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網路媒體走轉改從月嫂到母嬰護理師 呂梁山護工們有了“新夢想”

圖為一份呂梁山護工日常的護理日記。

黃河新聞網訊服務第三天,

日期6號,星期日,寶寶體溫36.9度,餵奶粉次數6次,睡眠情況正常,產婦進食情況一天五次……

這是呂梁山護工日常的護理日記,這份日記刷新了我們對月嫂的印象,更刷新了我們對這些農村婆姨的印象。

1月18日,2018“新時代、新夢想”網路媒體新春走基層採訪團走進了呂梁山護工這個群體,聆聽她們的故事。方山縣圪洞鎮潘家畈地處呂梁山脈的深處,村民史林利做夢都沒有想到,

一個農村家庭婦女可以每月掙個七八千元。直到成為了呂梁山護工,讓她意識到這個夢想僅僅是金牌月嫂行當中的“起步價”。

圖為來自呂梁“好大姐”家政服務公司的護工史林利向記者講述自己的護工經歷。

現年45歲的史林利,已經過了月嫂行業的實習期,

開始正式上戶服務了。通過呂梁市的集中培訓和在“好大姐”家政服務公司的實操,她已經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母嬰護理師,也就是俗稱的月嫂。“一開始家裡邊也不支持,認為婆姨人外出打工受罪,後來通過和丈夫孩子的溝通,看到別的婆姨確確實實掙下錢回來過上了好日子,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這份職業的信心和勇氣。”史林利告訴記者,前幾年給兒子娶了媳婦,
買了房子欠了好多錢,家庭的負擔特別重。後來村上開始介紹呂梁山護工,想到能為家裡分擔點,就毅然決然的報了名。

邁出了第一步,史林利就暗下決心要幹就要幹成最好的。通過刻苦的學習培訓,她熟悉掌握了母嬰護理的知識和技巧。“去第一家的時候還是有點緊張,擔心做不好,怕雇主不滿意,沒兩天就完全適應了,現在把產婦和寶寶照顧的特別好,雇主特別滿意”,

講到這裡,史林利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聽說北京、上海的月嫂收入更高,等自己做到金牌月嫂就去北漂!”史林利告訴記者,在呂梁本地月嫂的收入一般在4800到9800之間。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只要幹得好,三四萬元都不是問題。隔壁村就有從北京回來的,幹了一年回家又是翻修房子,又是給孩子娶媳婦,“日子可是過的紅火了”。

圖為護工李完蘭(左)接受本網記者採訪。

想去“北漂”當月嫂的可不止史林利一人,來自方山縣峪口鎮南村的李完蘭也動起了北漂的心思。“本來這單工作已經做完了,可是雇主一再挽留,就是想讓我再多伺候一個月,工資也加了。”李完蘭告訴記者,因為照顧產婦和寶寶周到細緻,雇主覺得放心,一再挽留,那就再幹些時間,等的過完年家裡安頓好了就去北京。聽說許多北京人點名要呂梁山護工,去了北京收入高不說,各方面的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家政公司從保險到與雇主協調都給辦,自己不用花一分錢。

呂梁山護工已經成為呂梁市脫貧攻堅的一塊招牌,僅僅2017年,已培訓結業7期,共培訓12940人,其中貧困人口5224人,實現就業6924人,其中貧困人口實現就業2752人。截至2017年12月底,已累計培訓“呂梁山護工”23414人,其中貧困人口11089人;實現就業11222人,貧困就業人員4454人。

從普通月嫂到母嬰護理師的轉變僅僅是呂梁山護工的一個縮影,一大批“呂梁山護工”正走出大山、走向城市,走向富裕,成為脫貧致富的先行者。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書寫出自己精彩的人生,這些故事仍在繼續……

那就再幹些時間,等的過完年家裡安頓好了就去北京。聽說許多北京人點名要呂梁山護工,去了北京收入高不說,各方面的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家政公司從保險到與雇主協調都給辦,自己不用花一分錢。

呂梁山護工已經成為呂梁市脫貧攻堅的一塊招牌,僅僅2017年,已培訓結業7期,共培訓12940人,其中貧困人口5224人,實現就業6924人,其中貧困人口實現就業2752人。截至2017年12月底,已累計培訓“呂梁山護工”23414人,其中貧困人口11089人;實現就業11222人,貧困就業人員4454人。

從普通月嫂到母嬰護理師的轉變僅僅是呂梁山護工的一個縮影,一大批“呂梁山護工”正走出大山、走向城市,走向富裕,成為脫貧致富的先行者。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書寫出自己精彩的人生,這些故事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