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邦“斬蛇起義”的理論:“赤帝子殺死白帝子”到底是什麼?

秦朝末年,當時只是亭長的劉邦帶著一批囚犯在芒碭山中逃亡。沒想到遇到一條大蛇攔路。當時已經酒醉的劉邦拔劍將大蛇斬為兩段。據說在劉邦走後,那條大蛇所在的地方出現了一個老夫人邊哭邊說:“吾子白帝子也,

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

這個故事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斬蛇起義”,輝煌的大漢朝從此發端的,不過很多學者認為這個故事可能是劉邦集團故意編造的。而本鬼認為在當時的自然環境下,

劉邦走野路碰上條蛇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但後面那個“白帝子、赤帝子”就可能是編造的了。

不過自古以來編造這種故事的人一定有他們的目的,那麼劉邦集團編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呢?

春秋戰國時期,除了“儒墨道法”四大顯學之外,陰陽家堪稱最著名的學派之一。

如今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的“五行學說”在陰陽家手中正式成型的。

“五行學說”的主要內容就是以“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為基礎,構建了以“五行相生相剋”與“五行對應”為主的思想哲學體系,進而解釋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各種問題。

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對應

大約在戰國中後期,陰陽家根據“五行學說”正式提出了“五行德運說”。該學說認為:歷史上的每個朝代都有相對應的“五行德運”;既然五行是相生相剋、不斷迴圈,

那麼朝代也就會根據“德運”更迭,因此才會出現“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現象。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秦帝國。不過秦帝國因為太過於新穎,當時很多人、尤其是六國的舊民並不認為秦帝國是“合法”的。

為了證明秦帝國的合法性,秦始皇接受了“五行德運說”並宣稱“周為火德、秦為水德”,因此秦朝取代周朝是完全正當的。

因為秦朝自稱為“水德”,所以秦朝崇尚黑色和數字“六”(代表水的數字)。秦始皇的服飾、秦朝百官的服飾、秦軍的服飾、秦朝宮殿的主色調都是黑色。另外,秦朝天下分為三十六(六六)郡、冠冕高六寸、車軌長六尺等等。

後來的漢朝為了給自己取代秦朝尋找合法性,也接受了“五行德運說”。既然秦朝為“水德”,漢朝就自稱為“土德”。“金為白”、“金生水”,所以“白帝子”指的是“水”,也就是秦;“火為紅(赤)”、“火生土”,所以“赤帝子”指的是“土”,也就是漢。

赤帝子

“斬蛇起義”故事中的“赤帝子殺死白帝子”實際上在宣揚“土德”的漢高祖劉邦將要打倒取代“水德”的秦朝。而這樣一個內涵深刻的“五行德運”故事明顯不是當時連書都沒讀過幾本的劉邦能想出來的,肯定是後來西漢的史官的“春秋筆法”。

另外,秦朝天下分為三十六(六六)郡、冠冕高六寸、車軌長六尺等等。

後來的漢朝為了給自己取代秦朝尋找合法性,也接受了“五行德運說”。既然秦朝為“水德”,漢朝就自稱為“土德”。“金為白”、“金生水”,所以“白帝子”指的是“水”,也就是秦;“火為紅(赤)”、“火生土”,所以“赤帝子”指的是“土”,也就是漢。

赤帝子

“斬蛇起義”故事中的“赤帝子殺死白帝子”實際上在宣揚“土德”的漢高祖劉邦將要打倒取代“水德”的秦朝。而這樣一個內涵深刻的“五行德運”故事明顯不是當時連書都沒讀過幾本的劉邦能想出來的,肯定是後來西漢的史官的“春秋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