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坊子區提倡“知行合一” 積極打造研學旅行實踐基地!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坊子區以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為根本目的,提倡“知行合一”,

整合資源、因地制宜開展研學旅行,全區逐步建設一批包括自然教育、紅色教育、人文教育、科普教育在內的研學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研學旅行精品線路。

以“自然”放眼量,風物長宜。道法自然、敬畏自然、師從自然,是孩子成長中應該建立起來的人生觀之一。

九龍澗位於坊子區九龍街道,景區內溝壑縱橫,植被茂密,物種繁多,景色優美,其特色是“自然、古樸、幽雅、怪奇”——放眼放去,

植被蔥蘢、草甸開闊;凝神聆聽,泉水激蕩、鳥語花香;細細觀摩,峭壁林立、時連時分。

地形走勢蜿蜒綿長,形成三個穀、九條溝和九個澗,形狀不同,景象萬千。這裡空氣中富含負離子和花草幽香,令人身心爽悅、倍感康健。

與其相關的民間傳說很多,姜太公垂釣九龍澗就是其中之一,並被列入濰坊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此開展自然教育,可以使學生們開闊眼界、陶冶身心,同時也意識到只有遵循自然宇宙的法則,才能達到人與社會的真正和諧,才能啟發思維、成就創新。

以“紅色”立風骨,精神永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弘揚愛國精神,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視窗,它肩負著紅色革命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雙重任務,坊子炭礦博物館內一件件館藏物品,礦井體驗館中一個個真實故事,都昭示著中華兒女的崇高理想和價值追求,

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革命道德;依託濰南縣委舊址、西曹莊革命紀念館、莊龍甲烈士紀念園、玉泉窪黨性教育展館、紅色文化博物館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辦好“紅色講堂”,講好“紅色故事”。利用清明、“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節點,組織全區中小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紅色教育活動,不斷提升紅色文化精神品質與素養。

以“人文”作底蘊,一脈相承。真實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能激發愛國熱情,增強社會責任感,讓青年一代更有力量前行。

坊茨小鎮留存四大核心資源,分別是百餘棟整體格局、街巷肌理、景觀風物保存完好的德日建築,主要是以萬和樓、劉氏老宅等為代表的2060處民國建築,現存的德建火車站、膠濟鐵路和機車轉盤等組成的濰坊鐵路工業廊道和以德建礦井、採煤巷道等為代表的炭礦遺址。

小鎮境內各種功能的建築應有盡有,涉及外交、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是一個完整的“德國小鎮”,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歷史價值、建築藝術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舉辦了坊茨論壇、中國雕塑展、坊茨藝術沙龍等文化藝術活動。2014年被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2016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特色小鎮,先後接待過省內外多所中小學和高等院校的參觀學習。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瞭解小鎮的歷史,深受觸動,也深受這些百年建築的優秀設計和獨特風格的啟發,在今後的生活學習工作中必定牢記歷史、砥礪前行。

以“科普”開智慧,推陳出新。立足濰坊歡樂海底世界,打造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作為集科普教育、文化展示、休閒娛樂、演藝演出、美食購物于一體大型海洋主題公園,濰坊歡樂海底世界開展了“千人學團走進海底世界”、課外研學“海洋夢想”公開課、潛水體驗等研學活動,通過現場教學和體驗式學習的方式開發學生的智慧、啟發創新意識;突出“科技+文化+旅遊+農業”多重屬性,大力發展玉泉窪生觀光園、水墨莊園、盈豐田園綜合體、樂高農場、九龍口生態園莊等高科技農耕文化示範園區,開展特色採摘、科普教育、農耕文化體驗、手工藝品製作、書畫攝影展、文藝匯演以及各類國學典禮等極具特色的活動,在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農事活動中,體驗農耕文明,不斷增強動手能力和增長農業科技知識。

以“人文”作底蘊,一脈相承。真實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能激發愛國熱情,增強社會責任感,讓青年一代更有力量前行。

坊茨小鎮留存四大核心資源,分別是百餘棟整體格局、街巷肌理、景觀風物保存完好的德日建築,主要是以萬和樓、劉氏老宅等為代表的2060處民國建築,現存的德建火車站、膠濟鐵路和機車轉盤等組成的濰坊鐵路工業廊道和以德建礦井、採煤巷道等為代表的炭礦遺址。

小鎮境內各種功能的建築應有盡有,涉及外交、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是一個完整的“德國小鎮”,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歷史價值、建築藝術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舉辦了坊茨論壇、中國雕塑展、坊茨藝術沙龍等文化藝術活動。2014年被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2016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特色小鎮,先後接待過省內外多所中小學和高等院校的參觀學習。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瞭解小鎮的歷史,深受觸動,也深受這些百年建築的優秀設計和獨特風格的啟發,在今後的生活學習工作中必定牢記歷史、砥礪前行。

以“科普”開智慧,推陳出新。立足濰坊歡樂海底世界,打造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作為集科普教育、文化展示、休閒娛樂、演藝演出、美食購物于一體大型海洋主題公園,濰坊歡樂海底世界開展了“千人學團走進海底世界”、課外研學“海洋夢想”公開課、潛水體驗等研學活動,通過現場教學和體驗式學習的方式開發學生的智慧、啟發創新意識;突出“科技+文化+旅遊+農業”多重屬性,大力發展玉泉窪生觀光園、水墨莊園、盈豐田園綜合體、樂高農場、九龍口生態園莊等高科技農耕文化示範園區,開展特色採摘、科普教育、農耕文化體驗、手工藝品製作、書畫攝影展、文藝匯演以及各類國學典禮等極具特色的活動,在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農事活動中,體驗農耕文明,不斷增強動手能力和增長農業科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