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林沖其實有機會殺高俅,可他為何不動手?這才是根本原因!

高衙內在見到林沖娘子後便害了相思病,有三人給他出了點子,分別是與他幫閒的富安,富安的心腹陸謙,以及高俅府上的老都管。

這三人一番合計後,便忽悠林沖帶刀進入白虎堂,

結果被高俅以擅闖軍事禁地的罪名刺配滄州,途中又買通了解差董超薛霸,要在野豬林結果林沖性命,幸得被魯智深所救。

那麼,林沖為何會如此輕易就上當呢?帶刀進入白虎堂,難道他不知道這是死罪嗎?知道了還要進去,就這麼好騙?於是,

有朋友就說了,林沖不但軟弱,還很弱智,沒腦子。

對於這個結論,小編表示不贊同,林沖斷不會是那種沒腦子的人,只是因為他跟高俅的關係太熟了。只有這樣,林沖才不容易料到高俅會突然反目陷害於他。換句話來說,林沖原本應該是高俅的心腹,屬於非常忠誠、信得過的人。

我們來看原文。

林沖和陸謙喝酒時,陸謙說過這樣一句話:“如今禁軍中,雖有幾個教頭,誰人及得兄長的本事。

太尉又看承得好。”禁軍中一起才幾個教頭啊?可以說是非常少的,而林沖就是其中之一,還是武藝最高的一個。而且,“太尉又看承得好”,說明高俅是非常賞識林沖的。

接著再來看富安和高衙內的一段對話。

衙內笑道:“你猜得是。只沒個道理得她。”富安道:“有何難哉!衙內怕林沖是個好漢,

不敢欺他。這個無傷。他見在帳下聽使喚,大請大受,怎敢惡了太尉。”

高衙內是什麼人?高俅的乾兒子,典型的官二代,“那廝在東京倚勢豪強,專一愛淫垢人家妻女,京師人懼怕他權勢。”可就是這樣一個有權有勢的人,卻懼怕林沖,不敢欺他。同時他也自認為沒辦法得到林沖的老婆。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林沖的身份地位和高衙內其實是比較接近的。

林沖在高俅帳下聽使喚,又“大請大受”,請受,就是領受、官俸、薪餉的意思。大請大受,就是說高俅給他發高薪是意思。我們從林沖買刀時,可以一口氣掏出三十萬現金,便可見一斑了。

一個是自己的乾兒子,一個是自己的得力幹將,所以才會出現林沖害怕高衙內,而高衙內同樣也害怕林沖的局面。

最後我們再來看高俅知道事情原委後,是怎麼說的。

他說:“我尋思起來,若為惜林沖一個人時,須送了我孩兒性命,卻怎生是好!”

以高俅的身份地位,要殺一個人還不是跟捏死一隻螞蟻一樣容易?可這裡高俅猶豫了,他在林沖和高衙內之間有了權衡,“卻怎生是好!”可見林沖在他心中分量不輕。害了林沖,實在可惜,可若不害林沖,高衙內又說自己會死的。所以一番權衡之下,高俅最終決定還是犧牲掉林沖。

正因為林沖是高俅的心腹,非常熟悉了,而且林沖也正準備借“比刀”的機會給高俅進貢送禮,所以這才會輕易上當。當然了,事後林沖明白,這是高俅在陷害自己,心裡非常憋屈,可他並沒有十分仇恨高俅,從頭到尾,也沒有要殺高俅報仇的想法。

這就好像是被趕出門的狗一樣,無論多大的委屈,也絕不會反咬主人。

你看後來,燒了草料場,林沖被逼入絕境,酒後作了一首詩,“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樸忠。”這是他的心裡話。那麼他到底哪裡仗義了呢?沒發現。反倒是高俅害了他,他理解了,並默默地承受了,這就說明他是對高俅仗義了,對高俅最樸忠了。

再後來,高俅被捉上梁山,大家面對面喝酒時,林沖有要殺他報仇的意思嗎?根本就沒有!根本就不是電視劇上演的那個樣子!這只不過是大家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

高衙內又說自己會死的。所以一番權衡之下,高俅最終決定還是犧牲掉林沖。

正因為林沖是高俅的心腹,非常熟悉了,而且林沖也正準備借“比刀”的機會給高俅進貢送禮,所以這才會輕易上當。當然了,事後林沖明白,這是高俅在陷害自己,心裡非常憋屈,可他並沒有十分仇恨高俅,從頭到尾,也沒有要殺高俅報仇的想法。

這就好像是被趕出門的狗一樣,無論多大的委屈,也絕不會反咬主人。

你看後來,燒了草料場,林沖被逼入絕境,酒後作了一首詩,“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樸忠。”這是他的心裡話。那麼他到底哪裡仗義了呢?沒發現。反倒是高俅害了他,他理解了,並默默地承受了,這就說明他是對高俅仗義了,對高俅最樸忠了。

再後來,高俅被捉上梁山,大家面對面喝酒時,林沖有要殺他報仇的意思嗎?根本就沒有!根本就不是電視劇上演的那個樣子!這只不過是大家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