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學裡的潛規則,你清楚幾個?

說到大學潛規則,你是不是想歪了?

不過今天呢,我們要講的大學潛規則並不是一個負面詞彙,它是指沒有明文規定,但已經影響大家生活的“規則”。它跟情商有關,也跟智商有關,

更重要的是,它將貫穿你的整個大學生活。

最近我們的解憂信箱收到不少學生關於大學生活的困惑與無奈,那麼今天我們就分享一篇乾貨吧。

下面這些“潛規則”可能不對每個人都適用,但如果你願意對照自己的大學生活來看的話,或許會讓你少走一些彎路。

01

“學什麼專業就從事什麼工作。”

大多數新生在升學後,都不太適應全新的生活,起初會有大把的空閒時光,但卻十分迷茫,不知道該做什麼,甚至會懷疑起自己的專業以及大學的意義,會在偌大的校園卻找不到歸屬感。

之前有個小粉絲在後臺向我們提問道“我不喜歡我的專業,怎麼辦”,可當我問起“不喜歡你的專業,那你喜歡什麼”時,對方沉默了好一會,卻十分茫然地回答道,

“我也不知道。”

有著目前這位粉絲這種心態的大學生不在少數,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無非只有三種態度——

第一種:制定計劃,轉專業、輔修、研究生跨考,方法比比皆是,每條道都能通往你想學的專業。、

第二種:培養興趣,把專業當成是鍛煉自己的方向,當你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什麼的時候,請你“幹一行,愛一行”

第三種:繼續迷茫,虛度光陰。

發現了嗎?

第三種最low,你要成為那種low逼嗎?分明是自己碌碌無為還甩鍋專業不行的low low。

(專業:這鍋我不背!)

如果實在是找不到方向、依舊迷茫的話,那麼你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好自己身邊每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 。

比如加油考證,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取得高分;

比如好好學習,在大學爭取贏得一份不菲的獎學金;

比如找個實習,取得一份有有益於未來含金量高的實習證明…

實際上,大多數人都不會從事自己所學的專業,

但大學真的只是為了學專業知識而設立的嗎?

大學教會我們的不止是專業知識,更多的應該是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它就像一本“易筋經”,打通我們的任督二脈,讓我們更從容地面對將來的未知。

02

“學生會水很深,非常官僚”

上大學前,一定有人跟你這樣形容過學生會:世俗、黑暗、社會、心機、奉承……

也許還會有過來人這樣和你講:你上大學就相當於半隻腳踏入社會,如果加入了學生會那就是一隻腳了。

說實在話,我覺得這樣篤定批判學生會的論調,真的十分片面。

說學生會黑暗的人,一定是要麼沒有參加過,要麼就是根本沒有找到歸屬感。

很多人對學生會存有偏見,認為進入學生會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在大學評優評獎,把學生會看作功利世俗的標籤。

不可否認,學生會機制有時候確實存在種種不好,但它真的是一個學生能鍛煉自己應變能力、組織能力和處事能力的優良平臺。

到現在,如果有人問我“要不要參加學生會或者其他社團組織”,我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去試試,如果喜歡就留下;

不喜歡,也當有個體驗,至少將來不後悔。

當然,那些打著收社團費的組織,可以頭也不回地拒絕。

03

“證書無用論”

高中時,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高考,學好自己的六門科目便能被認可。

可是到了大學,沒有家長和老師的硬性要求,我們漸漸迷失了方向,似乎做什麼都對,又什麼都不對,好像對將來唯一有幫助的就是“考證”。

所以很多人選擇隨波逐流地考所有證,四級、六級、教師資格證、電腦二級證......想要找到一些東西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叫囂著“證書無用論”。

在我看來,考證雖然有用,但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還是找到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學習專業的技能和考取相關的資質證明。

大學生考的各種各樣的資格證書,大體可以分成四類。

一是語言方面的能力證書,如雅思託福四六級。

二是電腦方面的能力證書,如電腦二級,程式師等。

三是與商務活動有關的資格證書,如註冊會計師(在大學能拿到這個證書的人是鳳毛麟角啊)。

四是政法方面的資格證書,以律師資格證書為典型。

證書有這麼多種,你統統想考嗎?

全能固然好,但專才更受職場歡迎。與其勞累於各種考證裡,不如花點時間想想自己適合做什麼,再專攻一門專業。

04

“過來人的建議,都是放屁”

都說旁觀者清,過來人懂。

可是旁觀者不能為你做決定,過來人也不是你。

不要隨便相信別人給的建議,包括學長學姐,甚至是你的老師,因為他們不一定是正確的,就算他們說的是正確的,也不一定是適合你。

世界上最瞭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過來人”的經驗或許可以讓你少走彎道,但他們的經驗,都是以自身的條件做前提,所以在借鑒他們的建議時,請你學會有取捨。

在大學裡,學會如何獨立思考將是你的必修課。

所以,如果你有了足夠的經歷和智慧規劃自己的大學,請把以上的東西全部忘掉。

把學生會看作功利世俗的標籤。

不可否認,學生會機制有時候確實存在種種不好,但它真的是一個學生能鍛煉自己應變能力、組織能力和處事能力的優良平臺。

到現在,如果有人問我“要不要參加學生會或者其他社團組織”,我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去試試,如果喜歡就留下;

不喜歡,也當有個體驗,至少將來不後悔。

當然,那些打著收社團費的組織,可以頭也不回地拒絕。

03

“證書無用論”

高中時,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高考,學好自己的六門科目便能被認可。

可是到了大學,沒有家長和老師的硬性要求,我們漸漸迷失了方向,似乎做什麼都對,又什麼都不對,好像對將來唯一有幫助的就是“考證”。

所以很多人選擇隨波逐流地考所有證,四級、六級、教師資格證、電腦二級證......想要找到一些東西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叫囂著“證書無用論”。

在我看來,考證雖然有用,但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還是找到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學習專業的技能和考取相關的資質證明。

大學生考的各種各樣的資格證書,大體可以分成四類。

一是語言方面的能力證書,如雅思託福四六級。

二是電腦方面的能力證書,如電腦二級,程式師等。

三是與商務活動有關的資格證書,如註冊會計師(在大學能拿到這個證書的人是鳳毛麟角啊)。

四是政法方面的資格證書,以律師資格證書為典型。

證書有這麼多種,你統統想考嗎?

全能固然好,但專才更受職場歡迎。與其勞累於各種考證裡,不如花點時間想想自己適合做什麼,再專攻一門專業。

04

“過來人的建議,都是放屁”

都說旁觀者清,過來人懂。

可是旁觀者不能為你做決定,過來人也不是你。

不要隨便相信別人給的建議,包括學長學姐,甚至是你的老師,因為他們不一定是正確的,就算他們說的是正確的,也不一定是適合你。

世界上最瞭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過來人”的經驗或許可以讓你少走彎道,但他們的經驗,都是以自身的條件做前提,所以在借鑒他們的建議時,請你學會有取捨。

在大學裡,學會如何獨立思考將是你的必修課。

所以,如果你有了足夠的經歷和智慧規劃自己的大學,請把以上的東西全部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