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寒|你新一年的運氣由此開始!

本文整理編輯:道德知音論壇 , 德慧智國學教育網站 ,德慧智國學線上書院提供支援!

一、大寒簡述

(一)大寒的時與度

大寒黃經度數

大寒度數信:以十二月中為週期律中的空間之度和時間之數,以智德能量之氣依時而至為信

陽曆時間:2018年1月20日11時08分58秒;每年1月19日到21日期間

黃道位置:太陽到達黃經300度

節氣序列: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24個節氣,

實為第3個

前後節氣:小寒、大寒、立春

大寒,應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但是自漢朝以後就變成了“小寒大寒,一年過完”的排序,並以立春前後的春節期為一年辭舊迎新的起始點。

《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曰:“大寒為中者,

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易稽覽圖》曰:“冬至之後三十日極寒。”《孝經緯》曰:“小寒後十五日鬥指醜,為大寒,至此栗烈極矣。律大呂,呂者,拒也,言陽氣欲出,陰拒之也。”它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將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也就是我們講的週期律。

(二)大寒天氣與氣候

小寒與大寒期間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大寒時節寒潮南下頻繁,

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以及海上運輸等部門需要特別注意及早採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週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理時,常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現象。近代氣象觀測記錄雖然表明,

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通常的年份大寒節氣,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而西北高原山地降水依然不多。

好在即使是華南地區,越冬作物在這段時間的耗水量也較小,農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並不突出。而且,“苦寒勿怨天雨雪,雪來遺到明年麥”,多降點雨雪,對於來年的農業生產是很有好處的。在雨雪稀少的情況下,不同地區就得按照不同的耕作習慣和條件,適時進行澆灌。

二、大寒民俗文化

(一)大寒迎年

大寒節氣的時間,往往與歲末相重合。因此,只要大寒節氣一到基本上就直奔春節了。緊跟著的下一個節氣就是立春。雖然立春時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年前立春,另外一種就是在年後立春,但一般情況下,大寒都被人們認為是春節前的最後一個節氣,所以叫作大寒迎年。在這樣喜慶的氣氛中,人們已經開始為過年而奔波,趕年集、置辦年貨,書寫春聯,準備好各種祭祀用的供品,進行裡裡外外的大掃除等等。在農村和城市的一些家庭中,祭祀祖先是必不可少的儀式,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安康幸福。

(二)尾牙祭

傳統習俗中,將漢族民間祭拜土地公公的儀式稱之為“牙”。過去,在農曆每個月的初二日和十六日,做生意的人都必須準備好香枝與紙錢等祭品,用來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而祭拜之後的菜肴則可以分給家人或員工等打牙祭,因此也將這個儀式叫作“做牙”;農曆的二月初二日是頭牙,臘月十六日則是尾牙。尾牙與頭牙一樣,都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流傳至今,“尾牙祭”大多都演變成了企事業單位到年終時都要組織舉辦的“年會”,全體員工在一起聚餐吃飯、總結展望、互祝相慶是重要的環節,很多時候還要開晚會、獎勵先進、贈送獎品,犒勞員工們一年的辛勤付出。

(三)祭灶節

臘月二十三日為祭灶節。傳說灶神是被玉皇大帝派到凡間,監察每家每戶人們平時善惡的神,會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奏報民情,以便於讓玉皇大帝進行賞罰。因此民間在送灶時,人們往往會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好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清水、料豆、秣草是為灶王飛升到天庭時坐騎的備料。在祭灶時,人們還要把糖融化,以便於塗抹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灶王爺就不會在玉皇大帝面前講壞話了。在灶神像兩側的對聯上也常常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好話。另外,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除夕夜,灶王爺還會與諸神一起來到人間過年,於是在大年初一的早日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所以民間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的說法。在年前的集市上,有很多賣年畫的小攤,都有灶王爺的畫像,以便於在“接灶”儀式中進行張貼。(編者注:此處傳說內容供民俗文化研究之用,以展現民俗文化的全貌。)

(四)芝麻秸

(五)糯米飯

大寒節氣一到,廣東地區的人們必吃糯米飯。傳統中醫學認為,糯米味甘、性溫,比普通大米的含糖量高,經常食用糯米可以起到禦寒、滋補的效用。糯米飯可以暖胃養胃、補益氣血,熱氣騰騰的糯米飯最適合在寒冷的冬天吃,吃完後渾身上下都會感到暖呼呼,非常舒服。而很多富貴人家中在大寒飲食上的講究更加細緻,會配伍一些發散的佐料。因為大寒節氣與立春節氣相交接,所以在大寒時節應該將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而多添加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這樣有助於更好地適應將來春天萬物升發的氣機。

五色糯米飯

三、大寒的正善治養生

意識心念是生命的主宰者,“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心志正確而且善於克服妄意時,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因此,在大寒時節,當天地之間的陰炁(氣)進入極致之時,我們更應當安心養性、怡神斂氣,保持心境平和、心情舒暢,不讓意識中的六欲和心中智識內的七情擾亂身體內閉藏的陽炁,真實地做到內部五種陰志不動,五賊不生,實現“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

意識在大腦皮層的工作區域

(一)身識養生

1.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期間確保充足的睡眠時間,對常人養生獲得天德陽性能量尤為重要。在起居方面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炁(氣),晚起則是為了養陰炁(氣)。

2.出門:防寒防風

“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大寒時節手腳易凍,尤其應注意防寒保暖,出門要戴上帽子、圍脖與手套。大寒時節還須防風吹襲,“頭乃諸陽之會”,頭部是人體陽炁(氣)的彙聚之處,在寒冷的冬天,頭部吹風,極易導致陽炁(氣)折損,所以在冬季最冷的大寒時節,不論男女老少出門一定要帶上帽子,保護頭部。

3.運動:日出後運動

冬季預防寒害凍害的發生,適當運動是良好的方法。大寒時節如要進行室外運動,則要等到日出後才可以出門。室外寒冷,可以選擇室內運動。大寒時節可以加強太極修身、梅花韻拍操、經絡韻拍操的鍛煉,還可以進行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籃球、羽毛球等體育鍛煉,運動強度不宜過度劇烈,不可運動至大汗淋漓,避免擾動陽炁(氣)。

4.生活:睡前泡腳

寒從腳下起,冷從腿上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對於預防凍腳和防病保健都有益處。大寒時節睡前泡泡腳,防寒防病睡得好,可以使用驅寒、風、濕及補充陽炁(氣)的中草藥來泡腳,特別是那些愛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覺之前,更應該泡腳。

5、靈劍子導引法

十二月:以兩手聳上,極力三五遍。去脾臓諸疾不安。

6、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大寒

大寒坐功圖勢

運:主厥陰初氣。

時:配足太陰脾濕土。

坐功:每日子、丑時,兩手向後,踞床跪坐,一足直伸,一足用力,左右各三五度,叩齒,漱咽,吐納。即:每天23時~次日淩晨3時,單腿跪坐,即一腿前伸,另一腿跪在床上,前腳掌著地,臀部坐在後腳腳後跟上,上體後仰,以兩臂分別在身後左右側撐地,指尖朝向斜後方,身體重心後移,再前移。兩腿互相交換進行,左右各十五次。然後,叩齒、咽津、吐納。

主治:經絡蘊積諸氣,舌根強痛、體不能動搖或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尻陰臑胻足背痛、腹脹、腸鳴、食泄不化、足不收行、九竅不通、足胻腫、苦水脹滿。

(二)口識養生

大寒的飲食應以保陰潛陽為原則。減鹹增苦以養心炁(氣),使腎炁(氣)堅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炁(氣),燥熱之物不可過多食用。

1.大寒宜食

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油菜、菠菜等。一般年份的大寒都適逢春節,這期間很多家庭都會準備豐富的過年應節食物,此時要注意避免饑飽失調與暴飲暴食,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對脾胃主動進行調理與養護。

2.養生粥品

山藥黑芝麻粥:

原料:大米100克,山藥150克,黑芝麻20克。輔料:冰糖20克。

做法:(1)戴上手套將山藥清洗乾淨,刮掉外皮,切成滾刀小塊。(2)大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煮30分鐘。(3)將山藥和黑芝麻放入鍋中,輕輕劃散,繼續煮至米粒開花、山藥軟爛。(4)最後調入冰糖煮至融化即可。

功效:具有益脾補腎,滋陰潤燥的功效,適用於動脈硬化、體弱多病、鬚髮早白、便秘等症狀。

遠志棗仁粥:

原料:遠志15克,炒酸棗仁10克,粳米85克。

做法: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煮,加入洗淨的遠志、酸棗仁,繼續煮成粥。

食用方法:每晚睡前做夜宵食用。

功效:具有寧心安神,交通心腎、滋陰養血安神的功效。

龍眼紅糖粥:

原料:龍眼肉30克,粳米150克,紅糖適量。

做法:(1)龍眼肉用溫水浸泡片刻。(2)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煮,加入龍眼肉、紅糖,小火微沸至米爛、湯稠,表面有粥油形成即可。

食用方法:晨起空腹及睡前各服食一次。

功效:此粥具有大補氣血、開胃益脾、養氣安神、補虛療損之功效。適用於心脾虛損、頭昏失眠、貧血健忘、心慌氣短、神經衰弱等症。

注意:痰濕中滿及外感高熱者,不宜食用。

3.大寒吃八寶飯

原料: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蓮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0克。

做法: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用清水洗淨,浸泡2小時,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適量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養血安神,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我們在《立冬》篇講過,治事修身,不僅僅要逢時令而進行食補,更需要及時地重視精炁神在四時之度中的適時補充與壯實,只有這樣才稱得上是最完善的修身與治事。但這並不是說食補不重要。有些人可能對於飲食養生不屑一顧,以為自己不需要這些東西。實際上這與吃藥一樣,要有福,才有這些東西吃;要是沒福,還真沒辦法吃到,所以不要小看。我們在《要略》一書中介紹過,藥分為內藥和外藥,當內藥還沒成功的時候,就不要過早地離開外藥。包括西醫那種並不是十分完美的外藥,都是可以靈活準確地運用的。而中藥更是古代聖人們煉外丹藥的原材料,裡面有很多好東西。如果有條件就要適當地吃,準確地吃,這樣就是在服用外藥,服用外丹(藥),所以要重視起來。現在很多老年人容易出現高血壓等“三高”症狀,以及心腦血管問題,嚴重影響了生命品質,實際上都是因為命體的品質差,既少了內藥,也沒有外藥的及時幫助和補充,才會出現諸多嚴重的情況。所以說“有福之人常吃藥”。研究了中國傳統文化以後就會知道,這是指的有福之人既要服食內藥,同時也要服食外藥。(編者注:藥,古為藥,是指自然界的草木之炁,它們所含的物相成分與質象能量,能夠使人擺脫痛苦,恢復快樂。延伸而言,一切能使人心身保持愉悅快樂,遠離痛苦憂愁的物相、質象能量,都能稱其為藥。因此中國古代在修身內求的基本原則上將藥分為兩大類,稱之為內藥、外藥。)

其實,食材當中有很多藥,像遠志、山藥、棗仁、龍眼就是藥。實際上大米、小米、赤小豆、薏米、桂圓、枸杞、大棗等也都是藥。

四、大寒物候

(一)大寒花信

《荊楚歲時記》:大寒三信,瑞香,蘭花,山礬。

瑞香,蘭花,山礬

花信現象,說明宇宙自然陰升陽降的氣運變化,既不會姍姍遲至,也不會提前而到。這裡面的能量流常常是嚴格恪守度數信,而不離信儀之規。

(二)大寒三候

大寒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大寒三候中,前二候仍然全息性地反映出天陽索于地陰的重要特徵,(編者注:天陽索于地陰,指冬至以後,天陽能量下降,地殼內的陽炁開始上升,所展現的天地之間天德下降,地炁生升的天德地炁能量交換的過程。)以羽類的生理活動變化,表徵出天德陽能量的逐步加強,而天刑能量則在做最後的堅守而逐步消退,質象變化通過物相表像出其中的變化;(編者注:老子《德道經》第五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黃帝四經》指出,“天執一明三定二。”《易經》中亦指出:“一陰一陽之謂道”。“德一”能量根據質象空間層級的不同,分為未樸散的德一能量和樸散為仁、義、禮、智、信五德子系統的天陽能量,後者也就形成了五對陰陽屬性:陽性五德能量與陰性五刑能量。天地通過一陽一陰兩種能量,實現能量的交換;經過五種能量變化的交替推運,對萬物實現無為而治的治理。對於地球萬物而言,天德能量具有陽和溫煦畜(音xù)養的特性,它本身並不存在刑罰而只是正向地賜予,對萬物慈愛無比,一視同仁,老子說“道生之,而德畜(音xù)之。”萬物對天德能量具有自覺的熱愛性,主動趨附於天德強大的凝聚力。天刑能量的屬性是陰性能量,具有促敗摧毀功能,使天德能量變空虛。老子《德道經》第三章告訴我們:“反也者,道之動也”。天刑能量具有刑罰與制約的作用性,從相反方向,促成事物成功。天刑能量與天德能量相伴生,陰陽互根,萬物才能夠生滅交替。當人們違背天德能量的規律、法則、秩序時,就會與天刑親近而被懲罰。失德而親近天刑能量的人,由於身內的精炁(氣)神被天刑能量反奪而會喪失,就會對身內性命產生禍患。人類只有主動修身明德,敞開自己的心與身,抱道而行,融於天德而進,逢善必行。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使德與善和德與道同頻,這樣必然能遠離天刑而不斷獲得天德正能量,天刑能量就會被淨化或者遠離身心。)第三候則是表徵地陰能量的最高峰值期在做最後的表演,通過天地陰陽升降承載物之“水”的“水澤腹堅”而體現出來。天陽以水之炁為載體,攜帶陽性能量下降於地,而地陰也以水為載體,用物相水的“腹堅”表達陰寒最後的堅守。這種陽中藏陰、陰堅受陽的氣運變化給修身治事實踐者的啟迪性,具有極大的教益。(編者注:傳統道德根文化認為,人身是一小宇宙,當外環境的天地自然變化時,人的身體內部也會相應的產生變化。當人身體內的變化與外環境天地變化相應時,就能產生“順四時之度,而民不有疾”的效果。當人因後天意識非善非正的形成與固化後,身體不能與天地外環境同頻,而成為現代人亞健康和各種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

雞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

一候雞乳:臨卦,六四。《周易·臨卦》爻辭:“至臨,無咎。”《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四爻動,卦變歸妹。震伏巽為雞。互坎為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雞乳。育也,馬氏曰:雞木畜,麗于陽而有形,故乳在立春節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初候,雞乳,雞,水畜也,得陽氣而卵育,故雲乳。”(編者注:冬至始,一陽生,是為複卦。大寒開始,進入臨卦期。)

大寒節氣以後便可以開始孵化小雞了。孵化小雞的正常時間是21天,有時會相差幾個或是十幾個小時。最早從這個時間點開始,人工孵雞也就可以進行了。

二候征鳥厲疾:臨卦,六五。《周易·臨卦》爻辭:“知臨,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五爻動,卦變節。互艮為鳥。艮覆震,震為征;震迅,故曰厲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鷹隼之屬,殺氣盛極,故猛厲迅疾而善於擊也。”

征鳥,征,伐也,殺伐之鳥。上圖中捕捉到了一隻大雕飛速撲向冰雪中的一隻小老鼠的瞬間。此時,鷹隼之類征鳥的捕食能力處在極強的狀態當中,它們盤旋在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來補充身體能量以抵禦嚴寒。

三候水澤腹堅:臨卦,上六。《周易·臨卦》爻辭:“敦臨,吉,無咎。”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上爻動,坤變為艮。艮為腹,一說坤為腹。艮伏兌,兌為水澤,一說坤為水澤。艮為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陽氣未達,東風未至,故水澤正結而堅。”“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則徹上下皆凝,故雲腹堅,腹猶內也”。

在大寒節氣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節選自熊春錦先生著《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冬》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117-3188-3。

本文整理編輯:道德知音論壇 , 德慧智國學教育網站 ,德慧智國學線上書院提供支援!

如有轉載,請保持圖片與文字內容原樣,勿擅自編輯,並須注明書名、作者與出版社。

緊跟著的下一個節氣就是立春。雖然立春時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年前立春,另外一種就是在年後立春,但一般情況下,大寒都被人們認為是春節前的最後一個節氣,所以叫作大寒迎年。在這樣喜慶的氣氛中,人們已經開始為過年而奔波,趕年集、置辦年貨,書寫春聯,準備好各種祭祀用的供品,進行裡裡外外的大掃除等等。在農村和城市的一些家庭中,祭祀祖先是必不可少的儀式,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安康幸福。

(二)尾牙祭

傳統習俗中,將漢族民間祭拜土地公公的儀式稱之為“牙”。過去,在農曆每個月的初二日和十六日,做生意的人都必須準備好香枝與紙錢等祭品,用來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而祭拜之後的菜肴則可以分給家人或員工等打牙祭,因此也將這個儀式叫作“做牙”;農曆的二月初二日是頭牙,臘月十六日則是尾牙。尾牙與頭牙一樣,都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流傳至今,“尾牙祭”大多都演變成了企事業單位到年終時都要組織舉辦的“年會”,全體員工在一起聚餐吃飯、總結展望、互祝相慶是重要的環節,很多時候還要開晚會、獎勵先進、贈送獎品,犒勞員工們一年的辛勤付出。

(三)祭灶節

臘月二十三日為祭灶節。傳說灶神是被玉皇大帝派到凡間,監察每家每戶人們平時善惡的神,會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奏報民情,以便於讓玉皇大帝進行賞罰。因此民間在送灶時,人們往往會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好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清水、料豆、秣草是為灶王飛升到天庭時坐騎的備料。在祭灶時,人們還要把糖融化,以便於塗抹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灶王爺就不會在玉皇大帝面前講壞話了。在灶神像兩側的對聯上也常常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好話。另外,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除夕夜,灶王爺還會與諸神一起來到人間過年,於是在大年初一的早日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所以民間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的說法。在年前的集市上,有很多賣年畫的小攤,都有灶王爺的畫像,以便於在“接灶”儀式中進行張貼。(編者注:此處傳說內容供民俗文化研究之用,以展現民俗文化的全貌。)

(四)芝麻秸

(五)糯米飯

大寒節氣一到,廣東地區的人們必吃糯米飯。傳統中醫學認為,糯米味甘、性溫,比普通大米的含糖量高,經常食用糯米可以起到禦寒、滋補的效用。糯米飯可以暖胃養胃、補益氣血,熱氣騰騰的糯米飯最適合在寒冷的冬天吃,吃完後渾身上下都會感到暖呼呼,非常舒服。而很多富貴人家中在大寒飲食上的講究更加細緻,會配伍一些發散的佐料。因為大寒節氣與立春節氣相交接,所以在大寒時節應該將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而多添加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這樣有助於更好地適應將來春天萬物升發的氣機。

五色糯米飯

三、大寒的正善治養生

意識心念是生命的主宰者,“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心志正確而且善於克服妄意時,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因此,在大寒時節,當天地之間的陰炁(氣)進入極致之時,我們更應當安心養性、怡神斂氣,保持心境平和、心情舒暢,不讓意識中的六欲和心中智識內的七情擾亂身體內閉藏的陽炁,真實地做到內部五種陰志不動,五賊不生,實現“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

意識在大腦皮層的工作區域

(一)身識養生

1.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期間確保充足的睡眠時間,對常人養生獲得天德陽性能量尤為重要。在起居方面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炁(氣),晚起則是為了養陰炁(氣)。

2.出門:防寒防風

“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大寒時節手腳易凍,尤其應注意防寒保暖,出門要戴上帽子、圍脖與手套。大寒時節還須防風吹襲,“頭乃諸陽之會”,頭部是人體陽炁(氣)的彙聚之處,在寒冷的冬天,頭部吹風,極易導致陽炁(氣)折損,所以在冬季最冷的大寒時節,不論男女老少出門一定要帶上帽子,保護頭部。

3.運動:日出後運動

冬季預防寒害凍害的發生,適當運動是良好的方法。大寒時節如要進行室外運動,則要等到日出後才可以出門。室外寒冷,可以選擇室內運動。大寒時節可以加強太極修身、梅花韻拍操、經絡韻拍操的鍛煉,還可以進行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籃球、羽毛球等體育鍛煉,運動強度不宜過度劇烈,不可運動至大汗淋漓,避免擾動陽炁(氣)。

4.生活:睡前泡腳

寒從腳下起,冷從腿上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對於預防凍腳和防病保健都有益處。大寒時節睡前泡泡腳,防寒防病睡得好,可以使用驅寒、風、濕及補充陽炁(氣)的中草藥來泡腳,特別是那些愛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覺之前,更應該泡腳。

5、靈劍子導引法

十二月:以兩手聳上,極力三五遍。去脾臓諸疾不安。

6、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大寒

大寒坐功圖勢

運:主厥陰初氣。

時:配足太陰脾濕土。

坐功:每日子、丑時,兩手向後,踞床跪坐,一足直伸,一足用力,左右各三五度,叩齒,漱咽,吐納。即:每天23時~次日淩晨3時,單腿跪坐,即一腿前伸,另一腿跪在床上,前腳掌著地,臀部坐在後腳腳後跟上,上體後仰,以兩臂分別在身後左右側撐地,指尖朝向斜後方,身體重心後移,再前移。兩腿互相交換進行,左右各十五次。然後,叩齒、咽津、吐納。

主治:經絡蘊積諸氣,舌根強痛、體不能動搖或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尻陰臑胻足背痛、腹脹、腸鳴、食泄不化、足不收行、九竅不通、足胻腫、苦水脹滿。

(二)口識養生

大寒的飲食應以保陰潛陽為原則。減鹹增苦以養心炁(氣),使腎炁(氣)堅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炁(氣),燥熱之物不可過多食用。

1.大寒宜食

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油菜、菠菜等。一般年份的大寒都適逢春節,這期間很多家庭都會準備豐富的過年應節食物,此時要注意避免饑飽失調與暴飲暴食,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對脾胃主動進行調理與養護。

2.養生粥品

山藥黑芝麻粥:

原料:大米100克,山藥150克,黑芝麻20克。輔料:冰糖20克。

做法:(1)戴上手套將山藥清洗乾淨,刮掉外皮,切成滾刀小塊。(2)大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煮30分鐘。(3)將山藥和黑芝麻放入鍋中,輕輕劃散,繼續煮至米粒開花、山藥軟爛。(4)最後調入冰糖煮至融化即可。

功效:具有益脾補腎,滋陰潤燥的功效,適用於動脈硬化、體弱多病、鬚髮早白、便秘等症狀。

遠志棗仁粥:

原料:遠志15克,炒酸棗仁10克,粳米85克。

做法: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煮,加入洗淨的遠志、酸棗仁,繼續煮成粥。

食用方法:每晚睡前做夜宵食用。

功效:具有寧心安神,交通心腎、滋陰養血安神的功效。

龍眼紅糖粥:

原料:龍眼肉30克,粳米150克,紅糖適量。

做法:(1)龍眼肉用溫水浸泡片刻。(2)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煮,加入龍眼肉、紅糖,小火微沸至米爛、湯稠,表面有粥油形成即可。

食用方法:晨起空腹及睡前各服食一次。

功效:此粥具有大補氣血、開胃益脾、養氣安神、補虛療損之功效。適用於心脾虛損、頭昏失眠、貧血健忘、心慌氣短、神經衰弱等症。

注意:痰濕中滿及外感高熱者,不宜食用。

3.大寒吃八寶飯

原料: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蓮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0克。

做法: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用清水洗淨,浸泡2小時,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適量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養血安神,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我們在《立冬》篇講過,治事修身,不僅僅要逢時令而進行食補,更需要及時地重視精炁神在四時之度中的適時補充與壯實,只有這樣才稱得上是最完善的修身與治事。但這並不是說食補不重要。有些人可能對於飲食養生不屑一顧,以為自己不需要這些東西。實際上這與吃藥一樣,要有福,才有這些東西吃;要是沒福,還真沒辦法吃到,所以不要小看。我們在《要略》一書中介紹過,藥分為內藥和外藥,當內藥還沒成功的時候,就不要過早地離開外藥。包括西醫那種並不是十分完美的外藥,都是可以靈活準確地運用的。而中藥更是古代聖人們煉外丹藥的原材料,裡面有很多好東西。如果有條件就要適當地吃,準確地吃,這樣就是在服用外藥,服用外丹(藥),所以要重視起來。現在很多老年人容易出現高血壓等“三高”症狀,以及心腦血管問題,嚴重影響了生命品質,實際上都是因為命體的品質差,既少了內藥,也沒有外藥的及時幫助和補充,才會出現諸多嚴重的情況。所以說“有福之人常吃藥”。研究了中國傳統文化以後就會知道,這是指的有福之人既要服食內藥,同時也要服食外藥。(編者注:藥,古為藥,是指自然界的草木之炁,它們所含的物相成分與質象能量,能夠使人擺脫痛苦,恢復快樂。延伸而言,一切能使人心身保持愉悅快樂,遠離痛苦憂愁的物相、質象能量,都能稱其為藥。因此中國古代在修身內求的基本原則上將藥分為兩大類,稱之為內藥、外藥。)

其實,食材當中有很多藥,像遠志、山藥、棗仁、龍眼就是藥。實際上大米、小米、赤小豆、薏米、桂圓、枸杞、大棗等也都是藥。

四、大寒物候

(一)大寒花信

《荊楚歲時記》:大寒三信,瑞香,蘭花,山礬。

瑞香,蘭花,山礬

花信現象,說明宇宙自然陰升陽降的氣運變化,既不會姍姍遲至,也不會提前而到。這裡面的能量流常常是嚴格恪守度數信,而不離信儀之規。

(二)大寒三候

大寒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大寒三候中,前二候仍然全息性地反映出天陽索于地陰的重要特徵,(編者注:天陽索于地陰,指冬至以後,天陽能量下降,地殼內的陽炁開始上升,所展現的天地之間天德下降,地炁生升的天德地炁能量交換的過程。)以羽類的生理活動變化,表徵出天德陽能量的逐步加強,而天刑能量則在做最後的堅守而逐步消退,質象變化通過物相表像出其中的變化;(編者注:老子《德道經》第五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黃帝四經》指出,“天執一明三定二。”《易經》中亦指出:“一陰一陽之謂道”。“德一”能量根據質象空間層級的不同,分為未樸散的德一能量和樸散為仁、義、禮、智、信五德子系統的天陽能量,後者也就形成了五對陰陽屬性:陽性五德能量與陰性五刑能量。天地通過一陽一陰兩種能量,實現能量的交換;經過五種能量變化的交替推運,對萬物實現無為而治的治理。對於地球萬物而言,天德能量具有陽和溫煦畜(音xù)養的特性,它本身並不存在刑罰而只是正向地賜予,對萬物慈愛無比,一視同仁,老子說“道生之,而德畜(音xù)之。”萬物對天德能量具有自覺的熱愛性,主動趨附於天德強大的凝聚力。天刑能量的屬性是陰性能量,具有促敗摧毀功能,使天德能量變空虛。老子《德道經》第三章告訴我們:“反也者,道之動也”。天刑能量具有刑罰與制約的作用性,從相反方向,促成事物成功。天刑能量與天德能量相伴生,陰陽互根,萬物才能夠生滅交替。當人們違背天德能量的規律、法則、秩序時,就會與天刑親近而被懲罰。失德而親近天刑能量的人,由於身內的精炁(氣)神被天刑能量反奪而會喪失,就會對身內性命產生禍患。人類只有主動修身明德,敞開自己的心與身,抱道而行,融於天德而進,逢善必行。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使德與善和德與道同頻,這樣必然能遠離天刑而不斷獲得天德正能量,天刑能量就會被淨化或者遠離身心。)第三候則是表徵地陰能量的最高峰值期在做最後的表演,通過天地陰陽升降承載物之“水”的“水澤腹堅”而體現出來。天陽以水之炁為載體,攜帶陽性能量下降於地,而地陰也以水為載體,用物相水的“腹堅”表達陰寒最後的堅守。這種陽中藏陰、陰堅受陽的氣運變化給修身治事實踐者的啟迪性,具有極大的教益。(編者注:傳統道德根文化認為,人身是一小宇宙,當外環境的天地自然變化時,人的身體內部也會相應的產生變化。當人身體內的變化與外環境天地變化相應時,就能產生“順四時之度,而民不有疾”的效果。當人因後天意識非善非正的形成與固化後,身體不能與天地外環境同頻,而成為現代人亞健康和各種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

雞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

一候雞乳:臨卦,六四。《周易·臨卦》爻辭:“至臨,無咎。”《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四爻動,卦變歸妹。震伏巽為雞。互坎為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雞乳。育也,馬氏曰:雞木畜,麗于陽而有形,故乳在立春節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初候,雞乳,雞,水畜也,得陽氣而卵育,故雲乳。”(編者注:冬至始,一陽生,是為複卦。大寒開始,進入臨卦期。)

大寒節氣以後便可以開始孵化小雞了。孵化小雞的正常時間是21天,有時會相差幾個或是十幾個小時。最早從這個時間點開始,人工孵雞也就可以進行了。

二候征鳥厲疾:臨卦,六五。《周易·臨卦》爻辭:“知臨,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五爻動,卦變節。互艮為鳥。艮覆震,震為征;震迅,故曰厲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鷹隼之屬,殺氣盛極,故猛厲迅疾而善於擊也。”

征鳥,征,伐也,殺伐之鳥。上圖中捕捉到了一隻大雕飛速撲向冰雪中的一隻小老鼠的瞬間。此時,鷹隼之類征鳥的捕食能力處在極強的狀態當中,它們盤旋在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來補充身體能量以抵禦嚴寒。

三候水澤腹堅:臨卦,上六。《周易·臨卦》爻辭:“敦臨,吉,無咎。”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上爻動,坤變為艮。艮為腹,一說坤為腹。艮伏兌,兌為水澤,一說坤為水澤。艮為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陽氣未達,東風未至,故水澤正結而堅。”“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則徹上下皆凝,故雲腹堅,腹猶內也”。

在大寒節氣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節選自熊春錦先生著《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冬》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117-3188-3。

本文整理編輯:道德知音論壇 , 德慧智國學教育網站 ,德慧智國學線上書院提供支援!

如有轉載,請保持圖片與文字內容原樣,勿擅自編輯,並須注明書名、作者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