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冬季濕疹高發!專家提醒,做好這些不用抹藥就能避免濕疹反復發作

最近,有家長特地來諮詢達媽“寶寶冬天也會出濕疹嗎?”其實,冬季是寶寶濕疹的高發季!

在很多家長的認識中,好像濕疹只會發生在夏季,殊不知,隨著天氣的轉涼,很多家長由於護理不當,

讓濕疹趁虛而入!

為何冬季濕疹會高發?

寶寶的肌膚嬌嫩脆弱,對外界的適應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而冬季氣候乾冷,室外的冷風和室內的暖氣都會帶走寶寶肌膚水分,若家長護理不當就容易乾燥起皮、皴裂、長濕疹、發炎,

寶寶也會因此感到皮膚癢、發熱或疼痛。

所以家長一定要提早做好預防和護理,避免因濕疹而產生的瘙癢影響寶寶飲食和睡眠,對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嚴重的濕疹還會出現滲水症狀,讓寶寶又癢又痛。

寶寶得了濕疹怎麼辦?

避免受外界刺激

冬季避免室內溫度過高,

尤其是有暖氣的家庭一定要注意每天開窗通風換氣,否則會使寶寶濕疹瘙癢感加重。寶寶出汗後,應及時擦乾汗水,勤換衣物;天冷乾燥時,應替寶寶塗抹寶寶專用的不含香精香料的潤膚霜。

另外,寶寶的洗澡水要溫和,避免過熱;

洗澡時間以 5 到 10 分鐘為好,洗完後要立刻在濕疹部位塗上保濕霜。也有很多媽媽推薦治療濕疹的藥物類軟膏,如:百多邦、氫化可的松軟膏等;但是首先我們需要先從保濕開始,

有溢出等現象遵循醫囑使用藥膏。

衣服要純棉和寬鬆

寶寶的貼身衣服最好是棉質的,衣著應較寬鬆、輕軟;床上被褥最好也是棉質的,衣物、枕頭、被褥等要經常更換,保持乾爽。讓寶寶避免接觸羽毛、獸毛、花粉、化纖等過敏物。

冬季保暖固然重要,但過熱和汗液都會危害到寶寶嬌嫩肌膚。很多長輩一到秋冬,就把寶寶裹成了大肉粽,

又熱又不透氣,所以即使是冬天很多寶寶也會因為出汗刺激到皮膚而長痱子。因此,家長切勿以寶寶手腳溫度來判斷寶寶的冷暖,可以摸摸寶寶的後頸部或背部,以溫熱無汗為佳。

濕疹部位,要塗足夠多的保濕霜才有效!

很多媽媽只是輕輕塗一層,

其實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已經有點皮膚乾裂的濕疹,要塗厚厚幾層才行!大量的塗,頻繁地塗才合格。讓寶寶的皮膚一天到晚都濕濕的油油的;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皮膚科有一個主任醫師劉曉雁說:“對付濕疹,60%靠潤膚,40%才需要藥物。” 對付濕疹的秘訣就是大量地給寶寶抹潤膚霜,也就是最普通的嬰兒潤膚霜(如、松達山茶油霜)。她說,很多濕疹光是用潤膚就能治好,都不需要用藥。所以,媽媽們在日常的護理中,給寶寶做好補水保濕的工作可以為寶寶避免掉很多的皮膚疾病。

勤給寶寶修剪指甲

伴隨濕疹而來的便是癢了,所以很多寶寶經常會不自覺地抓撓,因此家長一定要經常給寶寶修剪指甲(但也不要剪的過於短),避免撓抓進一步損傷皮膚屏障,加重病情,甚至引發感染。

飲食餵養要謹慎

❶ 提倡母乳餵養,母乳餵養可以減輕嬰兒濕疹的程度;

❷ 母乳媽媽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酒等,也要避免或減少食魚、蝦、蟹等海味品;

❸ 對於患有濕疹的寶寶蛋白類輔食應該晚一些添加,如雞蛋、魚、蝦類,一般寶寶從4個月開始逐漸添加,而患有濕疹的寶寶,建議晚1-2個月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慢;

❹ 如果已經發現寶寶因食某種食物後出現濕疹,則應儘量避免再次進食這種食物;

❺ 寶寶食物以清淡飲食為好,應該少些鹽分,以免體內積液太多而易發濕疹。

達媽說:濕疹不是因為太濕,恰恰相反,濕疹是因為皮膚太幹了!濕疹最重要最關鍵的處理,就是保濕!保濕!保濕!重要的事情必須說三遍。如果症狀嚴重時,一定要及時去看醫生,遵醫囑用藥。是藥三分毒,寶寶肌膚嬌嫩,自然是能不用藥就不用藥。但是也不能諱疾忌醫,如果症狀嚴重,還是建議去醫院接受專業的診治。

都不需要用藥。所以,媽媽們在日常的護理中,給寶寶做好補水保濕的工作可以為寶寶避免掉很多的皮膚疾病。

勤給寶寶修剪指甲

伴隨濕疹而來的便是癢了,所以很多寶寶經常會不自覺地抓撓,因此家長一定要經常給寶寶修剪指甲(但也不要剪的過於短),避免撓抓進一步損傷皮膚屏障,加重病情,甚至引發感染。

飲食餵養要謹慎

❶ 提倡母乳餵養,母乳餵養可以減輕嬰兒濕疹的程度;

❷ 母乳媽媽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酒等,也要避免或減少食魚、蝦、蟹等海味品;

❸ 對於患有濕疹的寶寶蛋白類輔食應該晚一些添加,如雞蛋、魚、蝦類,一般寶寶從4個月開始逐漸添加,而患有濕疹的寶寶,建議晚1-2個月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慢;

❹ 如果已經發現寶寶因食某種食物後出現濕疹,則應儘量避免再次進食這種食物;

❺ 寶寶食物以清淡飲食為好,應該少些鹽分,以免體內積液太多而易發濕疹。

達媽說:濕疹不是因為太濕,恰恰相反,濕疹是因為皮膚太幹了!濕疹最重要最關鍵的處理,就是保濕!保濕!保濕!重要的事情必須說三遍。如果症狀嚴重時,一定要及時去看醫生,遵醫囑用藥。是藥三分毒,寶寶肌膚嬌嫩,自然是能不用藥就不用藥。但是也不能諱疾忌醫,如果症狀嚴重,還是建議去醫院接受專業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