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南政協委員給南水北調中線幹渠起名:復興渠最好

1月26日,大河網推出《政協委員建議給“南水北調中線幹渠”起名》一稿後,在網上引起強烈關注。“中華騰龍渠”“丹京渠”“復興渠”,有才的網友們紛紛貢獻出自己的智慧。那麼張志和如何看待網友的熱情,

他又最滿意哪個名字?大河網記者對張志和進行了專訪,他也向記者透露了提案背後的故事。

河南省政協委員張志和

老家在南陽現在住北京

打開水龍頭,喝的就是家鄉水

“小時候40多年前,就知道河南要搞南水北調,鄧州的農民在渠首挖渠,

很多年的冬天,農民都會背著糧食趕著牛去挖渠,那個事件影響極深。”張志和回憶說,自己因為年齡小沒趕上這件事,“後來南水北調工程在改革開放之後正式實施,因為我住在北京,家在南陽,所以打開水管喝的就是家鄉水。”

“國家對南水北調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我們河南付出最多。參與的建渠的人最多,移民最多,付出的勞動也最多,30多萬畝土地壓在渠底。

”張志和說,當時工程建設特別難,當地的土地是凍土,所以要想在凍土上修渠面臨冬天有個膨脹的問題,要處理很多科學技術問題。

兩幅對聯見證世紀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不亞于大禹治水

多年前張志和曾隨著中國文聯采風團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丹江口水庫,張志和聽到庫區移民說:“1958年要建丹江庫水庫,把我們從庫底遷到了山頭上,現在水位要提高,我們又要從水庫中往外搬遷,

家非常難舍,房子剛蓋好,就要搬遷。”

那年張志和給庫區移民寫了副對聯,通過對聯表達庫區移民的心情,“現如今還是咱家園故土,不久後便成他水殿龍宮”,那時候大批移民都搬了出來。

隨後,張志和又到了丹江口水庫管理局,在那裡張志和感覺到這是個惠民的偉大工程,張志和便又給丹江口水庫管理局寫了個對聯。

“從文化上講,我們開始從丹江口水庫往北京、天津送水,

這個工程真不亞于大禹治水啊。”張志和說,大禹治水的故事所體現出來的就是大禹的父親用堵的辦法把洪水攔住,但是水越來越多,所以大禹父親治水是失敗的,後來大禹治水就用疏導的方法治水。

“現在我們南水北調工程正是採用了大禹和他父親鯀的兩個辦法,先把水攔起來,再把水引起來。所以這幅對聯就是‘蓄水築壩或擬鯀,開渠導流直效禹’。

給南水北調工程起個名

這個念頭已在心頭盤旋數年

為何會有這樣一個提案,張志和說,“我深深感受到,這個宏偉的工程,體現了黨和政府的英明,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一個造福工程,我們趕上了這麼一個偉大的時代,所以我覺得一條大渠已經修成,為什麼不應該有個名字呢?所以才有了這個提案。”

“沒想到引起這麼多關注,從省政府到委員再到網友都認為這個提案不錯。”

張志和認為復興渠這個名字最好,“因為我們習總書記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復興也是當今中華民族的一個願望,其他的名字都好,這個名字我覺得最有意義。”

“我看這兩天網友都在集思廣益,每個人都在提出各種各樣的說法,大家可以多討論,當然最終結果由相關部門確定。”張志和說。

感謝每一位關注的網友

南水北調應該也和紅旗渠一樣形成一種精神

張志和說,萬物皆有名,更重要的是能讓人思考,能讓人記住。

“它是個文化問題。文化問題是什麼,譬如紅旗渠,我們現在形成一種紅旗渠精神,南水北調的故事能不能也形成這樣一種精神,鼓舞我們為實現民族復興來做貢獻,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張志和說,“感謝每一位關注這件事的網友。這不單是為南水北調中線幹渠起個名字,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凝心聚氣,為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為什麼不應該有個名字呢?所以才有了這個提案。”

“沒想到引起這麼多關注,從省政府到委員再到網友都認為這個提案不錯。”

張志和認為復興渠這個名字最好,“因為我們習總書記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復興也是當今中華民族的一個願望,其他的名字都好,這個名字我覺得最有意義。”

“我看這兩天網友都在集思廣益,每個人都在提出各種各樣的說法,大家可以多討論,當然最終結果由相關部門確定。”張志和說。

感謝每一位關注的網友

南水北調應該也和紅旗渠一樣形成一種精神

張志和說,萬物皆有名,更重要的是能讓人思考,能讓人記住。

“它是個文化問題。文化問題是什麼,譬如紅旗渠,我們現在形成一種紅旗渠精神,南水北調的故事能不能也形成這樣一種精神,鼓舞我們為實現民族復興來做貢獻,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張志和說,“感謝每一位關注這件事的網友。這不單是為南水北調中線幹渠起個名字,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凝心聚氣,為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