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榆次:北六堡村就在今天上萬人齊聚這裡賞非遺文化!

今天是農曆臘月初八,

每年的這一天,

榆次北六堡村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

抬冰山民俗社火活動。

今年的抬冰山跟往年的有點不一樣,

因為今年北六堡村臘八抬冰山活動

被列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抬冰山不只是單純的祈福,

更多的榆次的一張名片。

這對於榆次大多數的人們沒有什麼感覺,

可對於這項活動背後,

對於北六堡村民來說,

確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北六堡村臘八抬冰山活動由來已久,(村民同期)過去北六堡村這一帶是夏季多冰雹,地裡的莊稼常遭冰雹襲擊,給村民帶來損失,於是村民每到臘八,釋迦牟尼佛成佛之日抬上佛像冰山,

敲羅打鼓,走街串巷鬧紅火,以求驅除冰雹災害,說來也怪,在有些冰雹嚴重的年份中,村周圍的莊稼都被冰雹打了,而北六堡村的莊稼卻安然無恙,於是當地民間就有了“冰雹猛如虎,不敢打六堡”的說法。

村民們抬的冰山,自進入臘月第一天就要開始製作,

村民們敲起鑼鼓,放響鞭炮,啟動製作儀式開始搭建淋冰架,活動大都是一些中年以上有經驗的村民前來參與制作。先是將兩根大木幹靠在背陰地的高牆上,搭成人字架在人字架的上邊架上一根橫杆,杆子中間穿上一個特製的板凳,凳腿朝下,然後選取上好的椿樹枝,將其整理好依需要捆綁在凳子腿上,村民們說這也是一項技術活,捆紮的形態與淋成的冰山形態有直接的關係,
這幾位村民大都有十幾年的捆紮經驗了。這邊認真捆紮,那邊鑼鼓聲響,眾人一起忙和參與,一片熱鬧氣氛,捆紮好後需要在夜間最冷時不斷用小壺往凳子上的數枝上澆水,水流順樹枝往下淌凍結成冰,經過7天就淋結成山形狀了。

“抬冰山”時,8個抬夫以鼓點為准,邁起鴛鴦步,上下一齊顛動,緩緩繞街而行。圍觀者喜形於色,這一年一度的盛會成了全村人最主要的精神活動。

“抬冰山”時, 8個抬夫以鼓點為准,邁起鴛鴦步,上下一齊顛動,緩緩繞街而行。圍觀者喜形於色,這一年一度的盛會成了全村人最主要的精神活動。

另外還有鐵棍、背棍、高蹺、旱船、大頭娃娃、等社火隨行,街巷中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民間文娛遊行隊伍。“臘八”這天,北六堡村抬冰山活動還吸引來了許多外地觀光客及一些商販,這天的集市上貨物齊全,色彩鮮豔,旺盛的人氣給寒冷的冬天增加了熱度,俗話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在北六堡村,自進入臘月的鑼鼓響起就已進入春節前的準備了,喜慶的鑼鼓響徹全村,滿意的笑容掛在村民們的臉上,這古老的抬冰山風俗文化活動,使這古老的村落煥發出了新的生機,這也正是民間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冰雹猛如虎,不敢打六堡

北六堡村臘八抬冰山活動由來已久,(村民同期)過去北六堡村這一帶是夏季多冰雹,地裡的莊稼常遭冰雹襲擊,給村民帶來損失,於是村民每到臘八,釋迦牟尼佛成佛之日抬上佛像冰山,敲羅打鼓,走街串巷鬧紅火,以求驅除冰雹災害,說來也怪,在有些冰雹嚴重的年份中,村周圍的莊稼都被冰雹打了,而北六堡村的莊稼卻安然無恙,於是當地民間就有了“冰雹猛如虎,不敢打六堡”的說法。

村民們抬的冰山,自進入臘月第一天就要開始製作,村民們敲起鑼鼓,放響鞭炮,啟動製作儀式開始搭建淋冰架,活動大都是一些中年以上有經驗的村民前來參與制作。先是將兩根大木幹靠在背陰地的高牆上,搭成人字架在人字架的上邊架上一根橫杆,杆子中間穿上一個特製的板凳,凳腿朝下,然後選取上好的椿樹枝,將其整理好依需要捆綁在凳子腿上,村民們說這也是一項技術活,捆紮的形態與淋成的冰山形態有直接的關係,這幾位村民大都有十幾年的捆紮經驗了。這邊認真捆紮,那邊鑼鼓聲響,眾人一起忙和參與,一片熱鬧氣氛,捆紮好後需要在夜間最冷時不斷用小壺往凳子上的數枝上澆水,水流順樹枝往下淌凍結成冰,經過7天就淋結成山形狀了。

到了臘八的淩晨,就要將淋成的冰山翻轉過來讓其冰尖朝上。經過數天滴淋而成的冰山共有37根碗口粗細的冰柱,前九根後十二根,前九根象徵(風、雨、電、雪、雹、霧、霜、露)、後十二(象徵十二個月),左右各七根(象徵北斗七星),前面粗大的四根旗杆(象徵春、夏、秋、冬),整個冰山的形狀寓意完全按自然界的組成因素來定,尤其是這後面象徵月份的十二根冰柱,如果趕上潤年就要增加一根成為十三根了,前面兩個大冰柱上帖紅對聯顯的格外醒目,冰山底座是冰雕鑿製成的水晶宮,兩側旗杆上彩旗飄揚,冰山上紅綠紙花相映成輝,彌勒佛像前擺滿供品。

在小編的記憶中一直是南六堡村抬冰山,其實六堡村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抬冰山一直是南六堡在搞,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南六堡村近些年來抬冰山活動漸漸少了,但是這個非遺文化被北六堡村民傳承了下來,不過根據榆次縣誌記載,南北六堡村以前就是一個六堡村,三十年代,行政村規劃,一條馬路分南北六堡兩村,所以才有了今年的南六堡,北六堡兩村之分,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關於南六堡村抬冰山的傳說故事吧!這是一位榆次的老學者提供的,在這裡感謝這位元老學者在數字晉中投稿!

南六堡抬冰山的傳說 每年臘月初八日,晉中開發區南六堡村都要舉行一場隆重的祭祀活動_抬冰山,人們抬著經八天淋凍製成的冰山載歌載舞,吹笙鼓瑟甚是熱鬧。其實這是一場祭冰神活動。此項活動屬南六堡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延續千年之久。 南六堡村緣何舉行祭冰神活動,還有一段神話傳說:據說,在很早以前,南六堡村年年風調雨順,物阜民豐。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幸福。但人們不珍惜這美好的日光`。生活奢侈,肆意浪費。玉帝派土地神視察民情,一天,土地神化作一乞丐走進一戶人家,這家主婦正在烙餅,其小兒不滿周歲在床上便溺,而主婦卻拿起烙好的餅去擦小兒屁股,隨後將餅丟棄,又走幾家也都不惜糧食,浪費成風。土地神趕緊向玉帝秉報實情,玉帝發怒下旨南六堡村遭受三年冰災,以此懲戒。至此三年南六堡村年年遭冰雹莊稼顆粒無收。三年後吃盡苦頭的人們為了不再受冰雹的危害,祈求上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們自發祭冰祈禱,同時也節儉過日。從此再未發生過冰災。有“鄰村冰雹打,只剩六堡村”的說法。抬冰山祭冰神的活動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的抬冰山已成為一種傳統的文化活動,同時伴有傳統鐵棍,背棍,旱船,秧歌等助興更增加了節日氣氛。

看完記得給身邊的親友們也看看!

傳承晉中非遺文化,你我共前行!

“抬冰山”時,8個抬夫以鼓點為准,邁起鴛鴦步,上下一齊顛動,緩緩繞街而行。圍觀者喜形於色,這一年一度的盛會成了全村人最主要的精神活動。

“抬冰山”時, 8個抬夫以鼓點為准,邁起鴛鴦步,上下一齊顛動,緩緩繞街而行。圍觀者喜形於色,這一年一度的盛會成了全村人最主要的精神活動。

另外還有鐵棍、背棍、高蹺、旱船、大頭娃娃、等社火隨行,街巷中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民間文娛遊行隊伍。“臘八”這天,北六堡村抬冰山活動還吸引來了許多外地觀光客及一些商販,這天的集市上貨物齊全,色彩鮮豔,旺盛的人氣給寒冷的冬天增加了熱度,俗話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在北六堡村,自進入臘月的鑼鼓響起就已進入春節前的準備了,喜慶的鑼鼓響徹全村,滿意的笑容掛在村民們的臉上,這古老的抬冰山風俗文化活動,使這古老的村落煥發出了新的生機,這也正是民間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冰雹猛如虎,不敢打六堡

北六堡村臘八抬冰山活動由來已久,(村民同期)過去北六堡村這一帶是夏季多冰雹,地裡的莊稼常遭冰雹襲擊,給村民帶來損失,於是村民每到臘八,釋迦牟尼佛成佛之日抬上佛像冰山,敲羅打鼓,走街串巷鬧紅火,以求驅除冰雹災害,說來也怪,在有些冰雹嚴重的年份中,村周圍的莊稼都被冰雹打了,而北六堡村的莊稼卻安然無恙,於是當地民間就有了“冰雹猛如虎,不敢打六堡”的說法。

村民們抬的冰山,自進入臘月第一天就要開始製作,村民們敲起鑼鼓,放響鞭炮,啟動製作儀式開始搭建淋冰架,活動大都是一些中年以上有經驗的村民前來參與制作。先是將兩根大木幹靠在背陰地的高牆上,搭成人字架在人字架的上邊架上一根橫杆,杆子中間穿上一個特製的板凳,凳腿朝下,然後選取上好的椿樹枝,將其整理好依需要捆綁在凳子腿上,村民們說這也是一項技術活,捆紮的形態與淋成的冰山形態有直接的關係,這幾位村民大都有十幾年的捆紮經驗了。這邊認真捆紮,那邊鑼鼓聲響,眾人一起忙和參與,一片熱鬧氣氛,捆紮好後需要在夜間最冷時不斷用小壺往凳子上的數枝上澆水,水流順樹枝往下淌凍結成冰,經過7天就淋結成山形狀了。

到了臘八的淩晨,就要將淋成的冰山翻轉過來讓其冰尖朝上。經過數天滴淋而成的冰山共有37根碗口粗細的冰柱,前九根後十二根,前九根象徵(風、雨、電、雪、雹、霧、霜、露)、後十二(象徵十二個月),左右各七根(象徵北斗七星),前面粗大的四根旗杆(象徵春、夏、秋、冬),整個冰山的形狀寓意完全按自然界的組成因素來定,尤其是這後面象徵月份的十二根冰柱,如果趕上潤年就要增加一根成為十三根了,前面兩個大冰柱上帖紅對聯顯的格外醒目,冰山底座是冰雕鑿製成的水晶宮,兩側旗杆上彩旗飄揚,冰山上紅綠紙花相映成輝,彌勒佛像前擺滿供品。

在小編的記憶中一直是南六堡村抬冰山,其實六堡村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抬冰山一直是南六堡在搞,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南六堡村近些年來抬冰山活動漸漸少了,但是這個非遺文化被北六堡村民傳承了下來,不過根據榆次縣誌記載,南北六堡村以前就是一個六堡村,三十年代,行政村規劃,一條馬路分南北六堡兩村,所以才有了今年的南六堡,北六堡兩村之分,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關於南六堡村抬冰山的傳說故事吧!這是一位榆次的老學者提供的,在這裡感謝這位元老學者在數字晉中投稿!

南六堡抬冰山的傳說 每年臘月初八日,晉中開發區南六堡村都要舉行一場隆重的祭祀活動_抬冰山,人們抬著經八天淋凍製成的冰山載歌載舞,吹笙鼓瑟甚是熱鬧。其實這是一場祭冰神活動。此項活動屬南六堡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延續千年之久。 南六堡村緣何舉行祭冰神活動,還有一段神話傳說:據說,在很早以前,南六堡村年年風調雨順,物阜民豐。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幸福。但人們不珍惜這美好的日光`。生活奢侈,肆意浪費。玉帝派土地神視察民情,一天,土地神化作一乞丐走進一戶人家,這家主婦正在烙餅,其小兒不滿周歲在床上便溺,而主婦卻拿起烙好的餅去擦小兒屁股,隨後將餅丟棄,又走幾家也都不惜糧食,浪費成風。土地神趕緊向玉帝秉報實情,玉帝發怒下旨南六堡村遭受三年冰災,以此懲戒。至此三年南六堡村年年遭冰雹莊稼顆粒無收。三年後吃盡苦頭的人們為了不再受冰雹的危害,祈求上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們自發祭冰祈禱,同時也節儉過日。從此再未發生過冰災。有“鄰村冰雹打,只剩六堡村”的說法。抬冰山祭冰神的活動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的抬冰山已成為一種傳統的文化活動,同時伴有傳統鐵棍,背棍,旱船,秧歌等助興更增加了節日氣氛。

看完記得給身邊的親友們也看看!

傳承晉中非遺文化,你我共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