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太多人讀得懂風花雪月,卻過不出山高水長

朝九晚五之外的活法,看「好好虛度時光」就夠了!▲

在順境中把日子過成詩,很多人都能做到。若換在苦難中,還剩多少人能堅持?

兩個人相愛,讀懂風花雪月容易,過出山高水長太難。

愛情是瞬間的花朵,婚姻是一世的修行。

今天這對兒,這一世的生命像是下凡歷劫,世間百般苦,他們嘗過最苦的,然而他們的日子,是下面這樣的,撲面而來一股旁若無人的幸福。

文/雲曉

陳靜認識龍斌那年是1988年,她18歲,龍斌22歲,同在樂山師範學院美術繫念書。

上素描課,陳靜獨自在角落畫畫,龍斌從教室的另外一頭走過來,陳靜忽然用手捂著畫,沖他一笑,“我畫得很醜”,龍斌的臉一下子垮下來,悶悶地走開。

很長時間陳靜都不明白,自己那句話哪裡不妥當。

後來他們成了同桌,一起看畫展,一起約著去山頂看日出,龍斌會攢錢買膠捲給陳靜拍照,會偷偷看著陳靜的照片傻笑。

直到兩人耍上男女朋友,龍斌才翻出日記給陳靜看,

原來那次素描課,龍斌開始喜歡上陳靜,當天的日記裡寫著,“這個女孩好有意思呀。”

那時候,愛是不敢輕易說的,一旦愛了,就是此生認定。

大學畢業,陳靜被分配到成都一個中學做美術老師,龍斌到樂山皮具廠做了名設計師。

成都到樂山有168公里。那時沒有高速,單程去一趟就要四五個小時。

異地戀的兩個人,168公里路,你來我往一個月要疊加出上千公里來。

龍斌給陳靜做衣服,

燈芯絨的料,陳靜上班天天穿著,陳靜給龍斌織毛衣,龍斌穿到捨不得脫,逢人就炫耀,“這是我女朋友織的!”

那時一份分配的工作,幾乎意味著是一輩子的工作,分隔兩地的戀人,看不到在一起生活的可能。可是兩個人的心都打定了主意,要結婚。

陳靜爸爸聽到她的決定,氣得斬釘截鐵地告訴陳靜,這婚不能結,“成都那麼大,你就找不到個合適的人?”

“你們結婚就要異地,太苦了,幾個人能扛得住。”

她回答爸爸,“我就認定了他,他也認定了我。”龍斌更篤定,“難道168公里就能把我們隔開嗎?不會的,不可能的!”

陳靜被限制出遠門,於是兩人開始寫信,每天收一封寄一封,尋常的日子,輪回的四季,都變成了紙上的相思。

父母還是不同意,這段時間傷心極了,常常忍不住想你,忍不住哭得視線模糊。如果你26號來成都,一定要坐大車,比較安全。為你祈禱。

愛你,比從前更愛

只有想到在這個亂哄哄的社會中,憑自力更生建一個安穩,溫馨的家園,我才覺得有了力量。自己的家園,我們設計過的,夢想中的家園,這是我唯一的現實動力。

愛你,親親你的小臉

龍斌

父母反對得厲害,到了要嫁就要斷絕關係的地步。

陳靜獨自以淚洗面,窗前冷月碧藍天,浮影幽思難入眠。

“那時心裡就想,我是一個普通人,如果不能和愛的人在一起,如果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好過的,我會一輩子拷問自己,能堅持的為什麼不堅持,能做的為什麼不做。”

龍斌來成都,兩人偷偷見面,“靜,這次來就是娶你的,我馬上26歲了,我一定要在26歲前和你結婚。”

陳靜回家偷了戶口本和龍斌去樂山領證。

沒有婚宴,沒有父母的祝福,只有朋友發來的祝賀電報,但兩個人心裡滿是幸福篤定。

未來太長,看不清悲歡前程,但因有了彼此,就有了走向未來的勇氣。

結婚了,仍是分居兩地,仍是每月數個168公里的來來回回,仍是每日寄一封收一封的信件。

靜吾妻:

“生活中要照顧好自己,不要與爸爸生氣。他不支持我們在一起,是因為愛你。我們不能怨他,我們要愛他,要過得幸福,讓他放心讓他安心。你上次來時共同看過的花已經開了,我更想你了些。”

……

龍斌

婚後頭一年,爸爸不和他們說話,家裡動不動就要掀起風雨,一年多後,爸爸才接受了既定事實,態度慢慢柔和。

1997年龍斌辭職來到成都,從相識相戀到結婚,兩人分隔兩地揣著對家的願望走了快十年,才終於有了個小小的家。

五年分居,來來回回的信上千封,兩人有時翻出來讀,覺得紙薄言淺,終究織不出寫時情深。

陳靜也把學校穩定的工作辭掉,他們想要更多時間在一起,做喜歡的事。

兩個人開始做皮衣,皮具。自己設計,自己的小作坊製作,故意把皮料磨出秋天的氣質,或是葉子的顏色。

有人說,“這什麼呀,根本不能穿,”但喜歡的人,會攢上許久的錢來買一件。收入不算多,但兩人樂滋滋的,與客人做朋友,四處旅行,收回合心意的老物件。

2002年女兒出生,兩個人的家變成三個人,尿布蔬食交織在一起,日日生出來的是最平凡的喜樂和嚮往。

平靜的日子過了一年,女兒文文一歲時,被診斷出“重度腦性癱瘓”。

這意味著,女兒此生無法站立,心智無法成長,不能背著書包去學校,不會惹父母生氣。

時光往前走,唯獨遺留她成了不會長大的孩子,人世的平平常常都成了奢望。

一歲那年文文第一次與死亡擦肩,之後十餘次與死亡交手。因為發病無法預料,家裡隨時備有氧氣瓶,吸痰器等急救用品。陳靜和龍斌也因文文久病成醫。

每天早上7點半,給女兒換衣服,洗臉,量體溫,親文文,一次一次說,“娃娃,媽媽愛你”,文文張著嘴,費力發出一點聲音“媽媽”。

幾年後,陳靜懷了第二個女兒,五個月時得到了與文文同樣的診斷結果,同樣的痛要再次疊加,無常使人無力招架。但陳靜和龍斌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

“我們沒有權利拒絕一個已經到來的生命,沒有權利決定孩子的生死。既然她選擇了我們,那我就必須把她生下來。”

“我們在一起,就有家,就有愛,就有力量,無論是怎樣的風雨來吹我們的家,我們都不怕,都盡力守護住。”

陳靜和龍斌的家裡放滿了他們二十多年四處搜來的老物件,如一個小型時光博物館。

民國時期的床,菜市場裡經時間洗禮的泡菜罎子,路邊摘來放幹的幹花,在這些細小美好的簇擁中,有一個角落,永遠放著兩個孩子的藥物,輪椅,急救用品。

他們不知道,下一刻怎樣的痛會加諸在兩個孩子身上,也不知道,是否今晚睡下去,明早就是死別。

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過,四個人相守一天,便要過出一天的幸福。對於陳靜和龍斌,這就是每一日的現實。

2011年,二女兒陶陶突然發病被緊急送往醫院,家中長輩擔心不已,心力交瘁。

陳靜和龍斌共同給父母長輩寫了封長信:

文文和陶陶的事請大家放心,我們盡己所能在養護和醫療上給到最好的照顧。

我們夫妻二人也曾反復追問,為何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有人說我們這輩子或者上輩子作惡太多,有人說是因為我們做皮衣生意,也有人說我們在走黴運......

但通過兩個重度殘疾的孩子,我們漸漸明白,世上每一個人都是被珍愛的,我們的身份不是進化的產物,不是優勝劣汰得來。

人活在世上,要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過好每一天的日子,欣賞大千世界的美善,理解,同情,關心他人,把愛當作人生的使命。

他們將心中的哀愁隱去,擁有今日便愛今日,努力讓兩個孩子的每一天,都感受到愛與美好。

心中認定,每日從清晨到夜晚,從夜晚到清晨,經歷的所有,陽光,工作,吃飯,跑步,擦桌子,插花,都是生命的恩賞。

△院子裡種著櫻花和果樹,如一個隱世的花園。

△"不要為明天憂慮",擁有今日便愛今日。

有時候陳靜和龍斌拌嘴,誰也不肯認輸,過一會龍斌跑過來,用成都話說,“老婆,我錯了,你不要生氣,我是傻子。”兩人一樂,拌嘴的原因早就忘了。

有人說,愛情是瞬間的花朵,婚姻是一世的修行。結婚25年,從兩個人到四個人,遇見彼此前從未想過結婚,結婚之後未有一刻想過分別。

“我們相信人有來世,彼此約定,無論誰先走,都要等對方,我們還要做一家人。”

△曾經倔強的少年,所期全在將來。經歷人生的風吹雨打,如今明白,只能活在當下。

他們為自己做了本家庭小冊子叫《龍斌和陳靜的幸福生活》,寫著“山有多高,愛就有多深,路有多長,愛就能走多遠。”

曾相候以風華,相愛相守半生,仍覺短暫。歡樂,苦痛,每一樣都是禮物和恩典。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陳靜筆記

本期作者: 雲曉,好好虛度時光簽約作者。熱愛廚房與田野,對於生活只付歡喜。

圖片提供: 陳靜與龍斌

-END-

推薦閱讀:

這樣的“在路上”,我再也不渴望了

她畫下了不完美的365天,然後找到了人生的答案

終於明白等待是人生的常態

【轉載、投稿、合作】

請郵件聯繫:hhxdsg@qq.com

氣得斬釘截鐵地告訴陳靜,這婚不能結,“成都那麼大,你就找不到個合適的人?”

“你們結婚就要異地,太苦了,幾個人能扛得住。”

她回答爸爸,“我就認定了他,他也認定了我。”龍斌更篤定,“難道168公里就能把我們隔開嗎?不會的,不可能的!”

陳靜被限制出遠門,於是兩人開始寫信,每天收一封寄一封,尋常的日子,輪回的四季,都變成了紙上的相思。

父母還是不同意,這段時間傷心極了,常常忍不住想你,忍不住哭得視線模糊。如果你26號來成都,一定要坐大車,比較安全。為你祈禱。

愛你,比從前更愛

只有想到在這個亂哄哄的社會中,憑自力更生建一個安穩,溫馨的家園,我才覺得有了力量。自己的家園,我們設計過的,夢想中的家園,這是我唯一的現實動力。

愛你,親親你的小臉

龍斌

父母反對得厲害,到了要嫁就要斷絕關係的地步。

陳靜獨自以淚洗面,窗前冷月碧藍天,浮影幽思難入眠。

“那時心裡就想,我是一個普通人,如果不能和愛的人在一起,如果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好過的,我會一輩子拷問自己,能堅持的為什麼不堅持,能做的為什麼不做。”

龍斌來成都,兩人偷偷見面,“靜,這次來就是娶你的,我馬上26歲了,我一定要在26歲前和你結婚。”

陳靜回家偷了戶口本和龍斌去樂山領證。

沒有婚宴,沒有父母的祝福,只有朋友發來的祝賀電報,但兩個人心裡滿是幸福篤定。

未來太長,看不清悲歡前程,但因有了彼此,就有了走向未來的勇氣。

結婚了,仍是分居兩地,仍是每月數個168公里的來來回回,仍是每日寄一封收一封的信件。

靜吾妻:

“生活中要照顧好自己,不要與爸爸生氣。他不支持我們在一起,是因為愛你。我們不能怨他,我們要愛他,要過得幸福,讓他放心讓他安心。你上次來時共同看過的花已經開了,我更想你了些。”

……

龍斌

婚後頭一年,爸爸不和他們說話,家裡動不動就要掀起風雨,一年多後,爸爸才接受了既定事實,態度慢慢柔和。

1997年龍斌辭職來到成都,從相識相戀到結婚,兩人分隔兩地揣著對家的願望走了快十年,才終於有了個小小的家。

五年分居,來來回回的信上千封,兩人有時翻出來讀,覺得紙薄言淺,終究織不出寫時情深。

陳靜也把學校穩定的工作辭掉,他們想要更多時間在一起,做喜歡的事。

兩個人開始做皮衣,皮具。自己設計,自己的小作坊製作,故意把皮料磨出秋天的氣質,或是葉子的顏色。

有人說,“這什麼呀,根本不能穿,”但喜歡的人,會攢上許久的錢來買一件。收入不算多,但兩人樂滋滋的,與客人做朋友,四處旅行,收回合心意的老物件。

2002年女兒出生,兩個人的家變成三個人,尿布蔬食交織在一起,日日生出來的是最平凡的喜樂和嚮往。

平靜的日子過了一年,女兒文文一歲時,被診斷出“重度腦性癱瘓”。

這意味著,女兒此生無法站立,心智無法成長,不能背著書包去學校,不會惹父母生氣。

時光往前走,唯獨遺留她成了不會長大的孩子,人世的平平常常都成了奢望。

一歲那年文文第一次與死亡擦肩,之後十餘次與死亡交手。因為發病無法預料,家裡隨時備有氧氣瓶,吸痰器等急救用品。陳靜和龍斌也因文文久病成醫。

每天早上7點半,給女兒換衣服,洗臉,量體溫,親文文,一次一次說,“娃娃,媽媽愛你”,文文張著嘴,費力發出一點聲音“媽媽”。

幾年後,陳靜懷了第二個女兒,五個月時得到了與文文同樣的診斷結果,同樣的痛要再次疊加,無常使人無力招架。但陳靜和龍斌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

“我們沒有權利拒絕一個已經到來的生命,沒有權利決定孩子的生死。既然她選擇了我們,那我就必須把她生下來。”

“我們在一起,就有家,就有愛,就有力量,無論是怎樣的風雨來吹我們的家,我們都不怕,都盡力守護住。”

陳靜和龍斌的家裡放滿了他們二十多年四處搜來的老物件,如一個小型時光博物館。

民國時期的床,菜市場裡經時間洗禮的泡菜罎子,路邊摘來放幹的幹花,在這些細小美好的簇擁中,有一個角落,永遠放著兩個孩子的藥物,輪椅,急救用品。

他們不知道,下一刻怎樣的痛會加諸在兩個孩子身上,也不知道,是否今晚睡下去,明早就是死別。

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過,四個人相守一天,便要過出一天的幸福。對於陳靜和龍斌,這就是每一日的現實。

2011年,二女兒陶陶突然發病被緊急送往醫院,家中長輩擔心不已,心力交瘁。

陳靜和龍斌共同給父母長輩寫了封長信:

文文和陶陶的事請大家放心,我們盡己所能在養護和醫療上給到最好的照顧。

我們夫妻二人也曾反復追問,為何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有人說我們這輩子或者上輩子作惡太多,有人說是因為我們做皮衣生意,也有人說我們在走黴運......

但通過兩個重度殘疾的孩子,我們漸漸明白,世上每一個人都是被珍愛的,我們的身份不是進化的產物,不是優勝劣汰得來。

人活在世上,要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過好每一天的日子,欣賞大千世界的美善,理解,同情,關心他人,把愛當作人生的使命。

他們將心中的哀愁隱去,擁有今日便愛今日,努力讓兩個孩子的每一天,都感受到愛與美好。

心中認定,每日從清晨到夜晚,從夜晚到清晨,經歷的所有,陽光,工作,吃飯,跑步,擦桌子,插花,都是生命的恩賞。

△院子裡種著櫻花和果樹,如一個隱世的花園。

△"不要為明天憂慮",擁有今日便愛今日。

有時候陳靜和龍斌拌嘴,誰也不肯認輸,過一會龍斌跑過來,用成都話說,“老婆,我錯了,你不要生氣,我是傻子。”兩人一樂,拌嘴的原因早就忘了。

有人說,愛情是瞬間的花朵,婚姻是一世的修行。結婚25年,從兩個人到四個人,遇見彼此前從未想過結婚,結婚之後未有一刻想過分別。

“我們相信人有來世,彼此約定,無論誰先走,都要等對方,我們還要做一家人。”

△曾經倔強的少年,所期全在將來。經歷人生的風吹雨打,如今明白,只能活在當下。

他們為自己做了本家庭小冊子叫《龍斌和陳靜的幸福生活》,寫著“山有多高,愛就有多深,路有多長,愛就能走多遠。”

曾相候以風華,相愛相守半生,仍覺短暫。歡樂,苦痛,每一樣都是禮物和恩典。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陳靜筆記

本期作者: 雲曉,好好虛度時光簽約作者。熱愛廚房與田野,對於生活只付歡喜。

圖片提供: 陳靜與龍斌

-END-

推薦閱讀:

這樣的“在路上”,我再也不渴望了

她畫下了不完美的365天,然後找到了人生的答案

終於明白等待是人生的常態

【轉載、投稿、合作】

請郵件聯繫:hhxds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