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確定了!江淮大眾的首款SUV 和大眾沒什麼關係

進入2018年,大家期待什麼車來到我們身邊?

相信如下的這一款,

它的大名你肯定知曉,也就是大眾在中國的第三家合作夥伴-江淮大眾。

2017年6月,大眾汽車集團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國柏林正式簽署了合資企業協議,並確定將在華生產一款純電動SUV車型。近期,這款新車的諜照在網路中頻繁出現,而且整體有些戲劇性,讓看客們覺得撲朔迷離。

有一種猜測是這樣的:該車型或以西雅特作為參考

江淮大眾首款純電動車為一款小型SUV。外觀方面,雖然前臉的偽裝度較高,不過我們能夠看到其前大燈組的整體輪廓,轉向燈帶則採用了“L型”設計,同時預計採用LED光源。

新車採用了雙腰線設計,配備有車頂行李架和雙五輻輪圈,營造出年輕時尚的視覺效果。雖然新車輪圈以及方向盤採用了“JAC”的江淮LOGO,

不過實際量產車很大可能採用一個形似西雅特的全新LOGO。

內飾方面,整體佈局比較簡潔,下方配備有大尺寸中控螢幕以及旋鈕式空調控制,與現款大眾旗下車型的佈局方式有些相似。動力方面,目前沒有相關資訊。

我們得到的消息是這樣的:

這個網路曝光的首款純電動SUV將基於江淮的IEV6S進行打造,並將懸掛全新LOGO。而且,這款新車最快將於今年6月正式推出,

目前已經做好上市前的準備。

江淮大眾的首款純電動SUV將基於江淮iEV6S打造,同時也結合了大眾汽車的專長和技術。

究竟哪個更靠譜?

兩者都靠譜,或兩者都不靠譜。這並不是一句廢話,仔細分析的話,新車可能會參考西雅特的外形設計,而平臺則是基於江淮而來,這樣的話兩種說法都沒錯。

或者是另外一種,因為在江淮大眾成立之時,德國大眾方面就早已表態過,江淮大眾的產品將定位於“經濟型純電動汽車”。也正因為如此,如此短的成立時間,不足以進行對大眾平臺徹底的電氣化改造,

首款江淮大眾,本質上說,依然是江淮。

從之前德國大眾的表態上看,也是如此。早在2017年5月就有官方消息稱江淮與大眾在華共同投資的純電動汽車項目正式獲批。按照規劃,合資公司成立後,會推出一個全新的新能源品牌。首款產品定為SUV,將採用江淮現有平臺,之後的車型則引入大眾平臺進行改造。

關鍵的問題點:

在江淮大眾中,我們買到的車究竟有多少大眾的精髓。

大眾最初與江淮合作的意圖十分明顯。正面應對“雙積分”政策,在國內成立全新的新能源車品牌是大眾在國內建立第三家合資公司的最大使命。不過之後,大眾與江淮成立的第二家合資公司卻明顯變了味道。值得一提的是,江淮大眾作為一家專攻新能源車的企業,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國家政策都給予了大量的幫助,但江淮與大眾在國內的第二部“傑作”,明顯是一次在新能源領域中“開倒車”的行為。

根據資料顯示,江淮與大眾在極力強調“第二家合資子公司”這些關鍵字句,這就意味著新合資公司與6月2日成立的主攻新能源項目的第一家合資公司沒有任何關係。因此,江淮與大眾雖然是在表面上回歸了傳統燃油車的合作,但在根本上已經與“二弟“劃清了界限。簡而言之,就是新合資公司做什麼車,與專做新能源的第一家公司“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如此分析之後,江淮大眾的首款純電動SUV,這款來自江淮iEV6底子的車型,是否只是套上了西雅特的殼子與內飾,是否只是大眾的另一步棋,而其他方面和大眾也沒有關係呢?

一切,都要等江淮大眾的首款車型正式推出。推出之後,我們才能知曉究竟擁有多少來自德國的技術,而且還要再看下一步的產品推出。

究竟是大眾借新能源之名涉足中國商用車市場,還是大眾想率先佈局中國低端新能源車市場,從第一款車身上我們看不出來,還要看接下來的後續產品。

之後的車型則引入大眾平臺進行改造。

關鍵的問題點:

在江淮大眾中,我們買到的車究竟有多少大眾的精髓。

大眾最初與江淮合作的意圖十分明顯。正面應對“雙積分”政策,在國內成立全新的新能源車品牌是大眾在國內建立第三家合資公司的最大使命。不過之後,大眾與江淮成立的第二家合資公司卻明顯變了味道。值得一提的是,江淮大眾作為一家專攻新能源車的企業,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國家政策都給予了大量的幫助,但江淮與大眾在國內的第二部“傑作”,明顯是一次在新能源領域中“開倒車”的行為。

根據資料顯示,江淮與大眾在極力強調“第二家合資子公司”這些關鍵字句,這就意味著新合資公司與6月2日成立的主攻新能源項目的第一家合資公司沒有任何關係。因此,江淮與大眾雖然是在表面上回歸了傳統燃油車的合作,但在根本上已經與“二弟“劃清了界限。簡而言之,就是新合資公司做什麼車,與專做新能源的第一家公司“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如此分析之後,江淮大眾的首款純電動SUV,這款來自江淮iEV6底子的車型,是否只是套上了西雅特的殼子與內飾,是否只是大眾的另一步棋,而其他方面和大眾也沒有關係呢?

一切,都要等江淮大眾的首款車型正式推出。推出之後,我們才能知曉究竟擁有多少來自德國的技術,而且還要再看下一步的產品推出。

究竟是大眾借新能源之名涉足中國商用車市場,還是大眾想率先佈局中國低端新能源車市場,從第一款車身上我們看不出來,還要看接下來的後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