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宋史鉤沉(14)最牛書生守揚州 忽必烈寧可繞道 也不攻打

南宋末年,有一個叫李庭芝的書生,棄筆從戎投身抗元戰爭,被稱為“上馬能戰下馬能治”。忽必烈欲進攻揚州,聽說守將是李庭芝,馬上決定避開揚州,繞道去攻打下一個目標。這個書生究竟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李庭芝自幼聰明好學,18歲前就已在鄉試考中舉人。這時的李庭芝對時局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他見隨州太守殘暴不仁,當地百姓抱怨深重,料定日久必生暴亂,於是強烈請求長輩舉家搬遷,以避災禍。長輩聽了他的意見。

遷出隨州僅十幾天,暴亂果然發生,死了很多民眾。

時值蒙古南下侵宋,李庭芝打算投軍為國效力。他寫了一篇策論,詳述自己對抗元局勢的分析,寄給正在荊州巡視的國防部長孟珙。孟珙閱後,大為震驚,認為此人遠見卓識,堪當大用。

孟珙召見李庭芝,

見庭芝氣宇軒昂,談吐不凡。於是安排他到四川建始縣出任縣令,加強當地防務。李庭芝到任後,針對當地兵力不足的問題,在各個鄉組織青壯年農民,分別成立民兵隊伍,定時訓練。田間勞作時也帶著兵器,隨時可以投入戰鬥。元兵來犯,全民皆可戰。大大增強了當地防禦力量。

李庭芝22歲時考中進士,調到孟珙身邊任機要秘書,受孟珙言傳身教,軍務日益精進。孟珙去世前,把孟珙推薦給宰相賈似道。

此後,李庭芝先後率兵收復南城、漣水、東海、石圃、蘄春和鄂州等重要軍事支點,有力的緩解了防禦壓力。

由於一連串的軍事勝利,李庭芝被宋廷任命為揚州太守,鎮守兩淮。這時的揚州剛剛經歷一場戰火,全城房屋焚毀殆盡,民眾大量外逃。揚州歷來是鹽業重鎮,商賈雲集,是南宋稅收的重要來源地。

李庭芝大力改變揚州的蕭條局面,以政府資金借給居民重建房舍,後來又免除居民借的錢款。發動勞力修建長達四十裡的運河,直通鹽場,極大的降低鹽業運輸成本。同時招募外地流民填充揚州人口數量,減免經營稅賦。

一系列舉措令揚州鹽業迅速恢復,外逃鹽戶紛紛回流。府庫不足時,李庭芝盡數拿出自己的私財,

用於賑濟災民。獲得揚州軍民的一直好評,民眾皆感恩戴德。

元軍攻破襄陽後,一路南下,很快兵臨揚州城下。此時的揚州,經過李庭芝的精心治理,經濟繁榮,兵精糧足。更重要的是百姓對李庭芝極度擁護,軍民一心。

元軍中的宋朝降將,向忽必烈建議,觀揚州城牆高大儲備充足,李庭芝又極善守城深得民心,若一時攻取不下恐挫傷元軍銳氣,不如派兵圍而不攻,先繞道取汴京。忽必烈採納建議,留下大將阿術圍困揚州,元朝大軍繞道直奔汴京而去。

阿術試著攻打揚州,每次都失敗而歸損失慘重,於是切斷揚州糧道,欲等城中消耗殆盡不攻自破。李庭芝率領兵民艱苦守城五個月之後,兵糧用盡,李庭芝號召官員獻出家中餘糧,摻雜牛皮麥麩一起食用,這些很快也被吃完,人們開始剝樹皮、挖觀音土食用,城內餓殍遍地,士兵開始吃餓死同伴的屍體,甚至有揚州民眾把自己的孩子獻給守城士兵充饑。

阿術見城中量盡,五次派遣使者帶招降書進城勸降,皆被李庭芝斬首並撕毀詔書,儘管缺乏食物,但是李庭芝依然頑強堅守。

汴京被元軍攻破後,謝太后和宋恭帝趙顯被俘,忽必烈讓謝太后寫了封勸降詔書,遣使送給李庭芝,說道:太后和皇上如今都已降元,你還在為誰堅守呢?李庭芝不為所動,凜然回道:我只聽說奉詔守城,還沒聽說有奉詔投降的。此時的李庭芝,已不是為趙宋江山而戰,而是為國家民族而戰。

後來,李庭芝移防泰州之時,部將朱煥開城降元,揚州淪陷,李庭芝不幸被俘,元軍數次勸降不成,於是殺死李庭芝以洩恨。

觀揚州城牆高大儲備充足,李庭芝又極善守城深得民心,若一時攻取不下恐挫傷元軍銳氣,不如派兵圍而不攻,先繞道取汴京。忽必烈採納建議,留下大將阿術圍困揚州,元朝大軍繞道直奔汴京而去。

阿術試著攻打揚州,每次都失敗而歸損失慘重,於是切斷揚州糧道,欲等城中消耗殆盡不攻自破。李庭芝率領兵民艱苦守城五個月之後,兵糧用盡,李庭芝號召官員獻出家中餘糧,摻雜牛皮麥麩一起食用,這些很快也被吃完,人們開始剝樹皮、挖觀音土食用,城內餓殍遍地,士兵開始吃餓死同伴的屍體,甚至有揚州民眾把自己的孩子獻給守城士兵充饑。

阿術見城中量盡,五次派遣使者帶招降書進城勸降,皆被李庭芝斬首並撕毀詔書,儘管缺乏食物,但是李庭芝依然頑強堅守。

汴京被元軍攻破後,謝太后和宋恭帝趙顯被俘,忽必烈讓謝太后寫了封勸降詔書,遣使送給李庭芝,說道:太后和皇上如今都已降元,你還在為誰堅守呢?李庭芝不為所動,凜然回道:我只聽說奉詔守城,還沒聽說有奉詔投降的。此時的李庭芝,已不是為趙宋江山而戰,而是為國家民族而戰。

後來,李庭芝移防泰州之時,部將朱煥開城降元,揚州淪陷,李庭芝不幸被俘,元軍數次勸降不成,於是殺死李庭芝以洩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