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晚清國門——炮臺綿延,難抵外敵,你所忽略的清末炮臺

傳統陸權國家的中國在近代海防建設中曾大量投入於海岸炮臺的建設,朝廷對海岸炮臺的重視不下於艦隊,甚至更加倚重。

中國自明朝就開始興建海岸炮臺,清末更引進歐洲工程師以現代技術設計及營建西方式抱台,

並自歐洲著名軍火廠家譬如克魯伯採購大批大口徑火炮。中國沿岸由北到南包括臺灣島海岸線綿長,處處設防的投入是驚人的,但卻不像北洋艦隊向外採購艦艇那麼引人注意,往往為人忽視。

海岸炮臺在海防上是重要的,各國海軍理論都教育艦隊指揮官避免跟海岸抱台交戰,但海岸炮臺能否發揮作用卻要看使用的人,

否則不但不能保護艦隊,反對艦隊構成致命威脅。譬如1895年日本陸軍攻陷威海衛炮臺後調轉抱口轟擊港內北洋各艦,就是造成北洋艦隊覆滅的直接原因。

海岸炮臺直到二戰初期尚是非常重要的軍事設施,但在空優及導彈衛星的時代,海岸炮臺的重要性已經降低,現在多成為旅遊觀光的景點。

旅順炮臺:

清朝末年李鴻章在旅順口興建旅順大塢做為北洋水師的後勤維修基地,

為加強基地的防衛而在旅順口大規模修築海岸炮臺。各炮臺在1894年甲午戰爭日軍進攻旅順時皆為日軍所奪,造成旅順失陷並迫使北洋艦隊殘餘遷往威海衛。 各炮臺在清末甲午戰爭時的火抱裝備清單如下:

旅順口炮臺(東岸)

黃金山炮台: 裝備240mm(6米長)克魯伯抱3門、120mm克魯伯抱4門、格林炮4門。

黃金山副炮臺: 裝備12磅榴彈炮2門、克魯伯臼炮4門。

摸珠礁炮臺: 裝備200mm(5米長)克魯伯炮2門、150mm(3米長)克魯伯炮2門、80mm克魯伯炮4門。

老蠣嘴炮臺: 裝備240mm(6米長)克魯伯炮2門、240mm(7.2米長)克魯伯炮2門、五管格林炮1門。

老蠣嘴後炮臺: 裝備120mm(4.2米長)克魯伯炮2門。

旅順口炮臺(西岸)

老虎尾炮臺: 裝備210mm克魯伯炮2門、12磅榴彈炮3門。

威遠/蠻子營炮臺: 裝備150mm(5.3米長)克魯伯炮6門、12磅榴彈炮5門。

饅頭山炮台: 裝備240mm克魯伯炮3門、120mm克魯伯炮3門。

城頭山炮台: 裝備120mm克魯伯炮2門、80mm克魯伯炮6門、五管格林炮2門。

以下照片皆為1894年日軍佔領旅順後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