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南省政協委員李國臣: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推進滑浚一體化

河南省政協委員李國臣

映象網訊“在注重產業扶貧的同時更要加強文化扶貧,

從而實現標本兼治。”來自滑縣宏達集團的省政協委員李國臣今年第一次參加省兩會,他告訴記者這次參會他帶來了兩個提案:“以文化扶貧激發脫貧致富動力”以及“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推進滑浚一體化”。

以文化扶貧激發脫貧致富動力

李國臣表示,文化扶貧重在通過以文化人、以文啟智,由此提高文化扶貧的精准性、有效性,最終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生活現狀,

促進文化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貧困人口大多為因病致貧。這些人口如果完全靠產業扶持無法使他們長久脫貧,甚至一些殘疾朋友,他們大多喪失信心,這種情況需要通過文化讓他們建立自信,有自足能力。”

因此,李國臣提出文化扶貧應緊緊抓住扶志、扶心、扶智、扶力四大工程。扶志就要從思想扶貧與道德扶貧兩方面尋求突破;扶心就是應對貧困人口的精神世界重點關注,

完善社會關愛體系,消除貧困人員對脫貧能力的擔憂;而扶貧扶智,治貧治愚,只有提高貧困人群的知識文化水準,提升其生存技能,才能實現根本脫貧;最後,文化扶貧根本著力點是提高就業水準,提升文化生產力,讓貧困人員從主觀上徹底改變“等、靠、要”,擁有自我造血能力,從而徹底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最終目標。

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推進滑浚一體化

同時,大運河文化的建設也是李國臣此次會議關注的重點。“滑縣和浚縣一直以來都是豫北糧倉,如果經濟發展不上去僅種糧食是不利於百姓富起來的。所以借助古文化遺產,發展旅遊業,以旅遊帶動經濟,加上高鐵站的便利,帶動對外發展。”

李國臣介紹,滑縣與浚縣兩縣城相距僅六公里,自古以來民間交往就很頻繁,不論是就業、生產、商業等大多融合為一體。滑縣是道口古鎮,

浚縣是黎陽古鎮,以大運河為紐帶,把兩個鎮連在一起,自然形成一體化格局。

所以這次他希望在會上提議,以世界文化遺產隋唐大運為紐帶,乘國家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契機,進一步挖掘兩縣古文化遺產,打造古文化觀光旅遊帶,推動兩縣文化旅遊業健康發展。同時,以百城提質為契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領鄉鎮人群向城市集聚,推動兩縣城鎮化進程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