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蒸米飯時加一物,特別適合三高、心腦血管疾病人群

米飯作為中國人餐桌上的日常主食之一,製作方法雖然簡單,但其實也有不少講究。一碗好吃的米飯,除了與大米品質有關外,與蒸的方法也有關。

那麼,大米怎麼蒸好吃又營養呢?在蒸米飯時又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本期專家

王雯 河南省人民醫院營養科醫師

米飯這樣蒸更好吃

王雯說,淘米有講究。大米輕輕淘洗一兩次即可,免淘米更不需多次淘洗。淘米時易流走營養素,如維生素B類。對於標準米來說,維生素B1的損失高達20%~60%。

建議蒸前將米浸泡半小時,可以使米粒飽滿、口感好,另外,浸泡還可以縮短加熱時間,減少維生素的流失。有的人會把米先煮再蒸,這樣做的話維生素的損失最大,會損失70%以上。

蒸白米飯時,米和水的比例是1比1.2~1.4,一般水高出米2~4釐米比較合適。加水太多,米飯過於爛軟,沒有口感,水太少的話,蒸出的米飯又會太硬。

如果在大米中加入紫米、高粱或者小米等粗糧,則要適當多加水,因為粗糧很“吃水”。

米飯蒸好後不要馬上揭開鍋蓋,應該再蓋一會兒。剛斷開電源時鍋底的一層米飯一直在加熱,比上面的米飯受熱多,很容易糊,蓋一會兒可以降低粘鍋的概率。

蒸米飯的四大原則

儘量讓米“淡”。不要在米飯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額外的能量,

如果吃炒飯,最好搭配涼拌菜。

儘量讓米“粗”。所謂粗,就是儘量減少精白米和糯米,可以選用糙米、黑米、胚芽米等,特別是三高人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最好堅持吃粗米,而非精白米。

儘量讓米“亂”。可以把米、粗糧、豆子、堅果一起蒸。

儘量讓米“色”。可以加入不同食材如玉米粒、胡蘿蔔、豌豆等。這樣可以豐富營養成分。

那麼一天吃多少米飯合適呢?

王雯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天攝入穀薯類食物250~400g,

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

根據指南,全天白米飯和白粥類推薦攝入150g~300g(生重),其餘由全穀物、雜豆和薯類補充。

最後為大家推薦一款河南省人民醫院營養科和營養餐廳提供的治療膳食:大米黑米蕎麥飯。

大米中加入黑米、蕎麥,豐富了主食的種類,

增加了纖維的攝入量,可以降低食物整體的血糖生成指數,有效控制血糖,降低饑餓感。三者可同時蒸煮,易操作。

適用人群: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減肥人群。

版權聲明:

◆本文內容為【大河健康報】(微信號:dhjkb999)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文章下方留言~

◆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

大河健康報

全 生 命 周 期 的 健 康 呵 護

專業|專注|大愛|責任

統籌:于素文

編輯:劉婧超

統籌:于素文

編輯:劉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