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軸心國坦克

一戰末期,坦克已很常見。德國閃電戰的專家們相信,坦克,尤其使用方式,對未來戰爭造成深遠影響。

儘管二戰前夕義大利和日本生產了大量的坦克,但德國坦克最為知名。戰爭爆發時,

1號和2號坦克是最為人所知的型號,但數年後,這些坦克退出現役,3號和4號坦克取而代之,戰時一直保持生產,聲譽極好,足以證明設計之優良,它們可安裝多種型號火炮和裝甲,足以應對戰場上各類威脅。“豹”式和“虎”式在戰爭末期投入使用。但由於材料和人力短缺以及盟軍對德國工廠的轟炸(儘管在戰前工廠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疏散),這兩種坦克的生產數量一直沒滿足要求,
還未進行充分測試便匆忙投產,部分坦克首次參戰就因機械故障損失了。“虎”式坦克是一種超重型坦克,在戰場上缺乏靈活性。它的裝甲防護力和火炮威力一流,東西兩線的戰鬥表明,這是一種極其堅固的武器。通常需要4輛謝爾曼式坦克對付一輛“虎”式坦克:2輛吸引火力,一般它們都會被犧牲掉,2輛從側面迂回,對“虎”式的側裝甲進行攻擊。二戰末期,德國將大部分資源投入到坦克殲擊車的生產上,
此時德軍以防禦作戰為主,坦克殲擊車比坦克速度快,維修方便,造價低廉,重要的是,易於生產。

P40

1939年時,義大利坦克還相當先進,到參戰時,已顯得落後了。先進的P40未能投入現役,只有少量被德軍使用。

在**戰爭和1941年開始的遠東戰爭中日軍使用了坦克,

與同時期盟軍裝甲車數量不多的情況不同,日軍裝甲車數量充足,主要用於步兵火力支援而非反坦克作戰。

捷克制.造的坦克大量被德軍用於1940年對法國的入侵作戰,並在德國的佔領下繼續維持生產。

S-11-a

1934年10月,捷克陸軍訂購了兩輛S-11-a中型坦克的樣車,

次年該型坦克完成研發工作。1935年6月該型坦克開始進入軍隊進行測試,匆忙投產導致的缺陷很快暴露出來。由於問題太多,被迫返回斯柯達工廠進行修改。之後,捷克軍隊又訂購了138輛,編號為LTvz35,羅馬尼亞也訂購了126輛,編號為R-2。此後問題逐個被解決,該型坦克獲得了良好的聲譽。德軍接管了所有車輛並重新編號為Panzerkampfwagen35(t),斯柯達工廠還專為德國陸軍生產了219輛,
德軍實在太缺乏坦克。裝備該型坦克的德軍第6裝甲師參加了1940年對法國的入侵作戰。該型坦克在德軍中服役直到1942年,那時許多車輛已轉作它用,例如迫擊炮和火炮牽引車或作為坦克的戰場維修車輛使用。人們忽視了一點,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戰前是裝甲車輛和火炮移動平臺的重要出口國,它的產品出口到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拉托維亞,秘魯,羅馬尼亞,瑞典,瑞士和土耳其。

LT vz35

LT vz35的車體是鉚接結構,裝甲厚度從12毫米到35毫米不等。航向機槍為一挺7.92毫米ZBvz35或37型機槍,位於車體前部左側。駕駛員在機槍右側。車長兼炮手和裝填手兼報務員位於車體中部的雙人炮塔內,主武器為一門37.2毫米斯柯達vz34火炮以及一挺安裝在火炮右側的7.92毫米ZBvz35或37型同軸機槍,備彈量72發37毫米炮彈和1800發子彈。發動機和變速裝置位於車體後部,變速系統有1個倒檔和6個前進檔。每側的懸掛系統包括8個負重輪(每2輪一個承載架),驅動輪在後,導向輪在前,4個托帶輪。

該型坦克的一個不同尋常的特點是,具有壓縮空氣助力的變速和轉向系統,可以極大減輕乘員疲勞程度,因此該型坦克可以高速行駛很遠的距離。但東線德軍在使用該型坦克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強大的敵人,那就是俄羅斯寒冷的冬季。

參數:

乘員人數:4人

重量:10.5噸

尺度:長4.9米,寬2.159米,高2.209米

動力:一台120馬力(89千瓦)斯柯達六缸水冷汽油發動機

性能:最大公路時速40公里,最大行程193公里,涉水深度0.8米,爬坡度60%,可突破0.787米的垂直障礙和1.981米的塹壕。

1937年國際形勢迅速惡化,捷克陸軍開始為輕型坦克進行公開招標,這次,捷克陸軍汲取了LT vz35型坦克的教訓,決定必須進行充分的測試。斯柯達提交了S-11-a和S-ll-b型坦克方案,而CKD提交了對TNH,LTL,TNHP-S(已用於外銷)坦克的發動機和變速系統進行改進的LT vz35坦克方案,還有一種全新的中型坦克V-8-H。在測試的過程中,發現TNHP-S方案是一個極好的設計,1938年7月1日,捷克陸軍採用該設計作為標準的輕型坦克方案,編號為LTvz38,德軍1939年佔領捷克之前該型坦克未能投入生產。1939年到1942年間該型坦克作為德軍裝備投入生產,共生產了1400餘輛,編號為Panzerkampfwagen38(t) Ausf S到Panzerkampfwagen 38(t) AusfG。德國還出口了69輛給斯洛伐克,102輛給匈牙利,50輛到羅馬尼亞,10輛給保加利亞。在入侵法國戰役中,第7和第8裝甲師使用了該型坦克,並一直服役到1941年到1942年間。

車體與炮塔是鉚接結構,上部結構使用螺栓連接,裝甲厚度從10毫米到25毫米不等。從AusfE型開始裝甲厚度增加到50毫米,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右側,航向機槍位於車體前部左側,為一挺7.92毫米MG37(t)型機槍。車雙人炮塔位於車體中部,主炮為一門37.2毫米斯柯達A7火炮,它能發射穿甲彈和高爆彈,射角從+12度到-6度,同軸機槍為一挺安裝在火炮右側的7.92毫米機槍,備彈量為90發37毫米炮彈和2550發子彈。發動機和變速裝置位於車體後部,變速系統有1個倒檔和5個前進檔。每側的懸掛系統包括4個橡膠負重輪,每兩輪共用一副板簧,驅動輪在前,導向輪在後,2個托帶輪。

PzKpfw38(t)不僅僅成功在它作為一種坦克的使用,它還被當作一種通用車輛而廣泛使用,德國人甚至在它的底盤上安裝SdKfz222輕型裝甲汽車的炮塔和20毫米加農炮。

該底盤應用廣泛,包括Marder坦克殲擊車,它更換了新的車體結構,裝備75毫米反坦克炮,還改裝成多種自行火炮(150毫米),一種20毫米自行防空火炮,幾型武器輸送車和Hetzer坦克殲擊車。最後一種改型裝備了75毫米火炮和一個全封閉戰斗室,橫截面很小,許多人認為這是二戰期間最好的一種戰鬥車輛。1944年到1945年間共生產2584輛,戰後捷克陸軍依然繼續生產該型坦克,1946年到1947年間有158輛賣給了瑞典,編號為G-13。六十年代才最終退出現役。

Marder坦克殲擊車

參數:

乘員:4人

重量:9.7噸

尺度:長4.546米,寬2.133米,高2.311米

動力:一台Praga EPA150馬力(112千瓦)六缸水冷直列式汽油發動機

性能:最大公路速度42公里,最大行程200公里,涉水深度0.9米,爬坡度60%,可穿越高度為0.787米的垂直障礙和寬度為1.879米的塹壕。

LT vz35

LT vz35的車體是鉚接結構,裝甲厚度從12毫米到35毫米不等。航向機槍為一挺7.92毫米ZBvz35或37型機槍,位於車體前部左側。駕駛員在機槍右側。車長兼炮手和裝填手兼報務員位於車體中部的雙人炮塔內,主武器為一門37.2毫米斯柯達vz34火炮以及一挺安裝在火炮右側的7.92毫米ZBvz35或37型同軸機槍,備彈量72發37毫米炮彈和1800發子彈。發動機和變速裝置位於車體後部,變速系統有1個倒檔和6個前進檔。每側的懸掛系統包括8個負重輪(每2輪一個承載架),驅動輪在後,導向輪在前,4個托帶輪。

該型坦克的一個不同尋常的特點是,具有壓縮空氣助力的變速和轉向系統,可以極大減輕乘員疲勞程度,因此該型坦克可以高速行駛很遠的距離。但東線德軍在使用該型坦克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強大的敵人,那就是俄羅斯寒冷的冬季。

參數:

乘員人數:4人

重量:10.5噸

尺度:長4.9米,寬2.159米,高2.209米

動力:一台120馬力(89千瓦)斯柯達六缸水冷汽油發動機

性能:最大公路時速40公里,最大行程193公里,涉水深度0.8米,爬坡度60%,可突破0.787米的垂直障礙和1.981米的塹壕。

1937年國際形勢迅速惡化,捷克陸軍開始為輕型坦克進行公開招標,這次,捷克陸軍汲取了LT vz35型坦克的教訓,決定必須進行充分的測試。斯柯達提交了S-11-a和S-ll-b型坦克方案,而CKD提交了對TNH,LTL,TNHP-S(已用於外銷)坦克的發動機和變速系統進行改進的LT vz35坦克方案,還有一種全新的中型坦克V-8-H。在測試的過程中,發現TNHP-S方案是一個極好的設計,1938年7月1日,捷克陸軍採用該設計作為標準的輕型坦克方案,編號為LTvz38,德軍1939年佔領捷克之前該型坦克未能投入生產。1939年到1942年間該型坦克作為德軍裝備投入生產,共生產了1400餘輛,編號為Panzerkampfwagen38(t) Ausf S到Panzerkampfwagen 38(t) AusfG。德國還出口了69輛給斯洛伐克,102輛給匈牙利,50輛到羅馬尼亞,10輛給保加利亞。在入侵法國戰役中,第7和第8裝甲師使用了該型坦克,並一直服役到1941年到1942年間。

車體與炮塔是鉚接結構,上部結構使用螺栓連接,裝甲厚度從10毫米到25毫米不等。從AusfE型開始裝甲厚度增加到50毫米,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右側,航向機槍位於車體前部左側,為一挺7.92毫米MG37(t)型機槍。車雙人炮塔位於車體中部,主炮為一門37.2毫米斯柯達A7火炮,它能發射穿甲彈和高爆彈,射角從+12度到-6度,同軸機槍為一挺安裝在火炮右側的7.92毫米機槍,備彈量為90發37毫米炮彈和2550發子彈。發動機和變速裝置位於車體後部,變速系統有1個倒檔和5個前進檔。每側的懸掛系統包括4個橡膠負重輪,每兩輪共用一副板簧,驅動輪在前,導向輪在後,2個托帶輪。

PzKpfw38(t)不僅僅成功在它作為一種坦克的使用,它還被當作一種通用車輛而廣泛使用,德國人甚至在它的底盤上安裝SdKfz222輕型裝甲汽車的炮塔和20毫米加農炮。

該底盤應用廣泛,包括Marder坦克殲擊車,它更換了新的車體結構,裝備75毫米反坦克炮,還改裝成多種自行火炮(150毫米),一種20毫米自行防空火炮,幾型武器輸送車和Hetzer坦克殲擊車。最後一種改型裝備了75毫米火炮和一個全封閉戰斗室,橫截面很小,許多人認為這是二戰期間最好的一種戰鬥車輛。1944年到1945年間共生產2584輛,戰後捷克陸軍依然繼續生產該型坦克,1946年到1947年間有158輛賣給了瑞典,編號為G-13。六十年代才最終退出現役。

Marder坦克殲擊車

參數:

乘員:4人

重量:9.7噸

尺度:長4.546米,寬2.133米,高2.311米

動力:一台Praga EPA150馬力(112千瓦)六缸水冷直列式汽油發動機

性能:最大公路速度42公里,最大行程200公里,涉水深度0.9米,爬坡度60%,可穿越高度為0.787米的垂直障礙和寬度為1.879米的塹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