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有一種美食叫“瓜”卻不是瓜,每年臘月廿三必須吃,你吃過嗎

還有20多天就到春節了,現在農村老家開始準備年貨了,

殺豬,宰羊,做臘肉,曬魚幹,蒸饅頭等,其中還有一項重要的美食要做,那就這個美食了。我們叫它糖瓜,但是它卻不是瓜果類的那個瓜,只是做起來像一個瓜罷了。每年的臘月廿三,我們都要吃這種美食。做起來挺費力的,要用力的拉來拉去的,這樣才好吃,其實它就是麥芽糖的做法

糖瓜是用黃米和麥芽糖熬制的一種粘牙糖,先讓小麥發芽,然後加入黃米倒入水一起熬制,拿出來之後粘性非常大,用不斷的拉扯增加它的韌性,然後就可以做成糖瓜了。做的比較好的,工藝很講究,一半要多人合作進行,一個人是操作不了的。一個人拉著一頭,另一個人用鐵絲把糖條切斷,下面還要一個人接著,接住之後要不停的抖動竹筐,

讓它變成圓形,大冬天的還要給它吹風扇降溫,冷卻之後就可以降溫了

做好的糖瓜看著非常的漂亮,外面很光滑,看起來真的就像一個瓜一樣。糖瓜看著很大,其實很輕,中間是空的,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一番風味。但是不能吃多了,不然會感覺比較膩。

小時候特別期待這一刻,小孩基本都喜歡甜食,到了這一天就會有糖吃,那個時候零食比較少,過年的時候會有很多好吃,特別喜歡過年,但是現在的年味都變了,也沒有那麼多的期待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在我們當地,每年的臘月廿三必須要吃這個糖瓜,

說白了不是給我們吃的,主要是給灶老爺吃的。我們當地把臘月廿三叫做祭灶節,這一天要給灶老爺擺上貢品,這個糖瓜就是必不可少的,民間流傳臘月廿三這一年,灶老爺要升天見玉皇大帝,吃了我們的糖瓜,嘴上甜如蜜,就會在玉皇大帝那說點好話,保佑家人健康平安。祭祀完之後,全家人才能開始吃糖瓜,不知道你們那有沒有這樣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