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綠野仙蹤》之後的故事——《奧茲國仙境奇遇記》

很多人喜歡米高梅版的電影《綠野仙蹤》,視其為歌舞片的巔峰之作。片中那首“Over the Rainbow”也是非常棒的經典。《綠野仙蹤》裡的鐵皮人們,後來還發生了什麼故事?我們知道,後來稻草人當上了翡翠城的國王,

鐵皮人做了溫基國皇帝,獅子找到了一片森林,統治著那裡的動物們,桃樂西也回到了家,一切就結束了嗎?

狹義的《綠野仙蹤》,僅指奧茲國系列童話中的第一部——The Wizard of Oz,即桃樂西被龍捲風帶到奧茲國,經歷冒險直至回到堪薩斯為止。說起“綠野仙蹤”,

絕大多數人也就知道這麼多了。

資訊不對稱,真的會導致認知偏差。孩子獲取世界名著的這些資訊,需要我們來教給孩子,如果中間有了認知偏差,孩子信以為真,在學校就難免出洋相。作為美國最著名的奇幻童話系列,相信國內還有不少人只知有《綠野仙蹤》,卻不知還有剩餘的13本。這就像只知大鬧天宮不知道《西遊記》,只知三顧茅廬不知《三國演義》,未免失去太多樂趣。

1900年,《奧茲國的魔法師》出版,作者弗蘭克·鮑姆45歲。《奧茲國的魔法師》獲得了孩子們的喜愛,贏得了廣泛的好評,連續兩年高居童書暢銷榜的首位,至今暢銷不衰。並被翻譯成多種文字,風行全球。最初的中譯本由陳伯吹翻譯,並定名為“綠野仙蹤”。

當初鮑姆並沒有寫成系列作品的打算,但《奧茲國的魔法師》實在太成功了,無數的小讀者不斷催促他繼續寫下去,於是鮑姆一發而不可收,

一共寫了14本,其中的《奧茲國的格琳達》是在他去世後的1920年出版的。

原來,《綠野仙蹤》只是整套系列書的第一部,作者後來以第一部書裡奧茲國仙境的世界觀架構為基礎,又陸續創作了新的故事,出版了13冊,作者都是弗蘭克·鮑姆,這些書加到一塊兒,整整有14冊。

目前市場上全套(14本)的《奧茲國仙境奇遇記》有兩個版本,其中一個的封面插畫一看就是新畫的,而東方出版社這版的插畫用的是原版,

看上去更貼近西方的奇幻范兒,更經典。

經典就是經典,讓人不禁一讀再讀。除了最知名的《綠野仙蹤》故事,奧茲國裡,還陸續發生了許多故事。在後續的故事中,常常會有一兩個新角色加入,因為奇妙的遭遇,踏上新的征途,不時會和綠野四人組裡的小夥伴產生聯動,最後因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狀況,達成所有人的共同目標。像南瓜人、奧芝瑪公主、碎布姑娘、滴答人等等在內的眾多人物角色,

他們形態各異,經常是生活中的邊角廢料組合而成;幾個人類主角,也通常是學齡上下的小孩子。不論是精靈神怪還是人類小孩,他們各自都有不一樣的性格特點,卻都有一樣的童真。他們的言談舉止就像小孩子,沒有絲毫大人的世故,單純又可愛,哪怕是生氣時、戰鬥時,也充滿了玩鬧撒歡的氣息,連每次的失敗受挫,也都能讓人捧腹大笑。可見作者筆力之奇。

童真怪誕的人物設計,讓人笑顏逐開;精彩刺激的情節安排,讓人拍案叫絕;系列人物的穿插聯動,讀來更有親切感和延續感。那些能自建世界觀架構,打造人物體系的小說家總是讓人特別佩服,比如托爾金、喬治·盧卡斯、J.K.羅琳、喬治·R.R.馬丁。現在我們的崇拜列表裡可以加上這位《奧茲國仙境奇遇記》的作者弗蘭克·鮑姆了。

關於鮑姆,他自豪——“我是最自豪講故事的人”;他真摯——“許多次當我閱讀來自小讀者的每一封來信時,溫柔、熱愛和懇求都讓我自豪和開心得熱淚盈眶。”他以為孩子創作為最高榮譽——“通過故事取悅你們(小讀者),引起你們的興趣,贏得你們的友情或者你們的愛,這種偉大的成就在我心中就像成為美國總統一樣。事實上,比起成為總統,更多時候,我寧願做你們的說書人。”

一位孩子們的說書人,一套陪伴全球孩子200年的童話經典。

書人茶話

不一樣的夏洛克

高中的英語課本裡有《威尼斯商人》的精彩選段,多數讀者對莎翁這位文學巨匠一直懷著深厚的敬意,不敢輕易閱讀原作。如果你願意靜下心來讀完《威尼斯商人》整部戲劇,會不禁感歎書中的夏洛克與印象裡的人物實在相差太遠。

在整部《威尼斯商人》中,觸目可及的一個詞就是“猶太狗”。就像在一座美麗的公園裡看到有人隨意吐出的一口痰,讓人感到刺眼,這就是莎翁的原作嗎?夏洛克怎麼還有那麼多委屈?想到此,不禁想起英語課本裡被刪得乾乾淨淨而又生動傳神的《威尼斯商人》,佩服起編輯的如花妙筆,心想,改動後的夏洛克,恐怕與莎翁心中的夏洛克有一段距離。

中世紀的歐洲重農抑商,猶太人失去了祖國,在別人的國家也沒有權利耕種別人的土地,只能從事商業貿易或現金交易,而商業在封建時期的歐洲被稱為“賤業”。這便是夏洛克一樣的猶太商人在當時所能享有的政治地位。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而莎士比亞的生存年代是1564—1616年,如果他書中反映的是英國的社會現實,那麼彼時正好是革命的前夜。如果劇中人物活到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建立,快速適應時代潮流的必然是夏洛克之類的猶太商人;反倒是主人公安東尼奧他們從思想上、行動上必然會有艱難但不得不改變的痛苦。

對夏洛克來說,安東尼奧跑去向他借錢,好比鳳凰蛋落入了雞窩,他內心對安東尼奧是有恨意的——這恨意來自長期受到的侮辱;但此刻,他的心中是驚喜的,這驚喜中有揚眉吐氣的驕傲,也有和安東尼奧和解的渴望。他說:“您從前加在我身上的羞辱,我願意完全忘掉;您現在需要多少錢,我願意如數供給您,而且不要您一個子兒的利息。”從這樣的表白裡,我們看不出夏洛克有多吝嗇,反而感覺到了他的小心翼翼和有意討好。那“不履約就割下一磅肉”的懲罰,更像是一個玩笑。借錢時,就連安東尼奧也說“這個猶太人的心腸倒不壞呢”。

夏洛克恨意爆發的導火索是女兒潔西嘉與羅蘭佐的私奔,英語課本裡可沒涉及這一點。自己從小養大的女兒,偷了家中的巨額財寶不辭而別,任哪個家長都會憤怒吧?不知道在中世紀的歐洲有沒有傷風敗俗的說法。夏洛克把這筆賬記在羅蘭佐的好友安東尼奧的身上,新仇舊恨一起算。從夏洛克對僕人朗斯洛特的處理上,能看出他是一個節儉而又勤快的人,否則也不會置下一大筆產業。如果他不出眾,安東尼奧借錢時也不會第一個想到他。作為“異教徒”,作為猶太人,夏洛克要想成功顯然要付出比安東尼奧更多的努力。

我們再來看看被夏洛克辭退的僕人朗斯洛特,羅蘭佐問他:“朗斯洛特,你把那黑人的女兒弄大了肚子,這該做何解釋呢?”朗斯洛特說:“如果她本來就不是良家婦女,倒要算是我把她抬舉了一把。”作品為什麼不去譴責這樣的人渣呢?朗斯洛特表揚潔西嘉時說的那句“倘不是一個基督徒跟你母親私通生下了你,就算我有眼無珠”,道出了這部作品的狹隘。當然,你可以說任何人都免不了受到時代的局限。但是,一部文學作品,文筆再生動,語言再高妙,風格再浪漫,如果動筆之初作者心存著傲慢與偏見,那麼它的硬傷是掩都掩不住的。

可見作者筆力之奇。

童真怪誕的人物設計,讓人笑顏逐開;精彩刺激的情節安排,讓人拍案叫絕;系列人物的穿插聯動,讀來更有親切感和延續感。那些能自建世界觀架構,打造人物體系的小說家總是讓人特別佩服,比如托爾金、喬治·盧卡斯、J.K.羅琳、喬治·R.R.馬丁。現在我們的崇拜列表裡可以加上這位《奧茲國仙境奇遇記》的作者弗蘭克·鮑姆了。

關於鮑姆,他自豪——“我是最自豪講故事的人”;他真摯——“許多次當我閱讀來自小讀者的每一封來信時,溫柔、熱愛和懇求都讓我自豪和開心得熱淚盈眶。”他以為孩子創作為最高榮譽——“通過故事取悅你們(小讀者),引起你們的興趣,贏得你們的友情或者你們的愛,這種偉大的成就在我心中就像成為美國總統一樣。事實上,比起成為總統,更多時候,我寧願做你們的說書人。”

一位孩子們的說書人,一套陪伴全球孩子200年的童話經典。

書人茶話

不一樣的夏洛克

高中的英語課本裡有《威尼斯商人》的精彩選段,多數讀者對莎翁這位文學巨匠一直懷著深厚的敬意,不敢輕易閱讀原作。如果你願意靜下心來讀完《威尼斯商人》整部戲劇,會不禁感歎書中的夏洛克與印象裡的人物實在相差太遠。

在整部《威尼斯商人》中,觸目可及的一個詞就是“猶太狗”。就像在一座美麗的公園裡看到有人隨意吐出的一口痰,讓人感到刺眼,這就是莎翁的原作嗎?夏洛克怎麼還有那麼多委屈?想到此,不禁想起英語課本裡被刪得乾乾淨淨而又生動傳神的《威尼斯商人》,佩服起編輯的如花妙筆,心想,改動後的夏洛克,恐怕與莎翁心中的夏洛克有一段距離。

中世紀的歐洲重農抑商,猶太人失去了祖國,在別人的國家也沒有權利耕種別人的土地,只能從事商業貿易或現金交易,而商業在封建時期的歐洲被稱為“賤業”。這便是夏洛克一樣的猶太商人在當時所能享有的政治地位。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而莎士比亞的生存年代是1564—1616年,如果他書中反映的是英國的社會現實,那麼彼時正好是革命的前夜。如果劇中人物活到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建立,快速適應時代潮流的必然是夏洛克之類的猶太商人;反倒是主人公安東尼奧他們從思想上、行動上必然會有艱難但不得不改變的痛苦。

對夏洛克來說,安東尼奧跑去向他借錢,好比鳳凰蛋落入了雞窩,他內心對安東尼奧是有恨意的——這恨意來自長期受到的侮辱;但此刻,他的心中是驚喜的,這驚喜中有揚眉吐氣的驕傲,也有和安東尼奧和解的渴望。他說:“您從前加在我身上的羞辱,我願意完全忘掉;您現在需要多少錢,我願意如數供給您,而且不要您一個子兒的利息。”從這樣的表白裡,我們看不出夏洛克有多吝嗇,反而感覺到了他的小心翼翼和有意討好。那“不履約就割下一磅肉”的懲罰,更像是一個玩笑。借錢時,就連安東尼奧也說“這個猶太人的心腸倒不壞呢”。

夏洛克恨意爆發的導火索是女兒潔西嘉與羅蘭佐的私奔,英語課本裡可沒涉及這一點。自己從小養大的女兒,偷了家中的巨額財寶不辭而別,任哪個家長都會憤怒吧?不知道在中世紀的歐洲有沒有傷風敗俗的說法。夏洛克把這筆賬記在羅蘭佐的好友安東尼奧的身上,新仇舊恨一起算。從夏洛克對僕人朗斯洛特的處理上,能看出他是一個節儉而又勤快的人,否則也不會置下一大筆產業。如果他不出眾,安東尼奧借錢時也不會第一個想到他。作為“異教徒”,作為猶太人,夏洛克要想成功顯然要付出比安東尼奧更多的努力。

我們再來看看被夏洛克辭退的僕人朗斯洛特,羅蘭佐問他:“朗斯洛特,你把那黑人的女兒弄大了肚子,這該做何解釋呢?”朗斯洛特說:“如果她本來就不是良家婦女,倒要算是我把她抬舉了一把。”作品為什麼不去譴責這樣的人渣呢?朗斯洛特表揚潔西嘉時說的那句“倘不是一個基督徒跟你母親私通生下了你,就算我有眼無珠”,道出了這部作品的狹隘。當然,你可以說任何人都免不了受到時代的局限。但是,一部文學作品,文筆再生動,語言再高妙,風格再浪漫,如果動筆之初作者心存著傲慢與偏見,那麼它的硬傷是掩都掩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