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歷史上武力最孱弱的朝代,卻靠這件大殺器幾次扭轉國運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沈容安,無授權禁轉

中國歷史上從沒有哪個大一統王朝擁有像宋朝那樣孱弱的軍力。宋朝因其地域限制,難以發展起強大的騎兵,但宋朝的科技處於當時的頂尖水準,

宋軍把科技成果應用到作戰中,屢屢以弱勝強,甚至扭轉國運。

火箭破象陣——步兵擊敗重裝甲集群

971年9月,趙匡胤派潘美領兵南下,攻打南漢。潘美?對,就是演義小說《楊家將》裡把楊家害慘的奸臣。但歷史上潘美可是宋朝的一員大將。

潘美率軍進入南漢境內後,連戰連捷,一路打到韶州(今廣東韶關)。南漢連遭敗績,終於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象軍。

南漢氣候炎熱,多產大象,南漢主劉繼興便命人飼養大象並學習馴象之術,把大象訓練得如同戰馬一樣。大象身上都披上戰甲,每只大象馱十名士兵,排成陣列,步兵緊隨其後,向敵軍發起衝鋒。這種重裝甲集群的衝鋒極具威懾力,敵方士兵眼見大象沖來,地皮都為之震動,不等交鋒,往往已心膽俱裂,不戰自潰。這次,面臨傾國之危,南漢軍拿出了這支壓箱底的部隊。

(戰象)

雙方在韶州蓮花峰下列陣,南漢軍共十萬人,在象軍帶領下向宋軍發起攻擊。眼見宋軍以步兵為主,南漢軍自以為穩操必勝。孰料,眼看沖到宋軍陣前,潘美忽然派出出弓弩手,用火箭射向象軍。大象懼火亂竄,甚至掉頭後撤,緊隨其後的南漢步兵被踏傷、沖亂,

南漢軍登時大亂,宋軍趁機掩殺,大獲全勝。此戰之後,南漢軍主力喪盡,再無力與宋朝抗衡,很快投降了宋朝。

2.強弩射主帥——奠定宋遼百年和平

西元1004年秋,契丹蕭太后和遼聖宗御駕親征,進攻北宋。形勢危殆,宋真宗也被迫親征,雙方對陣於澶州。這次,遼軍的統帥是名將蕭撻凜。蕭達凜曾在雁門關生擒北宋名將楊業,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楊家將》中的楊老令公楊繼業。楊業被擒後,

寧死不降,絕食三日而死。所以,蕭達凜可說是北宋將士的死敵。

蕭達凜是百戰名將,這次由他指揮遼軍攻城,自然攻勢猛烈,又有太后和皇帝督戰,更加勇氣百倍。宋軍見宋真宗親臨前線,也是士氣高漲,雙方捨生忘死地鏖戰,互不相讓。宋軍的守城裝備中,有一種叫做床子弩的利器。床子弩是用三張強弓組合裝在木制的支架上,用絞盤拉動弓弦,射出特製的長箭,由於有機械之助,

床子弩的射程可達五百多米,可說是當時的遠端武器了。在此次攻防戰中,宋軍的弩手看到了在遠處指揮攻城作戰的蕭達凜,便扳動絞盤,瞄準目標,射出了長箭,正中蕭達凜。蕭達凜本以為宋軍的弓箭不可能射到他,沒想到,栽在了科技裝備的頭上,喪命於澶州城下。

(床子弩)

蕭達凜死後,遼軍士氣低落,難以再戰。蕭太后損失一員大將,悲傷不已,輟朝五日。宋朝見機會難得,與遼國議和,蕭太后心知主帥喪命,若堅持再戰,勝負難料,便與宋朝簽訂了“澶淵之盟”。此後將近一百年,宋遼雙方再無大的戰事,兩國的百姓安享一個世紀的太平歲月。如此局面,當歸功於宋朝的大殺器——床子弩。

3.射死蒙古大汗——改變世界格局的一箭

熟悉金庸武俠作品的讀者都知道在襄陽城下,神雕大俠楊過用飛石擊死蒙哥大汗蒙哥,解了襄陽危局。金庸先生雖是虛構創作,但此事也是其來有自。

(蒙哥)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蒙古軍隊在西起四川東至兩淮的寬大正面上,分三路對南宋展開進攻。其中,蒙哥之弟忽必烈進攻鄂州,塔察爾進攻兩淮,蒙哥親率大軍進攻四川。其意,佔領四川後,則沿江東下,以居高臨下之勢,與下游兩軍會合,直搗臨安。沒想到,蒙哥在四川折戟沉沙。

在四川,宋軍因地制宜,建起一座座山城,抵禦蒙古軍隊,合州釣魚城便是其中一座。

在釣魚城下,蒙古軍隊久攻不下。四川氣候暑熱,蒙古軍水土不服,若久攻不下,蒙古軍戰鬥力必受影響,因此,蒙哥親自上陣,指揮攻城作戰。守城宋軍見蒙古大汗親臨城下,便安排弓弩手,趁其不備,一箭射出,將蒙哥斃于馬上。大汗喪命,蒙古軍軍心大震,無力再戰。忽必烈得知大哥去世,忙班師北歸,與幼弟阿裡不哥爭奪汗位。在中亞等地滅國拓土的蒙古諸將也紛紛拔營,向各自支持的大汗獻力效忠。蒙古各勢力忙於內鬥,無暇征伐,使南宋更使世界贏得了喘息,世界格局因此而相對穩定了十幾年。參考資料:《續資治通鑒》、《中國歷代戰爭史》、《天衡:10世紀後期宋遼和戰實錄》

(床子弩)

蕭達凜死後,遼軍士氣低落,難以再戰。蕭太后損失一員大將,悲傷不已,輟朝五日。宋朝見機會難得,與遼國議和,蕭太后心知主帥喪命,若堅持再戰,勝負難料,便與宋朝簽訂了“澶淵之盟”。此後將近一百年,宋遼雙方再無大的戰事,兩國的百姓安享一個世紀的太平歲月。如此局面,當歸功於宋朝的大殺器——床子弩。

3.射死蒙古大汗——改變世界格局的一箭

熟悉金庸武俠作品的讀者都知道在襄陽城下,神雕大俠楊過用飛石擊死蒙哥大汗蒙哥,解了襄陽危局。金庸先生雖是虛構創作,但此事也是其來有自。

(蒙哥)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蒙古軍隊在西起四川東至兩淮的寬大正面上,分三路對南宋展開進攻。其中,蒙哥之弟忽必烈進攻鄂州,塔察爾進攻兩淮,蒙哥親率大軍進攻四川。其意,佔領四川後,則沿江東下,以居高臨下之勢,與下游兩軍會合,直搗臨安。沒想到,蒙哥在四川折戟沉沙。

在四川,宋軍因地制宜,建起一座座山城,抵禦蒙古軍隊,合州釣魚城便是其中一座。

在釣魚城下,蒙古軍隊久攻不下。四川氣候暑熱,蒙古軍水土不服,若久攻不下,蒙古軍戰鬥力必受影響,因此,蒙哥親自上陣,指揮攻城作戰。守城宋軍見蒙古大汗親臨城下,便安排弓弩手,趁其不備,一箭射出,將蒙哥斃于馬上。大汗喪命,蒙古軍軍心大震,無力再戰。忽必烈得知大哥去世,忙班師北歸,與幼弟阿裡不哥爭奪汗位。在中亞等地滅國拓土的蒙古諸將也紛紛拔營,向各自支持的大汗獻力效忠。蒙古各勢力忙於內鬥,無暇征伐,使南宋更使世界贏得了喘息,世界格局因此而相對穩定了十幾年。參考資料:《續資治通鑒》、《中國歷代戰爭史》、《天衡:10世紀後期宋遼和戰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