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座不起眼的洋房,主人曾富甲一方

本紀錄片中部分資料來源自《汕頭老街》

捷興洋行舊址

捷興洋行舊址坐落在汕頭市金平區永興街112號,由當年汕頭埠的田料和顏料業大亨蔡亮于民國初期時建造,作為洋行辦公地、貨倉與居住的公寓;汕頭淪陷前夕,

在內建立防空洞;曾經輝煌無比的洋行經歷過戰爭,歷經時代變革、歲月滄桑,1978年後,蔡家的財產才逐漸由政府發還;至2017年,蔡亮于的孫子蔡澤民仍和家人居住在西樓內。

在民國時期,汕頭作為一個對外的商埠,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汕頭老市區的永興街112號,有一座老建築見證了商埠的興衰史——捷興洋行。

捷興洋行的外形是獨特的四方形結構,

有三層樓高,由洋行的老闆蔡亮如建於一戰時期。經過歲月的侵蝕,當年風光無限的捷興洋行,外牆已經變得破舊不堪,苔蘚蔓延,看上去是一座不起眼的老舊房子。

推開捷興洋行的老式的拱形大門,像穿越時空般回到了19世紀那個繁華的年代。

大樓分為東西兩面,東面是作為洋行,西面是作為居住的地方。雖然這座百年洋樓歷經滄桑,但是內部還很堅固。

屋內各種裝飾隱約可見當時的奢華裝修,樓梯扶手的木料雕刻非常精細,德國進口的大鐵床、名貴木材製成的衣櫥、法國進口的彩色玻璃。這些留傳下來的珍貴古物,正是這座洋樓背後故事的有力見證者。

在當時,曾有“明富陳慈黌,暗富捷興洋行”一說。仍住在這棟老建築裡的蔡家後人蔡澤民,說起他的祖父蔡亮如一臉自豪:蔡亮如當年是汕頭市的田料和顏料業大亨,也是捷興洋行的老闆,以代理獅馬牌肥田料為主,當時可謂富甲一方。洋行巔峰時期,曾有80多位夥計在這裡工作。

在這座老建築裡,還有當年為了抵抗日軍的炸彈而專門修建的防空洞。蔡老伯說,當年饑荒嚴重的時候,他祖父在抗戰期間曾持續8個月向災民施粥,每天施以100斤米。

在解放後,捷興洋行慢慢沒落,蔡家的財產也被充公沒收。西樓的一層曾被移用作為西元膠捲的附屬廠,東樓曾被分給多戶人家居住。

不可避免,房子也遭受過很多破壞。

之後,住在東樓的人家都逐漸搬出洋樓,這座老建築又恢復了最初的平靜。蔡老伯和他的家人,一直在這裡安靜地生活,守護著他們的家園。

這座埋沒在深巷中的老建築,慢慢被人遺忘。雖然它經歷的那個繁華盛世已經遠去,但是它至今仍矗立在這裡,是汕頭埠起落興衰最好的見證。

個人力量太難撼動時代齒輪的方向

但不能被摧毀愛和信仰

風潮起起落落,繁華與落寞更迭

守護內心淨土方能自在坦蕩

但是它至今仍矗立在這裡,是汕頭埠起落興衰最好的見證。

個人力量太難撼動時代齒輪的方向

但不能被摧毀愛和信仰

風潮起起落落,繁華與落寞更迭

守護內心淨土方能自在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