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華誼2017業績預達9.6億,《芳華》《前任3》大爆重回“江湖老大”

2016年公眾對於華誼還在詢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僅僅一年,華誼再次回到了電影江湖的中心。

2018年1月25日下午,華誼兄弟發佈了2017年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08億至9.69億,

比上年同期上升0%至20%。

從去年初至年尾,華誼主要參投的三部電影《摔跤吧,爸爸》、《芳華》、《前任3》接連大爆,在國內光線、博納、萬達等影視娛樂巨頭組成的第一陣營裡,華誼拿到了2017年的MVP。

這顯然是一場翻身仗,華誼迎來了豐收季。在此之前,

2016年是華誼最黯淡的日子,公司遭逢了上市8年來的首次業績下滑,扣非後淨利潤虧損4018.28萬,到2017初始情況依然沒有好轉,2017年第一季度華誼扣非後淨利潤虧損7547萬。

同時2016年華誼推出的兩部文藝大片《我不是潘金蓮》與《羅曼蒂克消亡史》雖然收穫口碑,但票房皆不如預期。期間出現的體量較小如《陸垚知馬俐》、《搖滾藏獒》等電影,在市場上均未出現太大的聲響。電影作品上的黯淡,

業績上的失利,華誼一度被公眾認為走向式微。

2016年對華誼來講代表著“陣痛”,而2017年則像是老一輩電影巨頭與新市場、新環境的和解,從後起的電影新秀手中奪回市場。

目前,《前任3》的票房已經突破19億,從最初16%排片到引爆市場獲得45%的排片,《前任3》只用了十幾天。

“這就是現在新的時代,可以看出大家把對於電影內容的傳播和喜歡,放到了第一位了,外在的事兒已經沒那麼重要了,攢局的事兒沒那麼重要了。

”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說。

華誼的豐收季:《摔跤吧爸爸》12.9億、《芳華》14億、《前任3》19億

如果2017年《芳華》與《前任3》並未出現如今票房大爆的局面,那麼華誼今年的處境會是怎麼樣的?有記者採訪時如此詢問過王中磊。

“5億、10億(兩部電影原本預期票房)也是檔期內的冠軍啊。”王中磊回答,“也許明年(2018年)可能我沒碰到爆品,但是我依然拍了很多很好看的電影,我覺得我還是成功的。

這種假設性問題並不具備實際意義,但是從中卻能看出《芳華》與《前任3》的意外大爆給予了華誼從回舞臺中心的機會,一掃它之前在電影市場上的尷尬處境,有了挺直腰杆、指點江山的資本了。

2017年華誼第一部大爆的作品是印度批片《摔跤吧爸爸》,

該片由華誼兄弟控股的華影天下發行,在票房市場上獲得了近13億的票房成績,口碑持續發酵,一度逆轉了院線排片弱勢。

而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為華誼贏得了喘息的空間,舒緩了2016年華誼業績下滑的尷尬。

華誼第二部獲得市場認可的電影是馮小剛的《芳華》,國慶檔期的撤檔,賀歲檔的重映,一波三折這部電影尚未真正公映已經獲得了市場的關注度。而這部電影也是華誼真正意義上“押注”的作品。

即便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票房失利,但作為華誼主要依仗的導演人才,《芳華》的製作成本達到了1.5億。

最初華誼對於《芳華》的預期票房是10億,它超出預期後華誼並不十分意外。相較于《前任3》的意外大爆,《芳華》的成功背後有著馮小剛作為第五代導演的江湖信譽,前期宣傳的諸多噱頭,垂直五十、六十、七十年代觀眾的內容題材,在賀歲檔同期電影裡它的品質更具保障,豆瓣評分7.8分,口碑發酵遠比其他作品快,票房14億似乎帶著水到渠成的意味。

2017年華誼最大的黑馬是低成本商業片《前任3:再見前任》,這部片子的火爆不止出乎華誼的預料也出乎公眾的意料。

《前任》系列算不上IP作品,導演田羽生不是科班出生專業導演,前兩部電影累計總票房3.8億,在偌大的電影市場裡似乎未激起一點水花,這讓華誼一度想擱置《前任3》的拍攝。

但《前任3》的現實感情題材卻意外戳中了部分觀眾的情緒點,電影上映初始迅速在快手、抖音、秒拍等短視頻社區平臺走紅,與《前任3》相關的段子內容、觀影痛哭記錄、前任梗現任梗等電影輿論點引發了電影熱度。

《前任3》率先下沉三、四線城市,成為“小鎮青年”電影受眾的情緒宣洩口,票房市場獲得成功,輿論發酵,排片猛增,倒逼一、二線城市觀眾進入票房市場。

王中磊將這部電影的逆襲歸結為“分眾”。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電影受眾群體更加分眾化與垂直化,這種趨勢下如《芳華》一般的文藝大片找到歸屬的市場,如《前任3》一般的商業片也可以在情緒與內容上與公眾取得共鳴。

而如《前任3》這樣低成本置換高票房的案例不具備複刻性,卻有存在的意義,它為《羅曼蒂克消亡史》、《我不是潘金蓮》這類服務“精英觀眾”的文藝片提供了生長土壤。

除了華誼,“江湖的中心”還有誰?

“我希望華誼每年都是第一。”王中磊曾經坦白的透露出自己對華誼在影視娛樂行業的期待。曾經華誼站在行業龍頭老大的位置,在電影業務、藝人經紀、發行管道、影視製作人才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

“那時候等馮小剛的電影,就像春晚等趙本山一樣,是一個節日性的。”馮小剛彼時對於電影市場的象徵意義,一如華誼對於電影行業。

然而江湖代有才人出,萬達、光線、博納等巨頭開始搶佔市場份額,新起的電影公司如開心麻花、亭東影業等也來分一杯羹。就連電影市場也變了,王中磊說他看不懂市場,“突然一段時間不看內容了,就看粉絲、看明星、看流量、看IP、加起來,攢局就成了,上來一個亂七八糟的電影賣四個億、五個億,我都看不懂,我這麼認真拍一個電影賣幾千萬。”

新江湖裡總有人站在舞臺中心。2017年電影市場上最大的黑馬《戰狼2》一口氣席捲了56.82億票房,14家出品方中萬達與博納位列其中。

時隔兩個月,《羞羞的鐵拳》再次引爆市場,票達到22.13億,開心麻花作為電影新秀,繼《夏洛特煩惱》、《驢得水》之後再次證明了其對電影市場的把控能力。

而這部電影背後依舊出現了萬達的身影,新麗傳媒則步入電影新秀的行列,貓眼影業參與出品發行,算是為光線拿了一分紅利,但光線此時押注在了《縫紉機樂隊》之上。

此時這兩部片子均為出現華誼的身影,到2017年年末華誼除了《芳華》與《前任3》超過了10億,如《少年巴比倫》、《瘋岳撬佳人》、《美好的意外》等電影票房均為破億。這或許顯示出了華誼的弊端。

這兩年,光線找到“二次元”與青春片的新出路,幾乎每年都會推出或引進一部動畫電影。2017年出品動畫電影《大護法》,並引進日本動畫電影《煙火》,也參與出品電影《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雖並未取得票房大爆之作,但是在二次元市場與粉絲群體中樹立起品牌效應,吸收了一批更為年輕觀眾群體。

萬達則採取了“廣撒網,深積糧”的戰略,主控電影並不多,年末賀歲檔只有一部粉絲向的《解憂雜貨鋪》,但是2017年大爆的電影背後基本都有萬達的參與。除此之外萬達還擁有院線放映上的壟斷地位,萬達電影2017年票房87.8億 同比增長15.7%,而目前華誼擁有23家影院,覆蓋北京、重慶、武漢等地,發行管道上並不佔優勢。2016年《我不是潘金蓮》引起的“排片事故”也顯示出了電影市場上發行管道的問題。

在電影製作方面,華誼帶著傳統電影公司的保守態度。出品的電影大多帶有文藝色彩,在製作上更加倚重馮小剛、程耳這樣老一代電影導演,田羽生執導的《前任3》意外大爆,或許也讓華誼意識到了“新血”的重要。

“其實我做電影20年來,從馮小剛導演到陸川導演,還有曹保平、程耳、管虎導演,我和他們合作的時候都是年輕導演,甚至處☆禁☆女作都是我拍的。我覺得華誼在電影上的堅持,會影響很多年輕導演願意與我們合作,可能接下來2018、2019年,你會看到非常多年輕導演的作品,都有華誼參與。”王中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道。

2018年,華誼將推出徐克導演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管虎導演的《八佰》,還將與工夫影業共同推出的《摸金校尉之九幽將軍》、《畫皮前傳》、《陰陽師》和《黑色假面》等電影。這其中會不會出現如《芳華》、《前任3》一樣的爆款並不能預測,但有了前二者,華誼兄弟2018年一季度的業績已經有了交代。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即便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票房失利,但作為華誼主要依仗的導演人才,《芳華》的製作成本達到了1.5億。

最初華誼對於《芳華》的預期票房是10億,它超出預期後華誼並不十分意外。相較于《前任3》的意外大爆,《芳華》的成功背後有著馮小剛作為第五代導演的江湖信譽,前期宣傳的諸多噱頭,垂直五十、六十、七十年代觀眾的內容題材,在賀歲檔同期電影裡它的品質更具保障,豆瓣評分7.8分,口碑發酵遠比其他作品快,票房14億似乎帶著水到渠成的意味。

2017年華誼最大的黑馬是低成本商業片《前任3:再見前任》,這部片子的火爆不止出乎華誼的預料也出乎公眾的意料。

《前任》系列算不上IP作品,導演田羽生不是科班出生專業導演,前兩部電影累計總票房3.8億,在偌大的電影市場裡似乎未激起一點水花,這讓華誼一度想擱置《前任3》的拍攝。

但《前任3》的現實感情題材卻意外戳中了部分觀眾的情緒點,電影上映初始迅速在快手、抖音、秒拍等短視頻社區平臺走紅,與《前任3》相關的段子內容、觀影痛哭記錄、前任梗現任梗等電影輿論點引發了電影熱度。

《前任3》率先下沉三、四線城市,成為“小鎮青年”電影受眾的情緒宣洩口,票房市場獲得成功,輿論發酵,排片猛增,倒逼一、二線城市觀眾進入票房市場。

王中磊將這部電影的逆襲歸結為“分眾”。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電影受眾群體更加分眾化與垂直化,這種趨勢下如《芳華》一般的文藝大片找到歸屬的市場,如《前任3》一般的商業片也可以在情緒與內容上與公眾取得共鳴。

而如《前任3》這樣低成本置換高票房的案例不具備複刻性,卻有存在的意義,它為《羅曼蒂克消亡史》、《我不是潘金蓮》這類服務“精英觀眾”的文藝片提供了生長土壤。

除了華誼,“江湖的中心”還有誰?

“我希望華誼每年都是第一。”王中磊曾經坦白的透露出自己對華誼在影視娛樂行業的期待。曾經華誼站在行業龍頭老大的位置,在電影業務、藝人經紀、發行管道、影視製作人才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

“那時候等馮小剛的電影,就像春晚等趙本山一樣,是一個節日性的。”馮小剛彼時對於電影市場的象徵意義,一如華誼對於電影行業。

然而江湖代有才人出,萬達、光線、博納等巨頭開始搶佔市場份額,新起的電影公司如開心麻花、亭東影業等也來分一杯羹。就連電影市場也變了,王中磊說他看不懂市場,“突然一段時間不看內容了,就看粉絲、看明星、看流量、看IP、加起來,攢局就成了,上來一個亂七八糟的電影賣四個億、五個億,我都看不懂,我這麼認真拍一個電影賣幾千萬。”

新江湖裡總有人站在舞臺中心。2017年電影市場上最大的黑馬《戰狼2》一口氣席捲了56.82億票房,14家出品方中萬達與博納位列其中。

時隔兩個月,《羞羞的鐵拳》再次引爆市場,票達到22.13億,開心麻花作為電影新秀,繼《夏洛特煩惱》、《驢得水》之後再次證明了其對電影市場的把控能力。

而這部電影背後依舊出現了萬達的身影,新麗傳媒則步入電影新秀的行列,貓眼影業參與出品發行,算是為光線拿了一分紅利,但光線此時押注在了《縫紉機樂隊》之上。

此時這兩部片子均為出現華誼的身影,到2017年年末華誼除了《芳華》與《前任3》超過了10億,如《少年巴比倫》、《瘋岳撬佳人》、《美好的意外》等電影票房均為破億。這或許顯示出了華誼的弊端。

這兩年,光線找到“二次元”與青春片的新出路,幾乎每年都會推出或引進一部動畫電影。2017年出品動畫電影《大護法》,並引進日本動畫電影《煙火》,也參與出品電影《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雖並未取得票房大爆之作,但是在二次元市場與粉絲群體中樹立起品牌效應,吸收了一批更為年輕觀眾群體。

萬達則採取了“廣撒網,深積糧”的戰略,主控電影並不多,年末賀歲檔只有一部粉絲向的《解憂雜貨鋪》,但是2017年大爆的電影背後基本都有萬達的參與。除此之外萬達還擁有院線放映上的壟斷地位,萬達電影2017年票房87.8億 同比增長15.7%,而目前華誼擁有23家影院,覆蓋北京、重慶、武漢等地,發行管道上並不佔優勢。2016年《我不是潘金蓮》引起的“排片事故”也顯示出了電影市場上發行管道的問題。

在電影製作方面,華誼帶著傳統電影公司的保守態度。出品的電影大多帶有文藝色彩,在製作上更加倚重馮小剛、程耳這樣老一代電影導演,田羽生執導的《前任3》意外大爆,或許也讓華誼意識到了“新血”的重要。

“其實我做電影20年來,從馮小剛導演到陸川導演,還有曹保平、程耳、管虎導演,我和他們合作的時候都是年輕導演,甚至處☆禁☆女作都是我拍的。我覺得華誼在電影上的堅持,會影響很多年輕導演願意與我們合作,可能接下來2018、2019年,你會看到非常多年輕導演的作品,都有華誼參與。”王中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道。

2018年,華誼將推出徐克導演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管虎導演的《八佰》,還將與工夫影業共同推出的《摸金校尉之九幽將軍》、《畫皮前傳》、《陰陽師》和《黑色假面》等電影。這其中會不會出現如《芳華》、《前任3》一樣的爆款並不能預測,但有了前二者,華誼兄弟2018年一季度的業績已經有了交代。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