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兩會|共用停車、老院保護……這些問題代表委員替您帶上會啦!

他們有的是“老”委員,有的是新面孔,有的還是“老政協新代表”。雖然身份不同、履職時間各異,但是他們都關注北京城市建設發展,積極為改善民生建言獻策。

鄭實委員:連續11年關注交通問題

作為連任三屆的“老”委員,這次毫無例外,鄭實再次帶來了和綠色交通發展有關的話題。交通是北京城市發展繞不開的話題,從2008年當市政協委員起,鄭實就開始關注交通問題。11年,從公共交通發展,到停車難,再到停車設施建設問題,他寫的提案涉及方方面面。

鄭實表示,履職這些年,他見證了北京綠色交通發展,也感受到了政府在這方面下的功夫、作出的努力,對北京綠色交通未來的發展,他充滿了信心。

鄭實今年帶來的其中一個交通話題,和禮讓斑馬線有關。實際上,這要追溯到2013年他當時寫過的一個提案——斑馬線行人優先。

“禮讓斑馬線,在過去幾年實施得不太好。去年6月,北京開展禮讓斑馬線行動收到了明顯成效,

但我同時也注意到,機動車右轉彎的時候,司機們普遍有這個意識,能夠做到禮讓行人。但是在直行路口,沒有信號燈的情況下,斑馬線行人優先還執行得不好。所以,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和細則,比如增設一些交通標誌、增加攝像頭來進一步管理。”

鄭實說,這個話題看似簡單,但卻很難管理,涉及的車、人太多,“都認為這件事法不責眾,所以我更要持之以恆地去呼籲,

這也是我在政協多年的履職過程中的體會。不要以為提案寫了一年後沒答覆,或者沒辦成,就失望了。”

前年,他建議以停車嚴格執法為突破口,來促進緩解停車難、改善交通秩序;再之前,他提到北京停車的問題,要改變九龍治水的局面,很多部門各管一攤,會形成很多空白地帶,建議形成一個統一聯動的機制,把停車管理無縫銜接……雖然每年關注焦點不同,但這些交通話題,

都特別接地氣。

今年,鄭實還準備就共用停車提出自己的建議。

他說,停車設施共用化問題,這個口號喊了很多年,但推行得不好。一些單位出於安保原因,不願打開圍牆。但從他做建築設計的專業角度考慮,其實,改變停車場庫的入口,有可能成為“打開圍牆”的突破口。因為這些停車場的入口往往設計在單位邊緣的位置,如果把出入口改向城市道路,這樣外面的人不用進單位、進圍牆就可以停車了。

至於安保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樓層之間的安保措施來實現。鄭實說,對北京未來的綠色交通發展,他充滿信心。綠色交通的理念會越來越深入人心,每個人也都會感受到綠色交通帶給人們的便利。

馬立霜委員:讓更多健康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新生兒膈疝,是一種先天性嚴重結構畸形,死亡率高達50%左右,至今仍被稱為世界性難題。北京市政協委員、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普通(新生兒)外科副主任馬立霜就是為新生兒修補膈疝的知名專家。

今年是她作為北京市政協委員履職的第一年。馬立霜說,作為一名新生兒救治領域的醫生,面對那些被宣判死亡的孩子,她從來沒有想過放棄。但她更希望能通過構築堅實的出生缺陷防治三級防線,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健康地來到這個世界,能夠健康地長大。

在兒科工作三十多年,馬立霜經常見到患有各種出生缺陷的新生兒,其中最嚴重的一種出生缺陷是先天性膈疝。這種出生缺陷病因尚不明確,唯一的根治手段是外科手術,對於危重症膈疝手術成功率並不高,只有40%至60%,但是能夠成活的孩子遠期生活品質是好的。結構畸形的孩子,只要不合併染色體異常等其他嚴重畸形,治療效果多數是滿意的。面對不高的成功率,能讓馬立霜堅持下來的是患兒家長的信任。

那些一個個被馬立霜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小生命,支撐著她不懼壓力,繼續前行,“我不去治,這些孩子就沒有活著的機會!”

馬立霜建議充分發揮好北京市醫聯體的優勢作用,尤其是兒科醫聯體的資源優勢,在醫聯體範圍內建立婦兒專家團隊,打破醫院之間壁壘,實現醫聯體內單位優質婦兒專家資源分享。

劉子華代表: “老政協新代表”,服務市民之心不變

“老兩會,新代表”,曾連續三屆擔任市政協委員、在市政協提案委員會服務10年的劉子華律師,本屆當選為市人大代表,角色轉換了,視角不同了,劉子華說,參政議政的心態沒變,還是繼續為市民們辦些實事。

今年劉子華代表又帶來了大量的議案和建議:規範公車站周邊秩序,管控亂停車;建議政府出臺“相鄰關係文明守則”;政府宣導“光碟行動”需以推廣文明用餐禮儀為根基……當然,還有他身為法律界人士始終關心的政府法律服務、法治建設的內容。

“我以前也是朝陽區的人大代表,最近這兩年,我們以代表的身份,督促政府進行的水環境治理,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當選了市人大代表,劉子華說,肯定將會繼續拿出有品質的議案、建議。

“人大代表履職,看到市民反映的需求,很多都是某地有個垃圾站要治理,某地要拓寬馬路,貌似都是小事,當然恰恰就是這些事情,關係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在他歷年來以區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身份提交的議案、提案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關於北京交通。

劉子華說,自1999年起,他就注意到北京的交通擁堵問題,當年就曾經提出過“在繁華區域修建停車樓”的建議,此後多年,對於北京交通,特別是亂停車的治理問題,一直持續不斷地給予關注。

今年,他又帶來一份關於公車站周邊嚴肅管控亂停車的議案。在他看來,幾輛隨意停放在公車站附近的車輛,讓公車無法正常進站,只能在道路正中停車上下車,不僅妨礙交通,也讓乘客遠離月臺上下車,增加了危險性。

劉子華說,在自己的任期內,一定將按照法定的職責,反映民意,督促相關部門,通過改善一個一個的細微環節,讓北京變得更好。

崔勇代表:老城文保院落,要更好保護

“胡同裡的燈並沒有多亮,但能照亮你回家的路。”一副圓眼鏡下,是一張年輕精神的臉龐,以及臉龐上浮現的對北京文化的由衷熱愛。在西城代表團裡,提起新代表崔勇,可能還有些人不熟悉,可提起他創辦的北京正陽書局,卻幾乎無人不知。

本月,正陽書局剛被評為北京最美書店之一,而在國家文保單位開書店的經歷,也讓崔勇更關注老城文保院落的保護,希望有更多的院落能被因地制宜地保護與利用。

崔勇提供了一組資料,西城區內共有文物院落363處,其中作為“大雜院”用於居民居住、處於不合理使用狀態、存在安全隱患的有165處,占總量的46%。另外,57處會館和名人故居中,作為“大雜院”用於居民居住、處於不合理使用狀態、存在安全隱患的34處,占此類文物總量的60%。這樣的不合理使用,對文物主體影響極大。

“借助北京正大力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契機,能否加快對這些文保院落的保護騰退,騰退出來的空間再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比如開實體書店,或者用作他途。”

崔勇提出,政府可以深入瞭解居民或佔用單位的外遷意願和住房需求,通過政策宣講和優惠的騰退政策,鼓勵居民、單位外遷,實現文物騰退。

北京晚報記者 劉琳 賈曉宏 安然 趙瑩瑩

攝影 胡鐵湘 閻彤 程功

編輯 王雅賢

新生兒膈疝,是一種先天性嚴重結構畸形,死亡率高達50%左右,至今仍被稱為世界性難題。北京市政協委員、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普通(新生兒)外科副主任馬立霜就是為新生兒修補膈疝的知名專家。

今年是她作為北京市政協委員履職的第一年。馬立霜說,作為一名新生兒救治領域的醫生,面對那些被宣判死亡的孩子,她從來沒有想過放棄。但她更希望能通過構築堅實的出生缺陷防治三級防線,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健康地來到這個世界,能夠健康地長大。

在兒科工作三十多年,馬立霜經常見到患有各種出生缺陷的新生兒,其中最嚴重的一種出生缺陷是先天性膈疝。這種出生缺陷病因尚不明確,唯一的根治手段是外科手術,對於危重症膈疝手術成功率並不高,只有40%至60%,但是能夠成活的孩子遠期生活品質是好的。結構畸形的孩子,只要不合併染色體異常等其他嚴重畸形,治療效果多數是滿意的。面對不高的成功率,能讓馬立霜堅持下來的是患兒家長的信任。

那些一個個被馬立霜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小生命,支撐著她不懼壓力,繼續前行,“我不去治,這些孩子就沒有活著的機會!”

馬立霜建議充分發揮好北京市醫聯體的優勢作用,尤其是兒科醫聯體的資源優勢,在醫聯體範圍內建立婦兒專家團隊,打破醫院之間壁壘,實現醫聯體內單位優質婦兒專家資源分享。

劉子華代表: “老政協新代表”,服務市民之心不變

“老兩會,新代表”,曾連續三屆擔任市政協委員、在市政協提案委員會服務10年的劉子華律師,本屆當選為市人大代表,角色轉換了,視角不同了,劉子華說,參政議政的心態沒變,還是繼續為市民們辦些實事。

今年劉子華代表又帶來了大量的議案和建議:規範公車站周邊秩序,管控亂停車;建議政府出臺“相鄰關係文明守則”;政府宣導“光碟行動”需以推廣文明用餐禮儀為根基……當然,還有他身為法律界人士始終關心的政府法律服務、法治建設的內容。

“我以前也是朝陽區的人大代表,最近這兩年,我們以代表的身份,督促政府進行的水環境治理,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當選了市人大代表,劉子華說,肯定將會繼續拿出有品質的議案、建議。

“人大代表履職,看到市民反映的需求,很多都是某地有個垃圾站要治理,某地要拓寬馬路,貌似都是小事,當然恰恰就是這些事情,關係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在他歷年來以區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身份提交的議案、提案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關於北京交通。

劉子華說,自1999年起,他就注意到北京的交通擁堵問題,當年就曾經提出過“在繁華區域修建停車樓”的建議,此後多年,對於北京交通,特別是亂停車的治理問題,一直持續不斷地給予關注。

今年,他又帶來一份關於公車站周邊嚴肅管控亂停車的議案。在他看來,幾輛隨意停放在公車站附近的車輛,讓公車無法正常進站,只能在道路正中停車上下車,不僅妨礙交通,也讓乘客遠離月臺上下車,增加了危險性。

劉子華說,在自己的任期內,一定將按照法定的職責,反映民意,督促相關部門,通過改善一個一個的細微環節,讓北京變得更好。

崔勇代表:老城文保院落,要更好保護

“胡同裡的燈並沒有多亮,但能照亮你回家的路。”一副圓眼鏡下,是一張年輕精神的臉龐,以及臉龐上浮現的對北京文化的由衷熱愛。在西城代表團裡,提起新代表崔勇,可能還有些人不熟悉,可提起他創辦的北京正陽書局,卻幾乎無人不知。

本月,正陽書局剛被評為北京最美書店之一,而在國家文保單位開書店的經歷,也讓崔勇更關注老城文保院落的保護,希望有更多的院落能被因地制宜地保護與利用。

崔勇提供了一組資料,西城區內共有文物院落363處,其中作為“大雜院”用於居民居住、處於不合理使用狀態、存在安全隱患的有165處,占總量的46%。另外,57處會館和名人故居中,作為“大雜院”用於居民居住、處於不合理使用狀態、存在安全隱患的34處,占此類文物總量的60%。這樣的不合理使用,對文物主體影響極大。

“借助北京正大力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契機,能否加快對這些文保院落的保護騰退,騰退出來的空間再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比如開實體書店,或者用作他途。”

崔勇提出,政府可以深入瞭解居民或佔用單位的外遷意願和住房需求,通過政策宣講和優惠的騰退政策,鼓勵居民、單位外遷,實現文物騰退。

北京晚報記者 劉琳 賈曉宏 安然 趙瑩瑩

攝影 胡鐵湘 閻彤 程功

編輯 王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