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易點天下鄒小武:移動互聯網企業全球化之路

文 / 鄒小武,易點天下董事長兼CEO

本文根據基石資本2017年投資人年會鄒小武主題演講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非常高興能在這裡給大家做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分享!我特別喜歡基石投資今年這個主題——迷霧,因為大家都在聊不確定性。中國市場有不確定性,全世界也有不確定性,大家會感覺整體是迷霧。

企業全球化在迷霧中探索

我們做的企業全球化,我感覺更看不清楚。因為全世界那麼多國家,每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以及互聯網的人群,

都非常不一樣,所以中國企業移動互聯網的全球化之路,其實是非常模糊的。

但是我覺得,全球化方向其實面臨更小的競爭。中國很多企業在全球化上已經做得很好了。現在,中國的移動互聯網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也非常強。如果做個比喻的話,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現在是一條非常小的路,很少的人在走,但是走出去的人,基本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收穫。

它是一個未知的世界,但它又是一個會讓你更興奮的世界。

雖然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我會很激動,因為我看到了國際化太多的機會。中國企業國際化,除了傳統主流的方向,真正意義上的移動互聯網的全球化大概是從2012年開始的。所以,它的歷史非常短,沒有人總結經驗,所有的人都是在探索。

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簡史

我先簡單回顧一下歷史,看看哪些企業在做探索,在探索的時候做出了什麼成績,

遇到了什麼困難。

從2012年到現在,中國企業國際化做的各種方向的探索、行業的變化以及增長軌跡,我覺得跟人工智慧是有點像的。人工智慧初期,因為各種原因(比如計算能力不夠或者資料不夠),好多年都沒有什麼變化,但是最近,人工智慧進入指數式發展階段。移動互聯網企業國際化也是一樣。過去10年,中國市場很好,大家能夠在中國做出很大的企業。

現在,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產業已經領先全世界3年以上了,大家在中國已經沒有太多的增長和紅利,但是海外的增長和紅利還很大。

在PC時代,獲取1億用戶,大家覺得已經非常誇張了。但是在移動時代,獲取1億用戶只需要1個月的時間。當時獵豹的成長速度是極快的,用了3個月的時間,甩開了360在國內的“圍剿”。3個月後,等360反應過來,也來找我們的時候,已經晚了。那時獵豹的資金支持也非常強,

所以,獵豹和360的國際化戰鬥3個月就結束了。

後來,有很多中國企業走了國際化之路,概括起來有三波。

第一波是做協力廠商商店。在2012至2013年,中國的應用商店非常牛。那時候,有很多協力廠商商店比如91、豌豆莢等,當時如日中天,有些企業就在海外做了嘗試。這些企業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現在,大家可能不太相信,一些移動應用公司在海外基本上都有超過5個億的用戶。以前大家覺得很難想像,現在實際上在海外移動應用全球排前10的企業中,中國占到8家或9家。中國企業在移動APP和工具領域,競爭力確實太強了。

第二波是遊戲公司。這點大家比較好理解,也是從2012年開始,比如博雅互動、智明星通、IGG、Efun,等等,都是比較典型的遊戲公司。

第三波是跨境電商。前面兩波相對來說都沒有第三波的規模大,因為電商和前兩波相比,天然地是個更大的領域。跨境電商在過去3年中,好多公司每年都是以100%的速度成長,而且我們發現一個現象(一定程度上跟國家有關,國家變強之後,形象也發生變化):跨境電商領域大家更看重的是品牌、品質,現在很多跨境電商企業其實是在走品質路線(當然也有觸發式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做的是小而美的品牌,而且做得非常好。

以前大家在理念上是有問題的,現在跨境電商領域的好多人的理念已經發生了變化。很多中國企業實際上已經開始走品質路線,然後在全球的形象發生了明顯改變。不像5年前,一說外貿或者跨境電商,都說是低端的垃圾貨,或者底層的基礎加工。昨天(4月8日)我看一個朋友展示的產品,是基於中國文化元素的比較高端的衣服和飾品。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開始把中國一些好的東西帶到全世界去。

中國企業是有核心競爭力的。比如供應鏈,你在深圳想做個智慧硬體,可能一天時間就能找到所有的供應商、設計師和加工的人,但是在別的國家根本不可能。同樣,製造衣服、鞋子等,世界知名品牌的代工廠基本都在中國,這些代工廠是有能力做出好東西的,只不過以前沒有品牌的思路,只好賣仿品,或者賣一些貼牌的東西,但現在,大家的意識在變。所以我覺得,跨境電商領域接下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品牌,中國製造的優勢會慢慢地體現出來。

因為前三波都是特別成熟的行業,所以國際化顯得很容易。但是,接下來一些領域的國際化,需要非常多勇敢的、有好奇心的人去探索。比如消費內容,像直播和今日頭條,因為今日頭條在中國成功了,國際化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估計現在有100個團隊在全世界各個國家做今日頭條,可能有5個團隊在印度做,有專門做俄羅斯語的,有專門做德國、巴西、日本、韓國等的頭條。中國人太勤奮了,相比而言,美國人只做一個,全世界的人愛用不用,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別的語言的版本。中國人骨子裡有一點自卑,覺得老外做得比較好,帶來的好處是比較謙遜,很尊重每個市場,導致絕大部分市場的第一名都是中國人做的,或者是中國人投資的。

再往後就出現了消費金融,比如分期樂,我們投了一個印度版的分期樂,發展非常快。當時我們在看印度版的分期樂的時候,實際上有4個團隊,都做得一般。後來我們把中國分期樂CEO拉進來一起探索,投了一家,分期樂派了3個人過去指導,用半年的時間就把所有的競爭對手超越了。為什麼印度看重中國的投資?因為中國過去的產業競爭,有無數的經驗、教訓、總結可以分享。所以,印度現在非常希望能得到中國投資者的投資,特別是產業投資者。

再往下就更深了。中國的物流已經很發達了,中國有些企業就在海外做物流,比如印度的冷鏈物流第一名是中國人做的。更多特別深的、特別當地語系化的產業,中國人也過去。比如很多中國人在海外跟當地的企業設立銀行,設立保險,甚至有些企業在整個“一帶一路”上入股一些國家的交易所。

這樣的企業很少,但是正是這些有探索欲的、敢冒險的人,他們第一步先跳下去了,可能也有失敗的,但我看到的絕大部分獲得了比中國更好的收益。因為他們在海外面臨的競爭,真的比中國小太多了。在中國,隨便一個方向,可能就有50個團隊在做,然後有大量的資本,會面臨非常慘烈的競爭。但在海外,你會發現,最後你競爭的對手還是來自中國,不知道為什麼,當地的競爭對手相對比較弱。比如,有的企業把中國連鎖模式複製到海外去,有的企業在印尼做霜淇淋品牌,還有的企業把中國的足浴在土耳其做推廣……現在不再是特別大的企業在做國際化了,各種各樣的小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中國企業出海,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呢?就是大家要克服恐懼,好奇心或者探索欲要大於對未知市場的恐懼,勇敢地去做,也許會踩很多坑,但是最後能收穫非常豐碩的果實。

中國企業出海的路徑

在移動互聯網行業,中國企業出海的第一站從2013年開始都是港澳臺,那時候都是遊戲在探路,因為港澳臺跟我們說的是一樣的語言,所以中國的遊戲很容易出去。比如臺灣收入最高的前10款遊戲,有7-8款來自中國。

再往後,好多企業去了東南亞,因為泰國、越南和印尼等國擁有不錯的市場。東南亞市場如果打下來,之後有一批企業去中東了;有一批企業去南美了;還有一批膽子更大或者更有想像力的企業,直接去歐美了。

智明星通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當時我跟智明星通的CEO聊,他覺得他們是出海的遊戲公司中最好的一家,如果他們都不能在歐美市場做成功,那誰還去做歐美市場呢。這位CEO是非常有情懷的人,直接殺到歐美去了。他們成功了!在歐美的遊戲市場能排到前5。實際上,這些榜樣和示範效應,給很多創業者非常大的幫助。因為在智明星通成功之前,大家自然不去,因為搞不過,以前沒有成功的例子。智明星通成功之後,中國起碼有20個遊戲公司的CEO會想:“這哥們跟我水準差不多,他都能搞,我為什麼不能搞?”這樣一來,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歐美做得很好,也有一些企業在日本和韓國做得很好。

出海到現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然後思維也打開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也是最重要的點,大家首先在心裡頭得想著全球市場。

我覺得中國移動互聯網企業在全球有三個核心競爭力,形成現在的局面。

第一個核心的優勢是中國過去10年PC積累了大量的人才,全世界除了美國有這樣的人才,別的地方沒有。印度有人口,有市場,但是沒有PC時代,所以移動時代他們沒有人才。

第二個核心的優勢是過去5年中國的資本,很多企業能拿到很多錢(當然現在也不差),導致他們在全球的競爭當中有非常大的競爭力,因為你能比別人拿到更多的錢,自然地,只要創始人水準不差,在競爭上是有明顯優勢的。

第三個核心的優勢是中國過去10年的競爭,還有移動互聯網的領先,實際上等於把所有的戰鬥在中國市場已經模擬演練了一遍,這時你再去海外,比如去印度或印尼打市場,你就很清楚地知道要投入多少錢,要投入多少人,能掙到比別人更多的錢。所以,其實當你下定決心的那一刻,一定程度上,結果可能60%-70%已經決定了。

在比較輕的移動互聯網領域,主要是這三個原因促使中國企業所向披靡;在比較重的領域,比如說當地語系化、社交等領域,雖然現在看不到絕對的優勢,但中國企業很勤奮,其競爭力也是非常明顯的。

我覺得,中國企業在接下來的20年中,在全球會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其中,門檻主要是人才,在跨國管理上,我們的人才是非常缺的,這是一個痛點。我們可以從華為身上學很多,因為華為在海外已經耕耘了10餘年,在海外有7萬多員工。我看到的絕大部分的移動互聯網企業,基本上都是從華為挖人的。

在移動互聯網上,中國領先2-5年。做海外市場其實挺好的,開始挺痛苦,痛苦了3個月,你瞭解了市場之後,後面覺得挺幸福的,因為你不需要面對無數的競爭對手。

易點天下,Flatten the world with technology

簡單地介紹一下我們公司——易點天下,Yeahmobi的願景是“Flatten the world with technology”。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讓全世界真的聯在一起了。因為在PC時代,聯網的人大概只有10億,而且只在工作和家裡的時候會聯網,不可能天天背個電腦到處溜達。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現在全球有30多億部手機是隨時隨身隨地聯網的,早上第一件事情是看手機,晚上睡覺前也是看手機,這是有本質區別的,不僅僅是數字的區別,10億跟30億看起來只有3倍,但是聯網時間可能差了10倍,單這個技術就差了30倍,再加上移動智慧手機的接入,到2020年可能會有50億部手機,那個時候就差了上百倍,有兩個數量級的區別,帶來的變化也將是巨大的。

我們的核心業務現在是移動行銷,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如果你想把你的產品推到或賣到全世界去,就找我們好了,我們幫你推出去或者賣出去之後才收錢,所以非常簡單。現在我們80%的業務都在這塊。

第二塊業務是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我們現在服務的每個行業的客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希望對一些行業做深入的解決方案,因為行銷只是一部分,還有支付、物流、客服等好多周邊環節,我們希望針對每個行業做出解決方案。在解決方案中,我們現在在電商行業做得非常好,中國幾乎所有的跨境電商企業,都或多或少有用到我們的服務。

第三塊就是金融服務,這個是在我們的設想當中。目前我們還太小,可能會在企業規模做到300億以上,再去想金融的事情。我們只是有這樣一個規劃。

第四塊是底層的資料。我們有大量的資料,因為所有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都需要做推廣,所以我們根據這些基礎資料能很清楚地知道,什麼行業才起來,什麼公司才起來,這個公司到底表現怎麼樣。我們希望在資料的基礎上,把大量的資料用起來,只有把資料用起來之後,才能真正形成全球化2B企業的生態圈。

我們的願景,可能10年之後才能做到,但我們的目標很明確,3年前就開始一步一步地做好,比如移動行銷,我們希望用3年的時間做成全球最大的獨立三方廣告平臺,發展很快,海外並購也在進行。3年來,我們看得很清楚,我們很容易實現這個目標。

我們希望把中國好的移動互聯網創新、技術、資本模式輸出到全世界,讓全世界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真正享受到移動互聯網創新帶來的實惠。2016年,我親自請教過馬雲:“您怎麼看中國企業接下來在全球扮演的角色?”他當時對我說了兩句話。第一,接下來的20年,肯定是中國企業的20年(對此我深信不疑),中國將在全世界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發揮重要的影響力。第二,一定要胸懷天下,不是說全球市場能讓你的產品賺多少錢,或者說,因為全球市場極其不透明,你能找到很多機會賺一些錢,他說你要真的想著給全球用戶創造價值,真的把好的東西帶給他們,把中國大量真正製造得好的東西賣給他們。你真的做到了胸懷天下,你這個企業就會面臨巨大的機會。

我們其實一直在想,最後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移動行銷解決的是資訊流,金融服務解決的是資金流,可能以後我們還會想物流的事情。我們希望,10年、20年或30年後,全球真的變平了(至少比現在平很多),這個變平的過程是指數式發展的,所以非常希望有意願的投資人多跟我們聊一聊。我們覺得這個事情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前途,謝謝大家!

(文字整理 / 編輯 吳林君)

——————————————

以前大家覺得很難想像,現在實際上在海外移動應用全球排前10的企業中,中國占到8家或9家。中國企業在移動APP和工具領域,競爭力確實太強了。

第二波是遊戲公司。這點大家比較好理解,也是從2012年開始,比如博雅互動、智明星通、IGG、Efun,等等,都是比較典型的遊戲公司。

第三波是跨境電商。前面兩波相對來說都沒有第三波的規模大,因為電商和前兩波相比,天然地是個更大的領域。跨境電商在過去3年中,好多公司每年都是以100%的速度成長,而且我們發現一個現象(一定程度上跟國家有關,國家變強之後,形象也發生變化):跨境電商領域大家更看重的是品牌、品質,現在很多跨境電商企業其實是在走品質路線(當然也有觸發式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做的是小而美的品牌,而且做得非常好。

以前大家在理念上是有問題的,現在跨境電商領域的好多人的理念已經發生了變化。很多中國企業實際上已經開始走品質路線,然後在全球的形象發生了明顯改變。不像5年前,一說外貿或者跨境電商,都說是低端的垃圾貨,或者底層的基礎加工。昨天(4月8日)我看一個朋友展示的產品,是基於中國文化元素的比較高端的衣服和飾品。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開始把中國一些好的東西帶到全世界去。

中國企業是有核心競爭力的。比如供應鏈,你在深圳想做個智慧硬體,可能一天時間就能找到所有的供應商、設計師和加工的人,但是在別的國家根本不可能。同樣,製造衣服、鞋子等,世界知名品牌的代工廠基本都在中國,這些代工廠是有能力做出好東西的,只不過以前沒有品牌的思路,只好賣仿品,或者賣一些貼牌的東西,但現在,大家的意識在變。所以我覺得,跨境電商領域接下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品牌,中國製造的優勢會慢慢地體現出來。

因為前三波都是特別成熟的行業,所以國際化顯得很容易。但是,接下來一些領域的國際化,需要非常多勇敢的、有好奇心的人去探索。比如消費內容,像直播和今日頭條,因為今日頭條在中國成功了,國際化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估計現在有100個團隊在全世界各個國家做今日頭條,可能有5個團隊在印度做,有專門做俄羅斯語的,有專門做德國、巴西、日本、韓國等的頭條。中國人太勤奮了,相比而言,美國人只做一個,全世界的人愛用不用,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別的語言的版本。中國人骨子裡有一點自卑,覺得老外做得比較好,帶來的好處是比較謙遜,很尊重每個市場,導致絕大部分市場的第一名都是中國人做的,或者是中國人投資的。

再往後就出現了消費金融,比如分期樂,我們投了一個印度版的分期樂,發展非常快。當時我們在看印度版的分期樂的時候,實際上有4個團隊,都做得一般。後來我們把中國分期樂CEO拉進來一起探索,投了一家,分期樂派了3個人過去指導,用半年的時間就把所有的競爭對手超越了。為什麼印度看重中國的投資?因為中國過去的產業競爭,有無數的經驗、教訓、總結可以分享。所以,印度現在非常希望能得到中國投資者的投資,特別是產業投資者。

再往下就更深了。中國的物流已經很發達了,中國有些企業就在海外做物流,比如印度的冷鏈物流第一名是中國人做的。更多特別深的、特別當地語系化的產業,中國人也過去。比如很多中國人在海外跟當地的企業設立銀行,設立保險,甚至有些企業在整個“一帶一路”上入股一些國家的交易所。

這樣的企業很少,但是正是這些有探索欲的、敢冒險的人,他們第一步先跳下去了,可能也有失敗的,但我看到的絕大部分獲得了比中國更好的收益。因為他們在海外面臨的競爭,真的比中國小太多了。在中國,隨便一個方向,可能就有50個團隊在做,然後有大量的資本,會面臨非常慘烈的競爭。但在海外,你會發現,最後你競爭的對手還是來自中國,不知道為什麼,當地的競爭對手相對比較弱。比如,有的企業把中國連鎖模式複製到海外去,有的企業在印尼做霜淇淋品牌,還有的企業把中國的足浴在土耳其做推廣……現在不再是特別大的企業在做國際化了,各種各樣的小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中國企業出海,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呢?就是大家要克服恐懼,好奇心或者探索欲要大於對未知市場的恐懼,勇敢地去做,也許會踩很多坑,但是最後能收穫非常豐碩的果實。

中國企業出海的路徑

在移動互聯網行業,中國企業出海的第一站從2013年開始都是港澳臺,那時候都是遊戲在探路,因為港澳臺跟我們說的是一樣的語言,所以中國的遊戲很容易出去。比如臺灣收入最高的前10款遊戲,有7-8款來自中國。

再往後,好多企業去了東南亞,因為泰國、越南和印尼等國擁有不錯的市場。東南亞市場如果打下來,之後有一批企業去中東了;有一批企業去南美了;還有一批膽子更大或者更有想像力的企業,直接去歐美了。

智明星通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當時我跟智明星通的CEO聊,他覺得他們是出海的遊戲公司中最好的一家,如果他們都不能在歐美市場做成功,那誰還去做歐美市場呢。這位CEO是非常有情懷的人,直接殺到歐美去了。他們成功了!在歐美的遊戲市場能排到前5。實際上,這些榜樣和示範效應,給很多創業者非常大的幫助。因為在智明星通成功之前,大家自然不去,因為搞不過,以前沒有成功的例子。智明星通成功之後,中國起碼有20個遊戲公司的CEO會想:“這哥們跟我水準差不多,他都能搞,我為什麼不能搞?”這樣一來,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歐美做得很好,也有一些企業在日本和韓國做得很好。

出海到現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然後思維也打開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也是最重要的點,大家首先在心裡頭得想著全球市場。

我覺得中國移動互聯網企業在全球有三個核心競爭力,形成現在的局面。

第一個核心的優勢是中國過去10年PC積累了大量的人才,全世界除了美國有這樣的人才,別的地方沒有。印度有人口,有市場,但是沒有PC時代,所以移動時代他們沒有人才。

第二個核心的優勢是過去5年中國的資本,很多企業能拿到很多錢(當然現在也不差),導致他們在全球的競爭當中有非常大的競爭力,因為你能比別人拿到更多的錢,自然地,只要創始人水準不差,在競爭上是有明顯優勢的。

第三個核心的優勢是中國過去10年的競爭,還有移動互聯網的領先,實際上等於把所有的戰鬥在中國市場已經模擬演練了一遍,這時你再去海外,比如去印度或印尼打市場,你就很清楚地知道要投入多少錢,要投入多少人,能掙到比別人更多的錢。所以,其實當你下定決心的那一刻,一定程度上,結果可能60%-70%已經決定了。

在比較輕的移動互聯網領域,主要是這三個原因促使中國企業所向披靡;在比較重的領域,比如說當地語系化、社交等領域,雖然現在看不到絕對的優勢,但中國企業很勤奮,其競爭力也是非常明顯的。

我覺得,中國企業在接下來的20年中,在全球會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其中,門檻主要是人才,在跨國管理上,我們的人才是非常缺的,這是一個痛點。我們可以從華為身上學很多,因為華為在海外已經耕耘了10餘年,在海外有7萬多員工。我看到的絕大部分的移動互聯網企業,基本上都是從華為挖人的。

在移動互聯網上,中國領先2-5年。做海外市場其實挺好的,開始挺痛苦,痛苦了3個月,你瞭解了市場之後,後面覺得挺幸福的,因為你不需要面對無數的競爭對手。

易點天下,Flatten the world with technology

簡單地介紹一下我們公司——易點天下,Yeahmobi的願景是“Flatten the world with technology”。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讓全世界真的聯在一起了。因為在PC時代,聯網的人大概只有10億,而且只在工作和家裡的時候會聯網,不可能天天背個電腦到處溜達。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現在全球有30多億部手機是隨時隨身隨地聯網的,早上第一件事情是看手機,晚上睡覺前也是看手機,這是有本質區別的,不僅僅是數字的區別,10億跟30億看起來只有3倍,但是聯網時間可能差了10倍,單這個技術就差了30倍,再加上移動智慧手機的接入,到2020年可能會有50億部手機,那個時候就差了上百倍,有兩個數量級的區別,帶來的變化也將是巨大的。

我們的核心業務現在是移動行銷,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如果你想把你的產品推到或賣到全世界去,就找我們好了,我們幫你推出去或者賣出去之後才收錢,所以非常簡單。現在我們80%的業務都在這塊。

第二塊業務是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我們現在服務的每個行業的客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希望對一些行業做深入的解決方案,因為行銷只是一部分,還有支付、物流、客服等好多周邊環節,我們希望針對每個行業做出解決方案。在解決方案中,我們現在在電商行業做得非常好,中國幾乎所有的跨境電商企業,都或多或少有用到我們的服務。

第三塊就是金融服務,這個是在我們的設想當中。目前我們還太小,可能會在企業規模做到300億以上,再去想金融的事情。我們只是有這樣一個規劃。

第四塊是底層的資料。我們有大量的資料,因為所有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都需要做推廣,所以我們根據這些基礎資料能很清楚地知道,什麼行業才起來,什麼公司才起來,這個公司到底表現怎麼樣。我們希望在資料的基礎上,把大量的資料用起來,只有把資料用起來之後,才能真正形成全球化2B企業的生態圈。

我們的願景,可能10年之後才能做到,但我們的目標很明確,3年前就開始一步一步地做好,比如移動行銷,我們希望用3年的時間做成全球最大的獨立三方廣告平臺,發展很快,海外並購也在進行。3年來,我們看得很清楚,我們很容易實現這個目標。

我們希望把中國好的移動互聯網創新、技術、資本模式輸出到全世界,讓全世界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真正享受到移動互聯網創新帶來的實惠。2016年,我親自請教過馬雲:“您怎麼看中國企業接下來在全球扮演的角色?”他當時對我說了兩句話。第一,接下來的20年,肯定是中國企業的20年(對此我深信不疑),中國將在全世界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發揮重要的影響力。第二,一定要胸懷天下,不是說全球市場能讓你的產品賺多少錢,或者說,因為全球市場極其不透明,你能找到很多機會賺一些錢,他說你要真的想著給全球用戶創造價值,真的把好的東西帶給他們,把中國大量真正製造得好的東西賣給他們。你真的做到了胸懷天下,你這個企業就會面臨巨大的機會。

我們其實一直在想,最後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移動行銷解決的是資訊流,金融服務解決的是資金流,可能以後我們還會想物流的事情。我們希望,10年、20年或30年後,全球真的變平了(至少比現在平很多),這個變平的過程是指數式發展的,所以非常希望有意願的投資人多跟我們聊一聊。我們覺得這個事情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前途,謝謝大家!

(文字整理 / 編輯 吳林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