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功讓飛利浦松下用上自己系統的酷開 欲將觸角伸向更多“競品”

Popo||撰稿

雖然提及酷開,很多人依舊會想起創維,但是過去的一年,酷開卻憑藉自身的努力,打動著越來越多的之前稱之為“競品”的企業,讓它們開始使用酷開系統。

“除了2672萬自營終端外,

在過去的2017年,還有428萬其他終端開始使用酷開系統。”酷開網路CEO王志國近日透露。客觀講,這是有母系影子的網路公司一次極富挑戰且相對成功的拓展,雖然未來想打動更多的“競品”會更困難,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場更大的機遇在等著酷開。

合作會越來越多

一個艱難的開始

前兩年,互聯網品牌強勢介入彩電業,一併帶來的運營使用者賺錢的方式,徹底對依靠製造規模獲取利潤的傳統模式發起了挑戰。

因為新穎好玩,在初期成功地吸引了很多消費者的目光。而一方面為了抵禦互聯網品牌如樂視小米等帶來的強衝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完善自身的經營模式,很多傳統彩電製造企業也開始涉足使用者運用。其中,

成立或強化網路運營公司成為大家的共識。比如海信有了聚好看,創維強化了酷開,長虹有了虹領金,TCL有過與樂視聯姻又成立雷鳥,與歡網共同互動推進TCL的用戶運營。

應該說,它們的出現,在過去的幾年,大大抵消了互聯網電視品牌的優勢。然而,一個現實問題隨之而來:運營使用者過程漫長,並非一蹴而就的,需要花費時間和成本去培養。同時這些公司也意識到,運營本品牌的用戶相對容易,

但要想向外拓展,讓沒有內容運營能力甚至競品用你的平臺會很難。

現在彩電業的基本格局是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運營公司,它們各有優勢又相互不服,這種相互制衡式的內耗,成為現階段的彩電使用者運營的主要特徵。這種格局可能會導致很糟糕的結果,就是大家的實力和能力都差不多,難見出類拔萃的企業。

然而,從最近與酷開王志國的溝通來看,

他對於打破這種格局頗有信心。據王志國介紹,大家一窩蜂向來挖掘大屏價值,但是卻忽略了一點,使用者是需要慢慢積累起來的,電視這個產品不像手機隨手可以感受,如果沒有足夠多的使用者規模是沒有辦法獲得盈利的。於是去年一整年,酷開都在客廳經濟的深度挖掘,其中優化系統,給客戶提供定制化的系統是酷開的主要工作之一。

據酷開公開透露的資料,

目前運用酷開系統的電視終端已經達到3100萬戶,其中2672萬終端是自營的,另外428萬個終端則來自於飛利浦、松下、TPV等其他品牌廠商。

運營終端越來越多

這不僅對酷開,甚至對所有的系統來說,都是一個艱難的開始。

未來的機會?

如上所說,酷開有了好的開始,在某種程度上說可謂已打開了一片天空,特別對一些在中國市場欠缺內容運營的品牌或代工廠。

其實這兩年中國彩電市場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一些回歸的外資如飛利浦和松下等,它們看好中國市場,但卻因為缺少適合中國市場的作業系統而一時難施展。而從酷開已經達成的合作看,飛利浦和松下已經開始借助酷開系統,積極拓展中國市場。而一旦有案例,或許會觸動其他想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的企業的神經。包括三星和索尼,它們在系統這塊做的並不太好,所以對酷開來說,如果後期優化越來越好,是可能打動這些用戶的。

當然,一個擺在面前的現實挑戰是,一些直接的競爭者可能短期內尚不會接受酷開。畢竟其一它們也是花了不少費用扶植自己的系統,雖然不好從是否健康的角度去評判,但現在至少還在運轉中;其二大家都看好OTT的市場機會,但是整個行業都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去改變現狀,去解決行業的難題,包括盈利低下、廣告模式缺乏吸引力等。

然而王志國似乎對這個行業性難題並不擔心。他認為,目前行業之所以難,不是因為其他運營團隊多麼弱,而是他們的產品不足以支撐新的運營模式的推進。酷開下一階段會圍繞如何快速增加終端量展開,努力實現“所有的終端不管使用者是屬於哪個廠商的合併起來能夠達到一個億”的目標。

八年增長讓酷開頗有信心

要實現這個目標顯然並不是通過簡單地推廣,雖然飛利浦的簽約不錯,但2016-2017年也就200多萬用戶,從另一層面體現了前期積累量的艱難。所以酷開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投入大量的研發人員,設計好幾種模式,把系統做上去,同時直接把主機板賣給別人,只要保證一致化運營即可。這一改變,帶來的最直接結果是2017年酷開陸續和很多廠商簽約。

而對於一些直接的競爭夥伴,酷開也有了新的打算:拉他們入夥。據透露,酷開正在加快實施N計畫,以日活為考核目標,希望通過終端入股的方式,終端分紅的方式能夠助力廠商最大限度的獲得終端的價值。簡單說,就是把雙方的規模拼接起來,能力強的讓你做,我的能力強讓我做。大家都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追求非得要這個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上。

或許即便這樣,要想順利實施也有難度,但對於整個行業而言,酷開在努力破僵局,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努力後,它就會離成功更近一點。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在某種程度上說可謂已打開了一片天空,特別對一些在中國市場欠缺內容運營的品牌或代工廠。

其實這兩年中國彩電市場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一些回歸的外資如飛利浦和松下等,它們看好中國市場,但卻因為缺少適合中國市場的作業系統而一時難施展。而從酷開已經達成的合作看,飛利浦和松下已經開始借助酷開系統,積極拓展中國市場。而一旦有案例,或許會觸動其他想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的企業的神經。包括三星和索尼,它們在系統這塊做的並不太好,所以對酷開來說,如果後期優化越來越好,是可能打動這些用戶的。

當然,一個擺在面前的現實挑戰是,一些直接的競爭者可能短期內尚不會接受酷開。畢竟其一它們也是花了不少費用扶植自己的系統,雖然不好從是否健康的角度去評判,但現在至少還在運轉中;其二大家都看好OTT的市場機會,但是整個行業都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去改變現狀,去解決行業的難題,包括盈利低下、廣告模式缺乏吸引力等。

然而王志國似乎對這個行業性難題並不擔心。他認為,目前行業之所以難,不是因為其他運營團隊多麼弱,而是他們的產品不足以支撐新的運營模式的推進。酷開下一階段會圍繞如何快速增加終端量展開,努力實現“所有的終端不管使用者是屬於哪個廠商的合併起來能夠達到一個億”的目標。

八年增長讓酷開頗有信心

要實現這個目標顯然並不是通過簡單地推廣,雖然飛利浦的簽約不錯,但2016-2017年也就200多萬用戶,從另一層面體現了前期積累量的艱難。所以酷開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投入大量的研發人員,設計好幾種模式,把系統做上去,同時直接把主機板賣給別人,只要保證一致化運營即可。這一改變,帶來的最直接結果是2017年酷開陸續和很多廠商簽約。

而對於一些直接的競爭夥伴,酷開也有了新的打算:拉他們入夥。據透露,酷開正在加快實施N計畫,以日活為考核目標,希望通過終端入股的方式,終端分紅的方式能夠助力廠商最大限度的獲得終端的價值。簡單說,就是把雙方的規模拼接起來,能力強的讓你做,我的能力強讓我做。大家都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追求非得要這個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上。

或許即便這樣,要想順利實施也有難度,但對於整個行業而言,酷開在努力破僵局,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努力後,它就會離成功更近一點。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