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光喝茅臺能救中國經濟?

藍籌“歡樂頌”與創業板的“鄉村愛情小夜曲”,誰才是2018主旋律?

上證加速上漲,創業板22日反彈後回落,那麼接下來行情會不會從主機板轉戰到創業板當中呢?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有必要進行詳細的剖析。

我曾寫過不少看空創業板的文章,記得有一次一個粉絲駁斥我的觀點,他表示“中國經濟光靠喝茅臺就行了?傳統經濟能救中國嗎?發展新經濟才是中國的未來趨勢,盲目看空創業板是沒有道理的!”。

……

我也知道新經濟是未來的趨勢,

正如我深知中國經濟不能光靠房地產一樣,但是多年來都難以否認其上漲的事實。

首先,就此我不禁發問發展方向的正確能成為創業板的一個發轉理由嗎?

過去一兩年來的淘汰落後產能和去杠杆為什麼成全了A股的行業龍頭企業而使得新經濟的代表創業板飽受殺估值之痛呢?

這是因為淘汰落後產能和去杠杆使得2015年之前那些依靠外延式並購注水業績以及落後專業戶“倒掉”了很大一批。

去杠杆讓過度舉債度日的企業資金鏈斷裂、去產能讓低效民企加速崩潰。最後的結果就是國企的佔有率進一步加大,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對價格的話語權更大,業績自然更好。大企業這幾十年來的發展有著充沛的現金流,而小企業一旦遭遇去杠杆則很容易死掉。

這樣一來只能夠是損不足而補有餘,強者恒強。所以藍籌白馬不僅僅做到了“政治正確”還做到了業績正確。

而回過頭看看創業板,現在被錯殺的創業板優質股的確有,但是畢竟是零星幾點。類似于鴻特精密這個創業板股票,在2017年年度漲幅達到336%,成為當年股王。創業板有業績的股票也能夠得到市場較大的資本溢價。但是比起藍籌白馬來講,如果說藍籌白馬是“業績浪”的話,那麼創業板頂多就是個“業績小水滴”。

一滴水入海能長存,一滴水在岸則很快蒸發。

投資的本質就是尋找多維“共振點”,而類似于創業板這種“政治不正確”、“業績不正確”、“估值不正確”的“三無分子”,頂多也就是上演一把“鄉村愛情小夜曲”。而難以像藍籌白馬股那樣能夠形成較強的一致性預期,這種預期就是多維共振點。

其次,能夠讓創業板反轉的到底是什麼?

近期我注意到身邊不少人說看著眼前的股市仿佛看到了2014年年底的風景。那時也是藍籌權重持續暴漲,

並在2015年初完成風格切換轉移到創業板小票。那麼現在監管層會考慮讓資本從“政治正確的藍籌白馬”轉移到創業板裡面去嗎?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對於什麼才是創業板反轉的因素,有人說業績,有人說錢,我認為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創業板能夠取得大級別反彈根本上還是靠“政治許可”。玩權重藍籌屬於政治正確,玩中小創其實是屬於叫做政治允許。前者反映監管導向,後者反映監管態度。

博覽研究員認為對於當前資本市場的定位仍然是發揮直接融資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為主。在這個過程之中,如果說市場出現了融資環境艱難(小票老是跌,藍籌漲不動,沒有錢願意進場服務IPO),那麼監管可能會考慮來一次類似於2017年7月-9月初那段普漲行情,並在監管上有所鬆動。但是一旦有了新的活水資金進場,那麼接下來如果說監管層不對市場炒作有所壓制的話,市場資金很明顯會繼續在創業板這些小盤股裡面積極炒作。

很明顯,你讓我玩,我還幹嘛要去大盤股呢?這個時候隨著創業板的賺錢效應越來越好,資金會加速進場而最終完成類似於2014-2015年那段從“政治正確的藍籌股”切換到“政治許可的創業板”的雙底牛市格局。但是2015年的歷史已經很明顯地告訴了監管層,這是個走不通的路。

依靠創業板獲取資本市場的資本溢價來推動創新型企業的增長,從而帶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這條路2015年李克強總理不是沒有走過,但是我們的市場一旦讓創業板享受到這麼多資本優勢,最終的結果就是創業板企業高管講故事炒高股價最終套現走人拿錢去買理財保值增值。當炒股理財比投資生產還賺錢的時候,如何指望創業板通過享受資本優勢來帶動新興產業升級從而代替傳統經濟?這是一個偽命題,也是為什麼2015年股市見頂走熊後創業板一路走低越來越弱。

最後,風格切換能夠成為創業板反轉的理由嗎?

我注意到不少券商的觀點指出,白馬股漲幅太大使得創業板和白馬股之間的相對價值開始凸顯,所以認為白馬股在2018年應該更弱而創業板應該更好。

這種觀點在去年就屢見不鮮,但是最後的結果都是藍籌白馬繼續高歌“歡樂頌”,而創業板唱完小夜曲後默默躲在被窩裡哭。

為什麼認為白馬價格貴了,創業板就該漲而白馬該歇歇氣呢?在此,我認為更多還是源于這種思潮存在的評估根基有問題。我們清楚白馬股之所以如此強勢有幾方面的因素。

第一個是業績估值的真實增長;第二個是金融強監管令創業板成為白馬股的“背鍋俠”。但是無論如何,一個真實的變化就是資本市場在近一年來已經形成了價值投資的扎實根基。不管這個價值投資是真價投還是假的,但是市場的結果是這樣演繹的。

而既如此,評估白馬股是否過貴的關鍵就在於白馬股的業績增長是否和其價格增長相匹配。那麼很明顯,當前白馬股的淨利潤和營收增長速度與其股價相比都還不算過度高估。從業績的角度看,白馬得到資本市場的估值重構可以說是應該的,配得上的。

所以現在就以風格切換為反轉理由,我認為還為時尚早。所以,以一些牽強的理由來佐證創業板未來會強于白馬股,我認為是“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動!”

總結

如果說市場出現了融資環境艱難(小票老是跌,藍籌漲不動,沒有錢願意進場服務IPO),那麼監管可能會考慮來一次類似於2017年7月-9月初那段普漲行情,並在監管上有所鬆動。而這也是創業板在2018年較有可能取得一次像樣點的中型級別反彈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我認為創業板在較長時間內還很難讓我看到很有價值的地方。

後者反映監管態度。

博覽研究員認為對於當前資本市場的定位仍然是發揮直接融資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為主。在這個過程之中,如果說市場出現了融資環境艱難(小票老是跌,藍籌漲不動,沒有錢願意進場服務IPO),那麼監管可能會考慮來一次類似於2017年7月-9月初那段普漲行情,並在監管上有所鬆動。但是一旦有了新的活水資金進場,那麼接下來如果說監管層不對市場炒作有所壓制的話,市場資金很明顯會繼續在創業板這些小盤股裡面積極炒作。

很明顯,你讓我玩,我還幹嘛要去大盤股呢?這個時候隨著創業板的賺錢效應越來越好,資金會加速進場而最終完成類似於2014-2015年那段從“政治正確的藍籌股”切換到“政治許可的創業板”的雙底牛市格局。但是2015年的歷史已經很明顯地告訴了監管層,這是個走不通的路。

依靠創業板獲取資本市場的資本溢價來推動創新型企業的增長,從而帶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這條路2015年李克強總理不是沒有走過,但是我們的市場一旦讓創業板享受到這麼多資本優勢,最終的結果就是創業板企業高管講故事炒高股價最終套現走人拿錢去買理財保值增值。當炒股理財比投資生產還賺錢的時候,如何指望創業板通過享受資本優勢來帶動新興產業升級從而代替傳統經濟?這是一個偽命題,也是為什麼2015年股市見頂走熊後創業板一路走低越來越弱。

最後,風格切換能夠成為創業板反轉的理由嗎?

我注意到不少券商的觀點指出,白馬股漲幅太大使得創業板和白馬股之間的相對價值開始凸顯,所以認為白馬股在2018年應該更弱而創業板應該更好。

這種觀點在去年就屢見不鮮,但是最後的結果都是藍籌白馬繼續高歌“歡樂頌”,而創業板唱完小夜曲後默默躲在被窩裡哭。

為什麼認為白馬價格貴了,創業板就該漲而白馬該歇歇氣呢?在此,我認為更多還是源于這種思潮存在的評估根基有問題。我們清楚白馬股之所以如此強勢有幾方面的因素。

第一個是業績估值的真實增長;第二個是金融強監管令創業板成為白馬股的“背鍋俠”。但是無論如何,一個真實的變化就是資本市場在近一年來已經形成了價值投資的扎實根基。不管這個價值投資是真價投還是假的,但是市場的結果是這樣演繹的。

而既如此,評估白馬股是否過貴的關鍵就在於白馬股的業績增長是否和其價格增長相匹配。那麼很明顯,當前白馬股的淨利潤和營收增長速度與其股價相比都還不算過度高估。從業績的角度看,白馬得到資本市場的估值重構可以說是應該的,配得上的。

所以現在就以風格切換為反轉理由,我認為還為時尚早。所以,以一些牽強的理由來佐證創業板未來會強于白馬股,我認為是“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動!”

總結

如果說市場出現了融資環境艱難(小票老是跌,藍籌漲不動,沒有錢願意進場服務IPO),那麼監管可能會考慮來一次類似於2017年7月-9月初那段普漲行情,並在監管上有所鬆動。而這也是創業板在2018年較有可能取得一次像樣點的中型級別反彈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我認為創業板在較長時間內還很難讓我看到很有價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