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揭秘:我是如何從一個傳統的工廠老闆,轉型做到自媒體前三的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個關於我是如何從一個傳統的工廠老闆,用一年的時間做到自媒體大v前三的!在當下這個自媒體大潮當中,我把我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可能會有一些啟發或受用.

首先談談我的個人經歷:

我是一個標準的80後,在2004年大學畢業後在蘇州找工作,因為一直不好找工作,然後就選擇創業.當時就在搜網站賺錢之類的,大概06年的時候開始通過網站賺錢了,一天能夠賺七八百的時候特別激動,我覺得我那個時候很幸福,

為什麼呢?因為我同學在華碩電腦上班一個月的工資是1500,而我一天能夠有八百的收入,所以覺得蠻幸福的。這麼多年一直以來,我其實是沒有上過班的,一直在創業做網路專案。

當時大學畢業以後,其實創業做網路的人很少,然後做淘寶的也很少,就有個PC端的紅利期。我們當時就做了一個網上賣貨,第一年賣了筆記本和相機等產品,當時特別好做。當時在淘寶的時候只要會做直通車推廣就容易做到類目第一,

而且當時價格很便宜,做的人又很少,所以這個時候叫80後的紅利期,也就是我們這一幫宅男的紅利期。即當時80%以上的淘寶創業者都是男性,而且都是80後。

其實回想在2012年之前,一直在做電商的那段時間相對來說蠻幸福的。

那時候賺個幾萬已經過得很好了。在這裡我要揭露一個秘密:當時因為不懂,但在06年的時候其實我做過群發類的項目,比如在淘寶上給淘寶旺旺發群發廣告和垃圾廣告。12年的時候是往QQ群裡邊放群發廣告,我估計當時應該是規模最大的,因為當時是45台電腦在發廣告,每天買很多的QQ小號,然後往QQ群裡發廣告。

為什麼一定要提到這兩點,是因為自己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固定的產品、一直在換專案。

因為有的時候一款產品突然就斷貨了,然後做的一些虛擬專案後來也是一個很大的業障。這兩件事情對我後期做實業觸動很大。一個是06年做的淘寶旺旺群發,然後12年左右做了一個旺旺群發,反正當時只想到賺錢,一天能賺個幾千塊錢樂呵的這種狀態。

當時我們做電商類的都是這種狀態,我當時是拒絕競價排名做一些暴利產品專案的,

這點底線是有的。但是後來我自己一直在懺悔一件事情,因為賺了那麼一點錢,對整個互聯網體系、淘寶、以及對騰訊來說是一種破壞性的索取,所以這一點對我的觸動很大,所以在12年中旬的時候,我就決心要重新定位,要做一個能夠長久做下來的事業。後來就通過阿裡巴巴去找產品,如何找到產品定位呢?

首先是招高客單價的幾千塊錢的單品,最好是蘇州地區的工廠即傳統企業,因為我有互聯網的一些思維和工具,然後可以賣貨,我就是通過網路賣貨。我在網上找到一家折疊電動車的產品,正好在蘇州,找到這個產品以後很快就做起來了,通過淘寶去推然後很快的就能見效。

一個月能賣200台車子,單台的利潤大概有800到1000塊錢。當時覺得自己定位還不錯、蠻有眼光的,但是發現自己又錯了。因為對整個社會不瞭解,所以最後是不招廠家待見的。所以生活又被打亂了,這就是自己創業比較痛苦的一個過程。

正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變化的事情。就是在這個時期微商起來了,但我錯過了。其實在12年的時候我都在準備去接觸微信的一些行銷,但是一腳踏進生產就一直在做生產,而微信這一塊就斷掉了。但就是在這個時候其實微商就火爆的發展起來了。

所以我一定要給大家分享一句話:

個人原有的知識體系會障礙自己的發展,整個微商的發展都是90後或者女性居多的一個市場,是一個發展非常nb的行業模式。因為按照我們80後的思維是覺得微商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支付寶、沒有協力廠商交易、沒有擔保、沒有人信任。

所以就是因為自己的所知障障礙了自己的認知,但是作為90後和以前沒有經過商的一些寶媽,他們作為這種新的勢力就會很容易接受這些東西。像今天大家都在微信裡面轉帳,可以說是風生水起,而且這種發展速度比電商時代的那種發展效率要高十倍以上,可能以前要花一年時間完成的事情,現在手機端可能就只需要一個多月就完成了。

我自己做了兩年多的工廠以後,發現自己已經落伍了,覺得這個世界已經變了。所以在15年底的時候就開始決定要走出去了,不能再守著工廠了,就開始對外去學習。在16年初的時候,一次偶然參加了一個微商活動,正好有龔總的演講,於是就暗自下定決心要做自媒體了。之所以沒有明目張膽的說自己要做自媒體,是因為自己當時的身份是一個工廠老闆的創始人,而且如果把這件事告訴其他股東,他們會不理解。

後來進入自媒體以後,就在看電商圈子大家都在說什麼,在互動什麼,然後開始學習去互動、去加群、去做內容。在這個過程中,龔老師的《傳統企業如何做電商及微電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記得在去年16年初的時候,因為對自媒體的認知還不那麼深,所以我一直隨身攜帶那本書,在飛機上都在看這本書。

那個時候到了夜裡兩點鐘都還在看關於自媒體的素材。做自媒體特別重要的就是要有網感,有了網感以後就覺得輕鬆了,而這個網感是一個大量學習的過程,需要去培養。我做自媒體是在沒有耽誤自己正業的基礎上去做的。我後來花大量時間去學習,

它作為一個自媒體平臺,在大家都是自媒體的時候,其實他需要的是內容。作為電商類的電商自媒體人,不斷的輸入你對互聯網的看法,對電商的一些看法,然後在上面製造內容、發佈內容讓他們傳播,我自己就是按照這些技巧去做的。

其實作為平臺,它需要內容,你只要製造內容給它就可以了。這樣它就喜歡你,比如你有一些文章寫得很好,當你的自媒體不斷的在創作頭條文章的時候,它就會幫你推薦粉絲,有可能在幾天之內就幫你推薦了一萬或者兩萬的粉絲。

然後還要給自己定下目標,像龔老師等大咖就是我學習的目標。我自己就一直在向他們學習,去學它們做得比較優秀的地方。所以在2016年年底的時候,我第一次在電商自媒體上榜了,大概是15名。大概運營了大半年的時間就沖進了排名,所以我後來就更有動力了。之後我的排名就一直往上沖,到5月份的時候就到了第三名。

我為什麼要做自媒體呢?我做自媒體的初衷是什麼?

我一定要做自媒體,因為我能看見它的未來,我覺得它以後會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我作為一個個人老闆或一個企業老闆,我們要面對的不僅是一些終端客戶、經銷商,還要面對一些政府官員等權力。因為之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我們被競爭對手舉報了,舉報我沒有生產資質假冒他們的產品,但實際上並沒有,所以這件事情對我們殺傷力很大。

其實作為個人、企業來說,我自己有自己的媒體平臺,我可以對不公的地方進行發表,我的想法就跟今天一樣,有可能你自己通過自己的話語就可能影響幾十人幾萬人甚至幾百萬人,這就是今天自媒體能給我們的一些便利。

我是如何通過做自媒體去賺錢的?

比如我們看錘子的羅永浩、格力的董明珠、劉強東和馬雲等,會發現其品牌是跟個人名字掛鉤的,他們其實也就是在打造一個大的ip。而我們草根可以借助這種自媒體的力量,然後打造自己的一些形象出去。

第二點,好多還沒做新媒體的,我建議都去做一下。但不用投入全部精力,因為我們前期需要的就是一個給外人看見的信用背書。這其中我要強調的兩點是:第一,要有其他人或有團隊去幫你運營這件事情,第二是要學會借力,即借助其他人的力,這樣就能迅速的把自己的形象打造起來。

之後,我們最後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以道禦術,即把創始人變成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說我可以脫離公司,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品牌。比如老譚電商就是我的個人品牌,當我自帶光環,自帶影響力並且自傳播的時候,一些項目和資源就會跟著我人走了。這就是要重點打造個人品牌的重要性。

因為本身自己寫所從事的這種行業,然後現在所處的事情,每天的事情確實很多,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花太多去打理,但是有時候你想發表內容的時候,你就很容易就可以發朋友圈一樣,那這樣的效果就達到了。另外,現在今日頭條等也都是自媒體非常好的風口,我覺得這些對於企業來說應該成為一個標配,

因為我有互聯網的一些思維和工具,然後可以賣貨,我就是通過網路賣貨。我在網上找到一家折疊電動車的產品,正好在蘇州,找到這個產品以後很快就做起來了,通過淘寶去推然後很快的就能見效。

一個月能賣200台車子,單台的利潤大概有800到1000塊錢。當時覺得自己定位還不錯、蠻有眼光的,但是發現自己又錯了。因為對整個社會不瞭解,所以最後是不招廠家待見的。所以生活又被打亂了,這就是自己創業比較痛苦的一個過程。

正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變化的事情。就是在這個時期微商起來了,但我錯過了。其實在12年的時候我都在準備去接觸微信的一些行銷,但是一腳踏進生產就一直在做生產,而微信這一塊就斷掉了。但就是在這個時候其實微商就火爆的發展起來了。

所以我一定要給大家分享一句話:

個人原有的知識體系會障礙自己的發展,整個微商的發展都是90後或者女性居多的一個市場,是一個發展非常nb的行業模式。因為按照我們80後的思維是覺得微商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支付寶、沒有協力廠商交易、沒有擔保、沒有人信任。

所以就是因為自己的所知障障礙了自己的認知,但是作為90後和以前沒有經過商的一些寶媽,他們作為這種新的勢力就會很容易接受這些東西。像今天大家都在微信裡面轉帳,可以說是風生水起,而且這種發展速度比電商時代的那種發展效率要高十倍以上,可能以前要花一年時間完成的事情,現在手機端可能就只需要一個多月就完成了。

我自己做了兩年多的工廠以後,發現自己已經落伍了,覺得這個世界已經變了。所以在15年底的時候就開始決定要走出去了,不能再守著工廠了,就開始對外去學習。在16年初的時候,一次偶然參加了一個微商活動,正好有龔總的演講,於是就暗自下定決心要做自媒體了。之所以沒有明目張膽的說自己要做自媒體,是因為自己當時的身份是一個工廠老闆的創始人,而且如果把這件事告訴其他股東,他們會不理解。

後來進入自媒體以後,就在看電商圈子大家都在說什麼,在互動什麼,然後開始學習去互動、去加群、去做內容。在這個過程中,龔老師的《傳統企業如何做電商及微電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記得在去年16年初的時候,因為對自媒體的認知還不那麼深,所以我一直隨身攜帶那本書,在飛機上都在看這本書。

那個時候到了夜裡兩點鐘都還在看關於自媒體的素材。做自媒體特別重要的就是要有網感,有了網感以後就覺得輕鬆了,而這個網感是一個大量學習的過程,需要去培養。我做自媒體是在沒有耽誤自己正業的基礎上去做的。我後來花大量時間去學習,

它作為一個自媒體平臺,在大家都是自媒體的時候,其實他需要的是內容。作為電商類的電商自媒體人,不斷的輸入你對互聯網的看法,對電商的一些看法,然後在上面製造內容、發佈內容讓他們傳播,我自己就是按照這些技巧去做的。

其實作為平臺,它需要內容,你只要製造內容給它就可以了。這樣它就喜歡你,比如你有一些文章寫得很好,當你的自媒體不斷的在創作頭條文章的時候,它就會幫你推薦粉絲,有可能在幾天之內就幫你推薦了一萬或者兩萬的粉絲。

然後還要給自己定下目標,像龔老師等大咖就是我學習的目標。我自己就一直在向他們學習,去學它們做得比較優秀的地方。所以在2016年年底的時候,我第一次在電商自媒體上榜了,大概是15名。大概運營了大半年的時間就沖進了排名,所以我後來就更有動力了。之後我的排名就一直往上沖,到5月份的時候就到了第三名。

我為什麼要做自媒體呢?我做自媒體的初衷是什麼?

我一定要做自媒體,因為我能看見它的未來,我覺得它以後會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我作為一個個人老闆或一個企業老闆,我們要面對的不僅是一些終端客戶、經銷商,還要面對一些政府官員等權力。因為之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我們被競爭對手舉報了,舉報我沒有生產資質假冒他們的產品,但實際上並沒有,所以這件事情對我們殺傷力很大。

其實作為個人、企業來說,我自己有自己的媒體平臺,我可以對不公的地方進行發表,我的想法就跟今天一樣,有可能你自己通過自己的話語就可能影響幾十人幾萬人甚至幾百萬人,這就是今天自媒體能給我們的一些便利。

我是如何通過做自媒體去賺錢的?

比如我們看錘子的羅永浩、格力的董明珠、劉強東和馬雲等,會發現其品牌是跟個人名字掛鉤的,他們其實也就是在打造一個大的ip。而我們草根可以借助這種自媒體的力量,然後打造自己的一些形象出去。

第二點,好多還沒做新媒體的,我建議都去做一下。但不用投入全部精力,因為我們前期需要的就是一個給外人看見的信用背書。這其中我要強調的兩點是:第一,要有其他人或有團隊去幫你運營這件事情,第二是要學會借力,即借助其他人的力,這樣就能迅速的把自己的形象打造起來。

之後,我們最後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以道禦術,即把創始人變成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說我可以脫離公司,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品牌。比如老譚電商就是我的個人品牌,當我自帶光環,自帶影響力並且自傳播的時候,一些項目和資源就會跟著我人走了。這就是要重點打造個人品牌的重要性。

因為本身自己寫所從事的這種行業,然後現在所處的事情,每天的事情確實很多,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花太多去打理,但是有時候你想發表內容的時候,你就很容易就可以發朋友圈一樣,那這樣的效果就達到了。另外,現在今日頭條等也都是自媒體非常好的風口,我覺得這些對於企業來說應該成為一個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