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佛系遊戲」旅行青蛙,因為養了一隻蛙,我突然理解了爸媽!

最近的朋友圈刮起一股養蛙風

莫名的多了一批含辛茹苦

兒行千里憂心忡忡的“父母”

“我的崽兒已經兩天沒回家了!”

“它也沒有寄明信片給我!”

正說著,朋友第12次打開了手機。

一時之間王子變青蛙,

我身邊也出現了一群蛙兒的老父親和老母親。

於是2018年1月24日一個失眠的淩晨,我也開始了養蛙之旅,並一發不可收拾。

01

其實遊戲介面非常簡單,就兩個場景,屋子裡和院子裡。

遊戲玩法也很簡單,收割院子裡的三葉草,為蛙兒準備旅行的行囊。

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遊戲,卻讓大部分戲精空巢年輕人,

真情實感地體會到當爸媽的感覺。

當蛙蛙在家時:

“我的崽兒真努力!看來是考狀元的料啊。”

看著專心寫手帳的蛙兒感覺十分欣慰,每過10分鐘就會看一眼它有沒有在好好學習,像不像小時候監督我們讀書的爸媽。

“我的寶寶真能吃啊,咋能吃那麼多?”

看著安靜吃飯,能吃很久的蛙,就像每次回家,我媽一邊嫌棄我該減肥了,一邊不停地給我夾菜。

“兒子,你已經這樣一個小時了,不想看書就睡吧,媽媽不逼你!”

看到它太勤奮還會心疼,怕它熬壞了身體熬壞了眼。

“我的呱怎麼這麼宅,除了看書就是削木頭,你倒是出去玩啊。”

宅在家總會被父母念叨:“你怎麼就知道在家玩手機,

也不出去和朋友玩會兒?”

於是在割完三葉草後,我為它準備了藍色的旅行小背包。

然後它就悄悄離開了家,踏上了旅程。

當蛙蛙旅行時

半小時過去了,蛙兒依然沒回來。我開始有些焦慮。聽說它會寄明信片回來,可是郵箱裡空空的。於是接下來都會時不時看一眼它回家沒,甚至晚上醒來上廁所都會去看一眼。

徹夜未歸!!

02

看著朋友圈裡的蛙爸蛙媽曬出的明信片:

我崽崽最近去了哪兒啦?會給我帶了什麼特產呢?又交了哪個朋友。

我兒子這是要完成我未完成的藝術夢啊,已經削木頭削一整天了。

我的蛙兒怎麼去了那麼高的樹上,他要是摔下來怎麼辦!

開始自我安慰:

沒關係,孩子需要自由才能成長。它很快就會回來的。連小蝸牛梅梅都來了又走了,它怎麼還沒回來。買了一桌吃的,孩子你啥時候回來啊。它是不是掉進下水道了?它有沒有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它會不會變成幹鍋蛙了?

玩了這個遊戲,也體會到了牽掛的滋味。

就在擔心中,蛙兒終於回家了,看著它帶回來了明信片和禮物,心裡樂開了花。

03

玩的時間越久,越能經歷更多當父母的場景。每個蛙兒子性格都不一樣,有的喜歡旅行,有的喜歡讀書,有的喜歡削木頭,有的很能吃飯。無論哪種性格,都會讓你對這個奇妙的小傢伙更加喜愛。雖說這是一款不花時間的佛系遊戲,卻很花心思。你會不由自主地想看一下,蛙兒子在做什麼?出門了嗎?回家了嗎?會想收割更多的三葉草,給它買更好的食物,更好的生活。突然,好像也就理解了父母“莫名其妙”的關心。

在蛙蛙離家的日子,一次次點開空蕩蕩的房間, 會不會體會到爸媽心裡的落寞與思念?

在期待蛙兒子早日回家,給你寄明信片的時候,爸媽也在家翻著日曆,等你回家。

其實,蛙蛙也是我們大部分人成長路上的縮影。

我們渴望長大,渴望遠行,即使累了也能回到那個有著暖黃燈光和一桌飯菜的家。

各自忙碌,卻又彼此牽掛。

那就多回家陪陪父母,給在家的父母打打電話

連小蝸牛梅梅都來了又走了,它怎麼還沒回來。買了一桌吃的,孩子你啥時候回來啊。它是不是掉進下水道了?它有沒有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它會不會變成幹鍋蛙了?

玩了這個遊戲,也體會到了牽掛的滋味。

就在擔心中,蛙兒終於回家了,看著它帶回來了明信片和禮物,心裡樂開了花。

03

玩的時間越久,越能經歷更多當父母的場景。每個蛙兒子性格都不一樣,有的喜歡旅行,有的喜歡讀書,有的喜歡削木頭,有的很能吃飯。無論哪種性格,都會讓你對這個奇妙的小傢伙更加喜愛。雖說這是一款不花時間的佛系遊戲,卻很花心思。你會不由自主地想看一下,蛙兒子在做什麼?出門了嗎?回家了嗎?會想收割更多的三葉草,給它買更好的食物,更好的生活。突然,好像也就理解了父母“莫名其妙”的關心。

在蛙蛙離家的日子,一次次點開空蕩蕩的房間, 會不會體會到爸媽心裡的落寞與思念?

在期待蛙兒子早日回家,給你寄明信片的時候,爸媽也在家翻著日曆,等你回家。

其實,蛙蛙也是我們大部分人成長路上的縮影。

我們渴望長大,渴望遠行,即使累了也能回到那個有著暖黃燈光和一桌飯菜的家。

各自忙碌,卻又彼此牽掛。

那就多回家陪陪父母,給在家的父母打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