能汽車將塑造綠色出行、共建可持續未來的願景真正融入到新時代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中,已經在新能源產業“萬馬奔騰”的大環境中取得了“一步之先”。

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無疑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極具創新意義的有益探索。

新時代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產品必須擁有更豐富的內涵和外延,以驅動未來城市的交通與發展向著健康、綠色、可持續的方向轉變。這就要求新能源汽車企業不僅要在技術層面進行革新,更要在技術路線、商業模式與服務體系上尋找新的突破點。在這個過程中,國能汽車將塑造綠色出行、共建可持續未來的願景真正融入到新時代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中,已經在新能源產業“萬馬奔騰”的大環境中取得了“一步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