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渠名難倒“諸葛會” 取名難不倒機智的你 省政協委員建議為“南水北調中線幹渠”起名

大河報記者陳駿 遊曉鵬 文平偉攝影

一泓清水跨越千余公里,潤澤京津及沿線百姓,但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多年後,這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依然沒有自己的名字,河南省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張志和認為這不應該。

1月52日下午,在政協第十二屆河南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二次全會體上議,志張以和“該應給‘水南調北線中渠幹’個冠名”題為行進主了發題言,引並了起表代媒和的體注關。志張提和了出5命個名建議,但他強調說,起名字的事大家可以集思廣益,他自己先“抛磚引玉,”期待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大河君據此寫下劇本,假設請諸葛亮、白居易、韓愈、盧照鄰、賈島等這些出現在大渠沿線的歷史名人穿越至今,
暢議起名大計,並提供智援。(創意需要,本文角色、情節安排純屬虛構)

□遊大魚

為大渠起名,聽諸葛先生劃重點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南陽出發直抵京城,通水三年,四方歡騰。某日,前知五百年後知五年的臥龍諸葛先生穿越回宛,眼見山河巨變,家鄉水為偌大北方造福如此,激動之余,執意約上大渠沿線文化厚土走出的著名詩人謳歌紀念,

作詩不拘五言七言,只求詩中點出渠名。於是,新鄭白居易、焦作韓愈,河北涿州盧照鄰和北京郊區的賈島應約而來,朔風臨渠,詩興大發,不料一個難題橫在面前,一時竟無法跨越,一場詩歌大會變成了起名動員會。諸葛亮:一渠清水流向北,沿岸百姓吃著丹江水不免思源,白兄的家鄉新鄭也在其中,此時此刻何不吟詩一首?白居易:不成,
沒法合轍押韻呀。我擅七言,可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幹渠就是11個字,一句裝不下,吟不了。諸葛亮:確實,古有靈渠、鄭國渠、永濟渠,名字簡單響亮,才有“鄭國渠成利更多”這樣的詩句,如今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幹渠的長度、灌溉量大得多,如果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就更好了。白居易:是呀,聽說這些地方的網友已經在網上起了好多名字,你看,和諧渠、中華渠、炎黃渠、濟民渠、夢之渠、中州渠、興華渠、復興渠、丹京渠、京漢大運河、南北大運河……我覺得都很好,
特別是最後兩個,堪與京杭大運河比肩呀!

京杭大運河是何時開始叫的

諸葛亮:網友確實智慧多多,但是友情提示,“運河”並不能隨便叫哦。運河是水上運輸通道,京杭大運河在古代確實是經濟大動脈,漕運船隻絡繹不絕,所以才叫運河。而且“運河”這個名字,據考證直到宋代才出現,是江蘇境內的龜山運河。雖然我們經常說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但這只是今人的叫法,隋朝的時候北京叫涿郡,元朝叫大都,明朝才叫北京。元明清三代,尤其是明清兩代視運河為維繫國運的要務,對南方糧食的依賴,迫使他們不斷疏浚開挖運河,確保其暢通,到那個時候,這個貫穿南北的水道才有了一個統一的名字“漕河”。韓愈:漕河……聽起來不夠高大上哦。諸葛亮:對,但是這種人工渠,漕河曾經被叫得很普遍,你瞅明代,江南運河稱“浙漕”,湖廣的漕糧多順長江而下,稱長江為“江漕”,淮揚運河因多串聯湖泊而成,稱“湖漕”,過清口,直至徐州以黃河為運道,這一段稱“河漕”,山東段運河地勢較高,濟甯附近的南旺有運河屋脊之稱,在“屋脊”兩側節制閘壩數量較多,故稱閘漕;臨清至天津直沽段的運河,多為衛河下游河道,稱衛漕,直沽至通州,為古白河的下游河段,稱白漕。但當京杭大運河這個響亮的名字出來後,確實沒多少人知道漕河了。韓愈:原來如此,那京杭大運河這個高大上的名字怎麼來的呢?諸葛亮:這個你絕對想不到,京杭大運河這個名稱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才有的,來源於淮安一帶。1958年初,地方國營淮陰捲煙廠在市場上試銷“大運河牌”香煙,其外包裝“大運河”三字的上方圖案是北京天安門,下方是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京杭”的含義已寓於圖中,後來80年代他們又出過“東方奇景——京杭大運河”系列品牌香煙。1958年,江蘇省全面整治大運河,機構名稱是“江蘇省大運河工程指揮部”,還沒有正式稱“京杭大運河”,但1959年秋,淮陰地區上報專案,檔中出現了“京杭運河某某工程”的名稱。

你知道江、河叫法的來歷嗎

盧照鄰:名字好聽確實很重要,但是能否不叫渠,再大氣些,叫江或者河吧!諸葛亮:你還不知道江河的來歷呢,這哪能隨便叫?咱們中國人給水起名字一直是很講究的,我國古代對天然河道多稱“水”,《爾雅釋水》對(長)江、(黃)河、淮、濟獨流入海的四條大川,稱為“四瀆”,除了黃河都稱“水”。《水經注》詳細記述我國的大江大河等大水系,在全書中很少見到“河”字,即使像黃河,也是以“河水”來記述。因此,我國古代對河道的命名,大致為自然河道是以“水”命名。有人會說,不是有黃河、海河嗎?此處還有一個知識點,這些河流先秦一般只用一個字指稱,比如河、濟分別指代黃河、濟水,後來漢魏六朝人覺得這樣太簡單,習慣叫“×水”,到隋唐,原來叫“×水”的河流逐漸改稱為“×江”“×河”,到了明清,除少數沿襲舊稱外,基本上稱“×江”“×河”。所以比如跟南水北調工程還有交集的北京永定河,歷史上叫過“治水”“桑幹水”“盧溝河”,因其遷徙無常,俗稱“無定河”,康熙年間為使河道永久安定,造福民眾,築堤後定名為永定河。

人工渠一般是怎麼起名的

賈島:那我們修的人工渠,一般是怎麼起名的?諸葛亮:對於人工開鑿的用於灌溉或是航運的運河,以河為名的極少,一般多冠以“溝”或“渠”的名稱,比如鴻溝、邗溝、鄭國渠、靈渠、永濟渠、通濟渠等,江南地區也有以“塘”命名的,如嘉興的海鹽塘等。至於具體命名,有不少情況都是由修築者的名字命名的,比如關中鄭國渠,是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修建的;還有白渠,開鑿於西漢,是趙中大夫白公的建議,故而得名白渠,也常與原有的鄭國渠合稱鄭白渠。湖北的白起渠,是秦將白起以水代兵、水淹楚國鄢城的戰渠,故而得名。眾詩人:這麼說起名相當講究,還要做足功課呢。諸葛亮:所以此事還要集思廣益,傾聽各方意見,大家的看法多多益善。我這兒有個好消息,就在這幾天舉行的2018年河南省兩會上,有位省政協委員張志和就提出了給南水北到中線工程總幹渠起名的建議,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我們先把這個難題,交給智慧無窮的網友吧!眾詩人:那網友們還要繼續加油啊,等你們把名字定好了,我們再作詩!

諸葛亮

(181年~234年),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千古名句。

韓愈

(768年~824年),焦作孟州人,“唐宋八大家”之首,我們都背過他寫的《馬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賈島

(779年~843年),家住北京不遠,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人,賈島作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成為“網紅”。他的推敲典故,盡人皆知。

盧照鄰

約636年~約680年),河北涿州人,初唐詩人,與王勃、楊炯、駱賓王同為“初唐四傑”,佳句有“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

白居易

(772年~846年),生於河南新鄭,唐代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等。

張志和給出的五個命名建議:

一渠清水,從丹江水庫流到北京,可稱它為丹京渠。

如果稱它為﹃惠民渠﹄,就會讓人們想到這一偉大工程,惠及沿線上億百姓。

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國運昌隆,還可稱它為國運渠。

紀念我們身處的這個偉大的時代,也可稱它為中華復興渠。

如果要銘記那些參與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者,則不妨稱它為禹功渠。

起名提議發出後大家紛紛獻計

從昨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將“給南水北調中線幹渠起名”的提議發佈後,很快在網路中形成熱點話題,截至發稿時記者看到,網路中關於此事的評論已逼近4000條。張志和說,期待能夠通過這種互動,給南水北調工程匹配一個最合適的“文化符號”。“紅旗渠精神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如果南水北調的故事也能形成一種精神,鼓舞我們為實現民族復興來做貢獻,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雖然我們經常說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但這只是今人的叫法,隋朝的時候北京叫涿郡,元朝叫大都,明朝才叫北京。元明清三代,尤其是明清兩代視運河為維繫國運的要務,對南方糧食的依賴,迫使他們不斷疏浚開挖運河,確保其暢通,到那個時候,這個貫穿南北的水道才有了一個統一的名字“漕河”。韓愈:漕河……聽起來不夠高大上哦。諸葛亮:對,但是這種人工渠,漕河曾經被叫得很普遍,你瞅明代,江南運河稱“浙漕”,湖廣的漕糧多順長江而下,稱長江為“江漕”,淮揚運河因多串聯湖泊而成,稱“湖漕”,過清口,直至徐州以黃河為運道,這一段稱“河漕”,山東段運河地勢較高,濟甯附近的南旺有運河屋脊之稱,在“屋脊”兩側節制閘壩數量較多,故稱閘漕;臨清至天津直沽段的運河,多為衛河下游河道,稱衛漕,直沽至通州,為古白河的下游河段,稱白漕。但當京杭大運河這個響亮的名字出來後,確實沒多少人知道漕河了。韓愈:原來如此,那京杭大運河這個高大上的名字怎麼來的呢?諸葛亮:這個你絕對想不到,京杭大運河這個名稱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才有的,來源於淮安一帶。1958年初,地方國營淮陰捲煙廠在市場上試銷“大運河牌”香煙,其外包裝“大運河”三字的上方圖案是北京天安門,下方是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京杭”的含義已寓於圖中,後來80年代他們又出過“東方奇景——京杭大運河”系列品牌香煙。1958年,江蘇省全面整治大運河,機構名稱是“江蘇省大運河工程指揮部”,還沒有正式稱“京杭大運河”,但1959年秋,淮陰地區上報專案,檔中出現了“京杭運河某某工程”的名稱。

你知道江、河叫法的來歷嗎

盧照鄰:名字好聽確實很重要,但是能否不叫渠,再大氣些,叫江或者河吧!諸葛亮:你還不知道江河的來歷呢,這哪能隨便叫?咱們中國人給水起名字一直是很講究的,我國古代對天然河道多稱“水”,《爾雅釋水》對(長)江、(黃)河、淮、濟獨流入海的四條大川,稱為“四瀆”,除了黃河都稱“水”。《水經注》詳細記述我國的大江大河等大水系,在全書中很少見到“河”字,即使像黃河,也是以“河水”來記述。因此,我國古代對河道的命名,大致為自然河道是以“水”命名。有人會說,不是有黃河、海河嗎?此處還有一個知識點,這些河流先秦一般只用一個字指稱,比如河、濟分別指代黃河、濟水,後來漢魏六朝人覺得這樣太簡單,習慣叫“×水”,到隋唐,原來叫“×水”的河流逐漸改稱為“×江”“×河”,到了明清,除少數沿襲舊稱外,基本上稱“×江”“×河”。所以比如跟南水北調工程還有交集的北京永定河,歷史上叫過“治水”“桑幹水”“盧溝河”,因其遷徙無常,俗稱“無定河”,康熙年間為使河道永久安定,造福民眾,築堤後定名為永定河。

人工渠一般是怎麼起名的

賈島:那我們修的人工渠,一般是怎麼起名的?諸葛亮:對於人工開鑿的用於灌溉或是航運的運河,以河為名的極少,一般多冠以“溝”或“渠”的名稱,比如鴻溝、邗溝、鄭國渠、靈渠、永濟渠、通濟渠等,江南地區也有以“塘”命名的,如嘉興的海鹽塘等。至於具體命名,有不少情況都是由修築者的名字命名的,比如關中鄭國渠,是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修建的;還有白渠,開鑿於西漢,是趙中大夫白公的建議,故而得名白渠,也常與原有的鄭國渠合稱鄭白渠。湖北的白起渠,是秦將白起以水代兵、水淹楚國鄢城的戰渠,故而得名。眾詩人:這麼說起名相當講究,還要做足功課呢。諸葛亮:所以此事還要集思廣益,傾聽各方意見,大家的看法多多益善。我這兒有個好消息,就在這幾天舉行的2018年河南省兩會上,有位省政協委員張志和就提出了給南水北到中線工程總幹渠起名的建議,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我們先把這個難題,交給智慧無窮的網友吧!眾詩人:那網友們還要繼續加油啊,等你們把名字定好了,我們再作詩!

諸葛亮

(181年~234年),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千古名句。

韓愈

(768年~824年),焦作孟州人,“唐宋八大家”之首,我們都背過他寫的《馬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賈島

(779年~843年),家住北京不遠,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人,賈島作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成為“網紅”。他的推敲典故,盡人皆知。

盧照鄰

約636年~約680年),河北涿州人,初唐詩人,與王勃、楊炯、駱賓王同為“初唐四傑”,佳句有“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

白居易

(772年~846年),生於河南新鄭,唐代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等。

張志和給出的五個命名建議:

一渠清水,從丹江水庫流到北京,可稱它為丹京渠。

如果稱它為﹃惠民渠﹄,就會讓人們想到這一偉大工程,惠及沿線上億百姓。

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國運昌隆,還可稱它為國運渠。

紀念我們身處的這個偉大的時代,也可稱它為中華復興渠。

如果要銘記那些參與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者,則不妨稱它為禹功渠。

起名提議發出後大家紛紛獻計

從昨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將“給南水北調中線幹渠起名”的提議發佈後,很快在網路中形成熱點話題,截至發稿時記者看到,網路中關於此事的評論已逼近4000條。張志和說,期待能夠通過這種互動,給南水北調工程匹配一個最合適的“文化符號”。“紅旗渠精神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如果南水北調的故事也能形成一種精神,鼓舞我們為實現民族復興來做貢獻,這是非常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