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滿清對漢人有個稱呼很多滿族人也用這名字,還一直被認為是貶義!

從古到今,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彼此的稱呼問題,這就像人的姓名一般,必不可少。比如古代中國,稱呼印度為身毒、天竺等,印度也稱呼中國為震旦,這就是兩個國家在各自心目中的代號。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這些稱呼也與時俱進,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有時還會融入各自民族情感的好惡,其實中國稱呼印度為天竺,反過來印度以震旦來代稱中國,這裡面沒有任何特別的感情☆禁☆色彩,只是一種很平常的稱呼,

或者說是正常的音譯。

但有時候,這種稱謂就會帶上強烈的感情☆禁☆色彩,如我們稱呼日本人為倭奴、小日本等等,裡面就帶有明顯的感情☆禁☆色彩。而日本對中國的稱呼,也是以牙還牙,曾有一段歷史時期,他們喊我們為“支那”,這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詞語。

或者說,在日本人的嘴裡,這個詞語成為了一個帶有侮辱性質的詞語,以至於後來的國民政府專門發文向日本人提出抗議。

後來二戰勝利了,中國作為戰勝國,有權要求日本從此之後不能對中國使用這樣的詞語,否則後果自負。所以直到如今,在正式的官方檔中,日本人再也不提支那這個詞語了。

其實除了日本人,在清朝的時候,滿人在稱呼漢人的時候,也發明了一個詞語,

這就是“尼堪”。很多不明真相的漢人,不知道這個詞語是什麼意思,但是當時大家都有反清複明的家仇國恨,因此潛意識地認為,這個詞語肯定不是一個什麼好詞,一定是他們對我們的一種歧視。

但事實是,這一次是我們錯怪了滿清統治者,他們使用尼堪這個稱呼,並沒有什麼歧視性的味道,只是一種再也平常不過的稱呼罷了。大家知道,滿族人是從女真人演變過來的,

而在女真人的語彙裡,早就有了這種類似的詞語,不過發音不同,後來到了滿人這裡,尼堪一詞又閃亮登場了。

對於滿人來說,尼堪的意思是相貌和漢人相似的人。最初的時候,女真或滿人和漢人的相貌之間,有著微小的差別,那些生下來卻長得像漢人的人,

滿人便發明了尼堪這個詞語來稱呼他,並且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比如努爾哈赤有一個孫子,就叫做☆禁☆愛新覺羅·尼堪,對於自己的親人都這麼使用,誰還會說這個詞語別有深意呢?後來又有人專門查閱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在這本有關滿人姓氏沿革的書中,其中使用尼堪的滿人就有四十多位,所以說這個詞語實在是太普通了。

當然,隨著後來滿人和漢人的日益融合,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時,滿人和漢人相貌上的差別幾乎消失不見了,而尼堪這個詞語也就走入了歷史的煙塵之中,被束之高閣了。

當然,隨著後來滿人和漢人的日益融合,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時,滿人和漢人相貌上的差別幾乎消失不見了,而尼堪這個詞語也就走入了歷史的煙塵之中,被束之高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