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抗日名將理棋:鮮為人知的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3軍司令

理棋,作為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將領,于1938年2月在與日軍激戰于牟平城南的雷神廟時英勇犧牲,犧牲前他擔任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3軍司令,為抗日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其領導的威海起義,使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3軍成為一支名副其實的人民抗日武裝。由於其犧牲年代較早,其英雄事蹟並不為太多人所知,讓我們一起緬懷英烈,回到當年的歷史......

抗日英雄 理棋

理琪(1908—1938) 原名游建鐸,河南省太康人。中共膠東特委書記,

天福山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3軍司令員兼軍政委員會主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去上海做地下工作,次年下半年與黨失掉聯繫。1936年經在中共河南省委工作的鄧汝訓介紹去文登工作。1936年12月由於叛徒告密,理琪同志不幸在煙臺被捕,1937年11月經黨組織營救出獄,12月15日奉中共山東省委指示再次去膠東特委駐地於家溝,召開特委擴大會議決定12月24日舉行天福山起義,
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1938年2月犧牲于雷神廟。

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3軍成立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膠東特委在文登縣天福山舉行武裝起義,同時宣佈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起義的成功和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的成立,標誌著共產黨獨立領導的膠東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裝誕生,揭開了膠東武裝抗日的序幕。

1938年2月,膠東軍政委員會開始整編各地起義武裝,

將3個主力大隊編為三軍第一路;蓬萊的抗日武裝為第二路;文登、榮成、牟平、威海的抗日武裝為第三路;黃縣的抗日武裝為第四路;即墨、萊陽、招遠等地起義武裝分別編為大隊。掖縣的第三支隊名稱不變。

5月,第三軍第二、第四路與馬保三率領的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第七、第八支隊會師黃縣,組成抗日聯軍。指揮馬保三,政治委員林一山,參謀長趙修德,

政治部主任宋澄;前敵指揮部指揮韓明柱,政治委員張加洛,副指揮鄭耀南。 1938年9月18日,第三軍、第三支隊統一整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五支隊

膠東半島是我黨工作基礎較好的地區之一。1937年12月,日軍從海上登陸進攻青島、煙臺等地,膠東地區形勢緊張,原膠東特委書記理琪,立即在文登縣召開特委擴大會議,決定發動抗日武裝起義。24日,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保存下來的昆崳山紅軍遊擊隊為基礎,

在文登、榮成、威海邊界天福山舉起義旗,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大隊”,于得水任大隊長,宋澄任政委。30日,第三軍第一大隊在文登縣嶺上村遭到國民黨文登縣長李毓英部數百人圍攻,宋澄等談判代表被逮捕,于得水率餘部突圍,起義暫時受挫 。

理琪等領導威海起義 戰鬥中中彈犧牲

1938年1月,理琪等赴威海,領導了威海起義。隨後“嶺上事件”中突圍的部隊和被捕越獄的幹部戰士陸續趕來,隊伍迅速擴大。為適應部隊發展的需要,19日成立了“膠東軍政委員會”,理琪任主席,呂志恒任副主席。同時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理琪兼任司令,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下轄2個大隊、1個特務隊。2月13日,理琪親率第三軍,長途奔襲牟平城,俘偽縣長以下百余人。當日下午,又與煙臺來援的日軍激戰于牟平城南的雷神廟。戰鬥中理琪中彈犧牲。

威海起義的意義

威海起義的成功,使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才成為一支名符其實的人民抗日武裝。威海起義的部隊到達溝於家後,1月19日,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軍政委員會(實為膠東特委的對外稱呼)。同時,成立“三軍”司令部、政治部。威海起義部隊與“嶺上事件”獲釋後歸隊的人員合編為“三軍”一大隊。以後又成立二大隊。“三軍”整編加強後,西上抗日,2月13日,以威海起義人員為主的“三軍”第一大隊攻克牟平縣城,活捉偽縣長宋健吾以下人員百余人。是日下午,發生了雷神廟戰鬥,打響了膠東人民武裝抗日的第一槍。以後部隊繼續西上福山。4月底,“三軍”各路會師黃縣,創建了蓬黃掖抗日根據地。8月12日,掖縣三支隊編入“三軍”,轄4個團。9月18日改番號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五支隊”。 12月27日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轄6個團,共7000餘人。1939年秋,第五支隊改稱第5旅,轄13團、14團、15團,並將膠東區黨委軍事部改編的第三軍區又改編為新的第五支隊,轄1團、2團、3團。1941年7月,14團與15團互換番號。1942年7月撤銷第五支隊改編成立膠東軍區,膠東軍區指揮第五旅,直轄16團、17團,原3團拆編。1943年3月。第五旅機關併入膠東軍區,轄13團、14團、16團,17團拆編補入軍分區獨立團,15團改為南海軍分區獨立團。

1945年8月,膠東軍區部隊整編為第5師、第6師和警備第4旅、第5旅。10月,膠東軍區主力及部分軍分區獨立團共10個團的兵力陸續開赴東北。留在膠東的主力5師13團和5師14團(原膠東軍區16團)1營擴編為新的第5師,警備第四旅於1946年6月改編為新的第6師,並和新組建的警備第3旅一起,於1947年3月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1949年2月,解放軍統一整編,9縱改稱解放軍第27軍。27軍在血戰雷神廟、激戰大青揚、打萬第、反掃蕩、反蠶食、解放煙臺、平度等戰鬥中,先後殲滅日偽頑軍7萬餘人;解放戰爭時期,27軍在打萊蕪、攻孟良崮、克周村、下濰縣及參加濟南、淮海、渡江和上海等戰役中、先後與國民黨“五大主力”中三大主力交手;抗美援朝時期,27軍先後參加了第二、第五次戰役和金城防禦作戰。在戰爭年代,27軍先後湧現出“濟南第一團”“濰縣團”“淮海戰役一等功團”等59個英雄單位和387名英雄個人。目前,第27集團軍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負責北京周邊防衛,隸屬北京軍區。

人物評價

為了悼念理琪同志,1962年郭沫若題詩一首:“天福英雄是理琪,獻身革命國忘私。當年猛打雷神廟,今日高標宿星旗。萬代東風吹海隅,一方化雨仰宗師。文登多少佳兒女,接力還須步伐齊。”這首詩生動地概括了這位党的優秀兒子、不屈的共產主義戰士光輝戰鬥的一生。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抗日名將》特輯系瀏陽之窗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2周年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2周年”所編撰系列文章,旨在推動國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部分內容引用和參考了相關史料和文章,若涉及協力廠商利益,請及時聯繫我們進行處理。

隨後“嶺上事件”中突圍的部隊和被捕越獄的幹部戰士陸續趕來,隊伍迅速擴大。為適應部隊發展的需要,19日成立了“膠東軍政委員會”,理琪任主席,呂志恒任副主席。同時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理琪兼任司令,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下轄2個大隊、1個特務隊。2月13日,理琪親率第三軍,長途奔襲牟平城,俘偽縣長以下百余人。當日下午,又與煙臺來援的日軍激戰于牟平城南的雷神廟。戰鬥中理琪中彈犧牲。

威海起義的意義

威海起義的成功,使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才成為一支名符其實的人民抗日武裝。威海起義的部隊到達溝於家後,1月19日,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軍政委員會(實為膠東特委的對外稱呼)。同時,成立“三軍”司令部、政治部。威海起義部隊與“嶺上事件”獲釋後歸隊的人員合編為“三軍”一大隊。以後又成立二大隊。“三軍”整編加強後,西上抗日,2月13日,以威海起義人員為主的“三軍”第一大隊攻克牟平縣城,活捉偽縣長宋健吾以下人員百余人。是日下午,發生了雷神廟戰鬥,打響了膠東人民武裝抗日的第一槍。以後部隊繼續西上福山。4月底,“三軍”各路會師黃縣,創建了蓬黃掖抗日根據地。8月12日,掖縣三支隊編入“三軍”,轄4個團。9月18日改番號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五支隊”。 12月27日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轄6個團,共7000餘人。1939年秋,第五支隊改稱第5旅,轄13團、14團、15團,並將膠東區黨委軍事部改編的第三軍區又改編為新的第五支隊,轄1團、2團、3團。1941年7月,14團與15團互換番號。1942年7月撤銷第五支隊改編成立膠東軍區,膠東軍區指揮第五旅,直轄16團、17團,原3團拆編。1943年3月。第五旅機關併入膠東軍區,轄13團、14團、16團,17團拆編補入軍分區獨立團,15團改為南海軍分區獨立團。

1945年8月,膠東軍區部隊整編為第5師、第6師和警備第4旅、第5旅。10月,膠東軍區主力及部分軍分區獨立團共10個團的兵力陸續開赴東北。留在膠東的主力5師13團和5師14團(原膠東軍區16團)1營擴編為新的第5師,警備第四旅於1946年6月改編為新的第6師,並和新組建的警備第3旅一起,於1947年3月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1949年2月,解放軍統一整編,9縱改稱解放軍第27軍。27軍在血戰雷神廟、激戰大青揚、打萬第、反掃蕩、反蠶食、解放煙臺、平度等戰鬥中,先後殲滅日偽頑軍7萬餘人;解放戰爭時期,27軍在打萊蕪、攻孟良崮、克周村、下濰縣及參加濟南、淮海、渡江和上海等戰役中、先後與國民黨“五大主力”中三大主力交手;抗美援朝時期,27軍先後參加了第二、第五次戰役和金城防禦作戰。在戰爭年代,27軍先後湧現出“濟南第一團”“濰縣團”“淮海戰役一等功團”等59個英雄單位和387名英雄個人。目前,第27集團軍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負責北京周邊防衛,隸屬北京軍區。

人物評價

為了悼念理琪同志,1962年郭沫若題詩一首:“天福英雄是理琪,獻身革命國忘私。當年猛打雷神廟,今日高標宿星旗。萬代東風吹海隅,一方化雨仰宗師。文登多少佳兒女,接力還須步伐齊。”這首詩生動地概括了這位党的優秀兒子、不屈的共產主義戰士光輝戰鬥的一生。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抗日名將》特輯系瀏陽之窗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2周年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2周年”所編撰系列文章,旨在推動國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部分內容引用和參考了相關史料和文章,若涉及協力廠商利益,請及時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