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托勒台村新氣象

村民填寫產業扶持資金使用意向。

為貧困母親發放救助金。

扶貧工作隊入戶調查。

在村裡的廣場上,婦女們在練習舞蹈。本報記者 咸文靜 通訊員 仁青措 肖玉珍 攝

寒冬臘月,沒有綠樹鮮花的點綴,高原的村莊顯得有些蕭瑟。

1月18日,記者來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鐵蓋鄉托勒台村。面朝龍羊峽庫區的狹長村莊在藍天白雲映襯下,格外安靜。白牆、民居、筆直乾淨的水泥村道構成一幅美麗和諧的畫卷。

“來,咱們再練一下。”循聲望去,

村裡的廣場上,十來個婦女伴著《家鄉姑娘》、《草原情歌》的音樂,跳著歡樂的舞蹈。雖然天氣寒冷,但每個人都跳得格外起勁兒。

“這不是快過年了嘛,正在準備節目呢!”駐村幹部羅雲在一旁笑呵呵地介紹道。在他的眼裡,這兩年,托勒台村的變化是巨大的。

原來,作為一個移民安置村,多年來,托勒台村一直以發展農業為主,漁業為輔。全村168戶中貧困戶有26戶,和周邊的村子一樣,基層設施是制約村子發展的一個短板。

“2014年,村上實施了整村推進和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建設、水利、扶貧、民政等部門一系列惠民政策資金在托勒台村‘聚合’,基礎設施大踏步地跟了上來。有了新房子、新巷子,村民也有了新面貌,組織文化活動、參與集體勞動,積極性都很高。你看,平時這廣場上連個紙屑也看不到,就好像是剛剛掃過的一樣。”

高原美麗鄉村讓托勒台村有了“高顏值”,

也讓村民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在村上經營著一家農家樂的村民張金柱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看到家鄉的變化後,就選擇了回來創業。現在不僅自己的收入翻番,節假日裡忙的時候還會雇傭村裡的人來幫忙。

“現在不是都在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嘛,在龍羊峽庫區邊搞農家樂,就是靠著村上的好風景!在家門口掙錢,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

從“走出去”再到“轉回來”,

利用村裡的資源優勢,開農家院、發展鄉村旅遊,不難看出,在城鎮化建設與鄉村旅遊業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村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當然,對於目前的托勒台村民來說,脫貧的門道還不止這些。

貧困戶焦永健因妻子患有胃病,常年在西寧治療,而孩子還在學校讀書,產業扶貧資金到位後,這家人也無法充分利用。在瞭解到這個情況後,由村幹部擔保、協調,將其一家三口的19200元扶貧資金投到養殖戶焦永剛家,並按比例進行分紅。

今年51歲的郭寶謙一家4口,母親和妻子常年生病、兒子又考上了大學,這讓家庭條件並不富裕的他愁白了頭。扶貧工作開始後,他成了村上的林管員,每個月有了1800元的收入,還能照顧家人。這樣的好政策,讓老郭感激不已。

“《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把救急紓困和內生脫貧結合起來,把發展短平快項目和培育特色產業結合起來,著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村上的“第一書記”包維興說,現在國家有這麼多惠農政策,對農村扶持這麼大,接下來,我們要結合村裡的實際,因地制宜,進一步支援村民們發展第三產業,加快脫貧致富的腳步。

將其一家三口的19200元扶貧資金投到養殖戶焦永剛家,並按比例進行分紅。

今年51歲的郭寶謙一家4口,母親和妻子常年生病、兒子又考上了大學,這讓家庭條件並不富裕的他愁白了頭。扶貧工作開始後,他成了村上的林管員,每個月有了1800元的收入,還能照顧家人。這樣的好政策,讓老郭感激不已。

“《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把救急紓困和內生脫貧結合起來,把發展短平快項目和培育特色產業結合起來,著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村上的“第一書記”包維興說,現在國家有這麼多惠農政策,對農村扶持這麼大,接下來,我們要結合村裡的實際,因地制宜,進一步支援村民們發展第三產業,加快脫貧致富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