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民自家菜地打井,打出一座春秋大墓,挖出文物算盜墓?

導讀:我國現代的考古的標誌是殷墟遺址的考古,但是在此之前卻是有過一次大型古墓的挖掘。這個古墓就是河南新鄭的一春秋古墓。這個鄭公大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文物,

包括被列為國寶級文物的國之重寶的蓮鶴方壺也是出土自此墓,但此墓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事情還得回到1923年,當時新鄭一村民在自家菜地裡打井,但是挖了很久也不出水,喚來幾個鄰居幫忙打深後卻發現這井不出水是因為他們正好打在了一個古墓上。

當時他們就商量怎麼把古墓裡的文物盜掘出來販賣,以獲取高額的報酬。

菜地主人為了不讓鄰居說出挖到古墓一事,還專門請他們吃“閉嘴飯”。第二天,一群人下去挖出了一大堆寶物,其中大銅鼎6件、小銅鼎3件、銅簋4件、銅鬲6件、銅簠2件、銅匜1件、銅甗1件、玉玦2件、碎銅片53塊。

這在他們眼裡都是寶物啊,因為當時的文物販子最喜歡青銅器了。

但畢竟是春秋時期的大墓,文物怎麼可能那麼少,隨著他們挖出的文物越來越多,販賣得越來越張揚;終於被民國軍閥靳雲鶚知道了。這個軍閥非常的喜歡文物,

其對古墓的破壞程度不亞于孫殿英。靳雲鶚立即給這寫農民按上“盜墓”之名扣押起來。

而自己則封鎖這個春秋大墓,自己搞起“考古”來。因為這個古墓太過於大型,出土的文物太多太珍貴,靳雲鶚驚動了他的上級“吳佩孚”。吳佩孚先後5次致電靳雲鶚,

要求他將出土的文物上交,轉付古物保存處世襲珍藏,永垂紀念。換一個角度說,是吳佩孚保護了新鄭大墓出土的文物。

這個春秋大墓出土大量的珍貴文物後,考古家通過對青銅器上的銘文進行解讀,郭沫若等人確定此墓就是春秋時期鄭國子嬰墓。

而出土的文物現在主要藏于河南、北京以及臺北;期待有一天新鄭大墓出土的文物全部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