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宋史鉤沉(16)鮮為人知的北宋特種部隊 名將輩出的西軍

提到北宋的軍隊,留給世人的印象都是軍力孱弱,不堪一擊。特別是北宋中後期,禁軍戰鬥力急劇下降,幾無可用之兵。但有一支特殊軍隊,百年來一直保持強悍的戰鬥力,成為當時北宋最能打的部隊,

並誕生了大批名將。這支部隊就是西軍。

自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禁軍被分成三部分,一部為中央禁軍,鎮守京城開封;一部為河北禁軍,防禦北方遼國;一部為西北禁軍,防禦吐蕃和西夏。

宋朝與遼簽訂澶淵之盟後,北方邊境進入和平穩定時期,

長期無戰事,河北禁軍和中央禁軍戰鬥力逐漸廢弛。而西北禁軍發展成為後來的西軍,在與西夏的長期戰爭中,屢戰屢勝,一直保持高昂的士氣與戰力。

西軍駐守的地方,位於陝西黃土高原,氣候惡劣,少數民族眾多。黨項部落時常派兵越境到宋朝一側的村莊,

掠奪牛羊糧食。這些村莊的村民為了防止被搶,就在村莊之外修建營寨,遇到劫掠時用來隱藏財產,躲避殺戮。

西北環境惡劣,軍需物資運輸困難,因此西軍只能保持有限的軍隊員額。要有效的防禦黨項入侵,必須大量聯合當地村民。

西軍説明村民擴建營寨,駐守部分士兵,説明村民抵抗黨項入侵。村民也需要為營寨服兵役,接受訓練。作為回報,

宋朝免除當地村民的稅賦,村民在戰鬥中斬獲的敵人首級可以得到獎賞。

西軍與其他禁軍不同,擁有獨立的指揮權和調兵權,西軍將士常常一家數代都在西軍中服役,避免了宋軍其他部隊主將經常調換,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弊端。

隨著營寨越建越多,

逐漸形成了龐大的營寨體系,西軍也吸納了各少數民族部落的加入,陝西歷來民風彪悍,經過武裝的村民戰鬥力異常強悍。已經不再限於對黨項的防禦,經常派出騎兵在野外打擊黨項軍隊。

西軍後來的兵源主要來自陝西當地的邊民和少數民族部落,

編制上以騎兵為主,並大量配備弓箭手,在騎馬、射術等單兵素質上,絲毫不遜於黨項民族。

陝西地形多被山脈阻隔,各路西軍很難做到互相支援,在戰鬥中一路西軍經常要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獨自面對幾倍的敵軍。西軍將領精于佈陣,常常能以少勝多。

在對西夏的戰鬥中,西軍逐漸鍛造成為一支意志堅定,作戰勇猛,士不畏死的強悍之師。尤善山地作戰,野戰中敢於孤軍深入追擊敵軍數百里。

北宋中後期,西軍不但兵強馬壯,而且出了眾多名將世家,折家將、楊家將、種家將都出自西軍,還有狄青、劉光世、韓世忠,後來令金兵聞風喪膽的嶽飛岳家軍都是以西軍為班底。

全盛時期的西軍幾乎戰無不勝,是北宋絕對的精銳部隊。可惜,北宋高層不善運用,在抗遼抗金戰爭中,西軍被拆散到各地,強大的西軍並沒有阻止北宋的滅亡,到了南宋初期,以西軍將士組建的岳家軍再次證明了西軍的光榮與輝煌。

在對西夏的戰鬥中,西軍逐漸鍛造成為一支意志堅定,作戰勇猛,士不畏死的強悍之師。尤善山地作戰,野戰中敢於孤軍深入追擊敵軍數百里。

北宋中後期,西軍不但兵強馬壯,而且出了眾多名將世家,折家將、楊家將、種家將都出自西軍,還有狄青、劉光世、韓世忠,後來令金兵聞風喪膽的嶽飛岳家軍都是以西軍為班底。

全盛時期的西軍幾乎戰無不勝,是北宋絕對的精銳部隊。可惜,北宋高層不善運用,在抗遼抗金戰爭中,西軍被拆散到各地,強大的西軍並沒有阻止北宋的滅亡,到了南宋初期,以西軍將士組建的岳家軍再次證明了西軍的光榮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