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南省政協委員李花:“國寶”不應遺忘 讓“非遺”通過網路活起來

大河網訊 中央電視臺《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系列節目在青少年當中掀起了"國寶熱"。但同為"國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衰落甚至消亡已成為普遍現象。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得到足夠的保護?河南省政協委員李花建議,

通過多媒體新技術對傳統非遺技藝進行數位化保護和推廣,讓"非遺"通過網路活起來、火起來。

談作用:非物質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資源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民族文化精華之所在,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了14個種類148項,

其中有音樂、美術、曲藝、民間文學、民俗等,第二批囊括有10類129項,第三批10類95項。"

除了列入名目的非遺文化,河南的非物質文化還有不計其數分佈於各地,還未整理入卷。李花說,"這些文化遺產是祖先留下來的豐厚的文化財富,更是當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極為重要的文化、道德、政治資源。 "

談現狀:保護傳統文化已迫在眉睫

河南是文化資源大省,

在現代化與城市化的影響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發生了重大變化。李花舉例說,很多靠口頭傳承的民間文學遭受冷落與遺忘,石刻、編制、剪紙等民間工藝美術雖存在一定的市場,但並未形成規模,再者受到現代生產方式與藝術形式的衝擊,絕大部分已瀕臨消亡。

"河南民間舞蹈,其中包括傳統的花轎舞、八仙人、青皮吼等,由於受到現代文化的衝擊和經費所限,大多已走向自生自滅的境地。

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衰落甚至消亡已成為普遍現象,面對如此嚴峻形勢,採取多項措施來保護這些珍貴遺產已迫在眉睫。 "李花認為保護河南的非物質文化已到了不得不做的地步。

談建議:通過青少年參與讓網路使其再次活起來

針對目前現狀,如何做才能讓非遺文化再次綻放光芒,李花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青少年群體作為文化繼承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瞭解與保護參與不足。

建議青年志願者參與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拯救、保護和傳承工作。"李花在提案中還介紹了具體做法,包括通過多媒體新技術對傳統非遺技藝進行數位化保護和推廣,讓"非遺"通過網路活起來、火起來;通過電子商務、手機APP搭建非遺產品銷售平臺,打造"非遺+電商"的全新模式,打通整個非遺產業鏈,促進非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等。

"非遺是一種優秀且‘孤獨’的文化,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開發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青少年思維活躍,適應現代生活的同時有著傳承傳統文化的信念與責任,對於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非常重要的。"李花認為要解決非遺失傳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讓年輕人瞭解並喜歡傳統文化,只有瞭解的人多了,非遺才能得到更好傳承。希望通過志願者們的行動,讓更多的人瞭解非遺文化,更好地發揮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用,更好地為河南省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服務。

讓更多的人瞭解非遺文化,更好地發揮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用,更好地為河南省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