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同樣是王室南渡,為什麼晉朝叫東晉,宋朝叫南宋?

西元317年,晉室南渡,定都建康(南京),史稱東晉。

西元1127年,宋室南渡,以臨安(杭州)為行在,史稱南宋。

兩次南渡間隔810年,但為什麼史稱晉朝南渡前後為西晉、東晉,而宋室南渡前後被稱為北宋、南宋呢?

東晉

1、這是一個我國古代經濟文化中心的變遷問題

古代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即從黃河流域移至長江流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節點,而這個節點的時間就是宋朝。

宋朝之前,我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即關中和山東(此山東是指崤山以東),

而此時的南方尚未開發完成,和北方不能相提並論。

決定天下最終走勢的是關中和山東的力量對比,“山東出相,山西出將”便是對當時的文化格局的概括。

周滅商,是關中戰勝山東。

秦滅山東六國,同樣是關中戰勝山東。

秦滅六國

劉邦滅項羽,與秦滅六國相同,以關中戰勝山東。

劉邦戰勝項羽

唐朝的一統天下,關鍵不在南方,在李世民對戰王世充和竇建德,依然是關中與山東的對決。

宋朝之前的歷史,是長安和洛陽的雙城記,長安代表關中,洛陽代表山東,天下的格局是東西逐鹿。

宋朝之後,從南宋開始我國的經濟文化中心轉移至長江中下游地區,單獨的關中和山東均無法與南方抗衡,於是東西對峙變成了南北爭鋒。

北宋的開封和南宋的杭州是分界點,從此之後的中國歷史,是北京和南京的雙城記,北京代表北方,南京代表南方,天下的格局是南北爭鋒。

南宋

而關中與山東對戰的格局從此消失,西安和洛陽從此退出一線城市,再也沒有成為過重要政權的首都。

元滅宋,定都北京。

明滅元,定都南京,隨即朱棣造反成功,重新定都北京。

清滅明,定都北京。

民國滅清,定都南京,隨即袁世凱就把首都遷回了北京。

大明光復燕雲

因此,晉朝時期以洛陽為中心,稱漢水流域荊州為南,稱淮河流域即徐州和揚州為東,建康屬於揚州,遷都建康自然是東晉。

宋朝時期的天下,以洛陽為中心的傳統觀念被以淮、漢中間地帶為界的“南北”地理觀念所取代,宋室南遷,自然是南宋。

2、一個有趣的現象

以東、西區分的王朝均曾是大一統王朝。

周朝是第一個冠以方位分為兩段的王朝,以西周、東周區分首都遷徙前後的王朝成為之後的模版。

其中漢朝是第二個以東、西方位區分為兩段的王朝,也是唯一的一個兩段都是大一統的王朝。

晉朝是第三個以東、西方位區分為兩段的王朝,西晉雖然短暫,卻也是大一統。

之後便是五胡十六國,十六國時期有許多的燕,許多的涼、秦,但沒有以“東”來區分的政權。

燕國有前燕、後燕、西燕、北燕、南燕,燕國始終位於山東地區,但沒有東燕。

涼國有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沒有東涼。

秦有前秦、後秦、西秦,沒有東秦。

十六國

再然後是南北朝時期,此時有北魏分為西魏和東魏的短暫歷史時期,可以算一個例外。

北宋和南宋的稱呼,習稱南北,不稱東西,最初可能是循南北朝之例,宋遼之間,國書便以南北朝相稱。

南、北是割據,而東、西則不是。

綜上,東、西晉的稱謂猶如周秦漢輝煌時代的餘暉,而南、北宋的稱謂則代表了新時代的到來。

以西周、東周區分首都遷徙前後的王朝成為之後的模版。

其中漢朝是第二個以東、西方位區分為兩段的王朝,也是唯一的一個兩段都是大一統的王朝。

晉朝是第三個以東、西方位區分為兩段的王朝,西晉雖然短暫,卻也是大一統。

之後便是五胡十六國,十六國時期有許多的燕,許多的涼、秦,但沒有以“東”來區分的政權。

燕國有前燕、後燕、西燕、北燕、南燕,燕國始終位於山東地區,但沒有東燕。

涼國有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沒有東涼。

秦有前秦、後秦、西秦,沒有東秦。

十六國

再然後是南北朝時期,此時有北魏分為西魏和東魏的短暫歷史時期,可以算一個例外。

北宋和南宋的稱呼,習稱南北,不稱東西,最初可能是循南北朝之例,宋遼之間,國書便以南北朝相稱。

南、北是割據,而東、西則不是。

綜上,東、西晉的稱謂猶如周秦漢輝煌時代的餘暉,而南、北宋的稱謂則代表了新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