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天下第一王府”九龍壁,居中國三大龍壁之首,故宮龍壁甘拜下風

矗立於山西大同市城區的大同代王府九龍壁,五彩斑斕、風格粗獷,位居中國三大九龍壁之首。2001年6月25日,大同九龍壁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大同代王府九龍壁,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桂改封代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就藩大同。朱桂的子孫在大同一代代世襲代王,直到西元1644年明朝滅亡。252年間,歷任代王共有十四個。大同代王府稱為“小故宮”和“天下第一王府”。

代王府占地面積達17萬多平方米,建築規模宏大,中軸線上前有九龍照壁,進裕門依次為端禮門、承運門、承運殿、崇信門、存心殿、長春☆禁☆宮、廣智門等,是一所完整的王城府邸。

九龍壁是一種製作精美、顯示尊貴的照壁,坐落於宮殿、府第、壇廟、寺院等建築主體的對面或前面。

代王府九龍壁座南向北,全長45.5米,高8米,厚2.02米。僅壁身的九龍壁主體,高度就有3.72米。壁上均勻協調地分佈著9條飛龍。正中一條龍,是九龍的中心,它龍頭向前,龍尾擺動,黃色的主體,鱗光閃爍。龍與龍之間,由水草山石圖案相連,

互相烘托。

代王府九龍壁由426塊特製的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由壁座、壁身、壁頂三部分構成。壁身上部覆蓋仿木構廡殿頂,兩側有高浮雕蓮花和游龍等圖案。

壁前建有一長34米多,寬4米多,深約0.8米的倒影池,由石柱圍繞,中段有石橋讓行人穿行,

這在國內也不多見。每當陣陣微風吹過,滿池碧水蕩起層層漣漪,龍在水中倒影,把靜態的龍變成動態的龍,可謂匠心獨運。

大同代王府毀于於崇禎末年(1644),王府照壁九龍壁因隔和陽街而立,故獨以保存至今。至今大同古城內還有“皇城街”、“正殿街”、“東華門”、“大有倉”等街道名稱,

都是舊皇宮的遺址。

現今的東華門、西華門、皇城口、石宰門正是當時王府四門的遺址。

中國現存完好的九龍壁有三座,除大同、北海公園的兩座外,還有北京故宮的一座。

代王府九龍壁的建造年代比北京北海九龍壁早250年,面積是北海九龍壁的三倍,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早的一座龍壁,堪稱中國龍壁之最,故宮裡的那座也比不了它。

面積是北海九龍壁的三倍,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早的一座龍壁,堪稱中國龍壁之最,故宮裡的那座也比不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