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一類官員長期不上崗卻領高薪,另類“吃空餉”怎麼治?

近日,一官場怪像引發各界關注。一些領導幹部因身體、年齡、崗位、壓力等原因,實職改虛職“退居二線”。部分“退二線”的基層領導幹部還長期處於離線狀態:有的不上班嚴重脫崗成常態,

有的未經組織批准擅自出國旅遊,還有的竟穿起了休閒運動服“帶薪居家養老”。

閑官逍遙脫崗 另類“吃空餉”管不了

廣西某縣教育局副局長,實職改虛職當主任科員後,長期滯留北京。“他以治病為藉口前往北京,實際上與在京工作的兒子在一起。”當地紀檢人士說,紀檢機關調查他的出行記錄,在外逗留有據可查的時間長達100多天。

△資料圖

在西部某深度貧困縣,縣扶貧辦主任深感責任壓力大,主動申請實職改虛職,想上班就上班,不想上班就長期待在農村老家。同事偶爾在單位看見他,他身著運動裝,一派休閒運動范兒。

“自局長改任主任科員後,很少來單位上班。除了非參加不可的會議外,平日連他的影子都看不到。

”某沿海城市畜牧水產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年前,局長因崗位需要“退居二線”,局裡安排他在休漁期進行漁船巡查,但他幾乎從沒巡查過。

△資料圖

這樣長期“離線”的非領導崗位的幹部不在少數,“占編不謀事、在編不在崗”已成人人皆知的潛規則。一名縣區紀委書記告訴記者,

此前他們立案查處了一批非領導職務的幹部,這些幹部遲到早退成常態,有的人甚至未經組織批准擅自出國旅遊。

“別看他們長期不幹活,但績效工資是我們的好幾倍。”一名基層幹部說,績效工資大多以行政級別標準分配,這些長期“離線”的幹部績效獎比普通職工高不少。

許多調研員、主任科員長期不在崗,幾乎在“帶薪養老”,獎金還不少,對這種另類“吃空餉”現象,

就是管不了,許多人深感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奇葩“官場邏輯” 損害基層政治生態

一名“退二線”的主任科員說,如果他在單位出現過多,或者在工作領域過多表達自己的意見,很容易被認為是“出風頭”。遇上工作不得力、不到位情況,現任局長不好反駁、不好批評,他在單位反而容易讓現任領導幹部“不自在”。

“這些幹部以前大多都是職能部門的‘一把手’,現在的‘一把手’長期是他們屬下,

根本不敢管,縣委、縣政府由於不直接管理,對這類幹部的具體到崗情況沒法即時掌握,因此出現‘單位管不了,上級管不到’的怪像。”一位局長坦言。

△資料圖

同時,“卸下擔子就混日子”的倦怠心態普遍存在。不少“退二線”幹部已年過五旬,且遠離了核心工作崗位,升遷沒有奔頭,因此不想上班時就不到崗,過一天算一天。

加強制度管理 消除從嚴治党盲區

“二線”幹部的“退”既是“自己的事”,也是“組織的事”,對這一群體管理不好、使用不當的話,既會造成黨政人才資源閒置,又會影響黨員幹部的社會形象。

根除這一現象,必須通過教育引導,使“退二線”幹部卸掉思想包袱,鼓勵他們放開手腳、繼續幹事創業。

△資料圖

同時,對“退二線”的幹部日常管理不能鬆懈,年終績效考評不能流於形式。應嚴格制度管理,明確和細化他們的工作職責,確保按時到崗上班、盡心履行職責。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形勢下,謹防“退二線”幹部群體成為治理盲區。

且遠離了核心工作崗位,升遷沒有奔頭,因此不想上班時就不到崗,過一天算一天。

加強制度管理 消除從嚴治党盲區

“二線”幹部的“退”既是“自己的事”,也是“組織的事”,對這一群體管理不好、使用不當的話,既會造成黨政人才資源閒置,又會影響黨員幹部的社會形象。

根除這一現象,必須通過教育引導,使“退二線”幹部卸掉思想包袱,鼓勵他們放開手腳、繼續幹事創業。

△資料圖

同時,對“退二線”的幹部日常管理不能鬆懈,年終績效考評不能流於形式。應嚴格制度管理,明確和細化他們的工作職責,確保按時到崗上班、盡心履行職責。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形勢下,謹防“退二線”幹部群體成為治理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