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位藏族老人問:他們都有錢,為什麼還要和那些可憐人爭呢?

那年我在醫院,陪護住院的家人期間,遇到了這樣一件事。同病房裡,有一位60多歲的藏族老漢,他患了骨質增生,是慕名從西藏到內地這家醫院來治療的。我特意把病房的電視,

固定在西藏衛視的藏語頻道,讓他每天都能聽到家鄉的聲音。老人的生活很簡單,他帶了足夠的糌粑,每次加上酥油和茶水,在碗裡攪拌均勻了,就是一頓簡單的飯。

晚飯後,老人都會去外面溜達溜達,看看新鮮,他的漢語說得還可以。一次閒聊時,我問他,

來了這幾天,感覺我們這裡怎麼樣?

老人搖搖頭說:“這裡的人看起來都很忙,又不知道他們在忙什麼,還有,這裡的老年人都非常可憐。”

我奇怪地問他:“為什麼這麼說呢?”

他說:“我看見好幾個老年人在街上撿別人丟的瓶子,還有廢紙賣錢,還要和年輕人一樣拼命地擠公車”

我說:“撿瓶子賣的不一定就是可憐人,報紙上報導過,有個退休教師也喜歡撿瓶子賣,還有個退休幹部,也經常擠公車去買菜,這些人光退休金都好幾千呢,根本不缺錢,他們這是節儉。”

“他們有錢為什麼還這麼貪心,和真正可憐的人爭這些瓶子呢?”

我被他一下子問住了,就問他:“你們那裡的老年人是怎樣生活的?”

他說:“在我們藏族,一般上了年紀,家裡的事情就都交給小輩了。要是有什麼大事,比如蓋房子啦,結婚啦,生孩子啦,有人去世啦,親戚鄰居都會趕來幫忙。老年人平常沒事,就去見見老朋友,到處轉轉,或者去寺廟轉經,聽上師講佛法。人老了,世間的很多東西抓不住,就乾脆放下來,該為將來要去的佛土做準備了,

這才是老年人該幹的事。”

藏族老人的話,對我觸動很大。平時我們總覺得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受教育程度不高,物質和文化生活較貧乏,需要靠我們這些現代文明社會的人去幫助。殊不知,正是由於少了物質生活的誘惑,以及各種現代思維觀念的擾亂,

他們才得以保持著純淨的心靈,才能對生命有著更深層次的領悟,對人生究竟需要什麼,有著更準確的判斷。

我們過去生活相對簡單,人們處世淳厚,也往往更加關注生命本身的意義,古人說:生死事大,餘皆不足為道。而現代人在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中,迷失了自己,把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和享受,當成了人生的唯一目標,慳吝貪癡,爭先恐後,至死不悟,那些溫良恭儉讓的好傳統,早被丟得無影無蹤了。較之藏族老人純樸達觀的生活態度,相去遠矣。

豐子愷先生在談到弘一法師時,曾經把人生比作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心靈生活。物質生活,就是我們現代人所看重的,買房買車,吃喝玩樂,名聞利養的各種享受。精神生活,是通過對文學藝術的創作和鑒賞,獲得的精神上的愉悅感和滿足感。心靈生活,就是宗教所給予人心靈的依託和撫慰。

弘一法師為了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看淡了物質生活,超越了精神生活,行大丈夫之事,一直走到了最高一層,在那裡找到了歸宿。而我們大多數人都只停留在第一層,連去第二層玩玩的能力都沒有,這就導致許多人只知貧富貴賤,不辨善惡美醜,被各種欲望遮住了雙眼,無法看到上面一層更美的風景。

還有一種人,不在第一層貪戀,也不在第二層費神,蹬蹬蹬一口氣直接就上到三樓,比如這位來自西藏的老人。王安石有句詩道:“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以這種見地和境界,回望還在第一層裡東撈一下,西抓一把的人們,只能是憐憫和歎息。

這位藏族老人對內地人的看法,讓人感覺到,因為對物質生活的過分貪戀,我們和他們相比,差了兩個層次。

迷失了自己,把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和享受,當成了人生的唯一目標,慳吝貪癡,爭先恐後,至死不悟,那些溫良恭儉讓的好傳統,早被丟得無影無蹤了。較之藏族老人純樸達觀的生活態度,相去遠矣。

豐子愷先生在談到弘一法師時,曾經把人生比作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心靈生活。物質生活,就是我們現代人所看重的,買房買車,吃喝玩樂,名聞利養的各種享受。精神生活,是通過對文學藝術的創作和鑒賞,獲得的精神上的愉悅感和滿足感。心靈生活,就是宗教所給予人心靈的依託和撫慰。

弘一法師為了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看淡了物質生活,超越了精神生活,行大丈夫之事,一直走到了最高一層,在那裡找到了歸宿。而我們大多數人都只停留在第一層,連去第二層玩玩的能力都沒有,這就導致許多人只知貧富貴賤,不辨善惡美醜,被各種欲望遮住了雙眼,無法看到上面一層更美的風景。

還有一種人,不在第一層貪戀,也不在第二層費神,蹬蹬蹬一口氣直接就上到三樓,比如這位來自西藏的老人。王安石有句詩道:“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以這種見地和境界,回望還在第一層裡東撈一下,西抓一把的人們,只能是憐憫和歎息。

這位藏族老人對內地人的看法,讓人感覺到,因為對物質生活的過分貪戀,我們和他們相比,差了兩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