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地方兩會天天看(五)|抓好環境保護治理、完善綠色發展體制機制是各地共識

點擊上方“中國環境新聞”可以訂閱哦!

2018年地方兩會陸續拉開帷幕,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也相繼發佈,其中生態文明建設出鏡率極高,成為“熱詞”之一。在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也對未來五年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發展目標。

山西:2018年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落實國土空間規劃。開展全省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合理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三條紅線”和城鎮、農業、生態“三類空間”。做好國土空間規劃修編和文本報批工作,

開展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修編各市縣城鄉總體規劃。

推進“兩山七河”生態修復治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太行山、呂梁山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450萬畝營造林、52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195萬畝退耕還林任務。全面推進“七河”生態修復治理,重點抓好汾河治理,“控汙、增濕、清淤、綠岸、調水”五策並舉,早日讓母親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

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一河一湖一策”推進全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加快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前期工作。完成大水網後續掃尾工程,推進小水網工程建設,改進水利工程運行調度,保證河道生態基流。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推進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和礦區生態修復治理。

下大力氣治理環境污染。深化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嚴格控制散燒燃煤污染,

積極穩妥推進清潔取暖工程。加大道路交通污染治理力度。對重點污染行業開展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改造,深入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強化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推動細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開展清水行動,推進“五水同治”,全面實施175個水環境治理重點工程,開展“控源頭、保清流”專項行動,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落實治汙主體責任,加快城鎮汙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
儘快消除太原市等主要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推進淨土行動,實施農用地土壤環境分類管理,加強城鄉垃圾分類處置,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

推進能源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嚴控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大力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節能。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產,優化水資源全域化配置。抓好工業固廢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

積極推進朔州國家級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全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

加快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在確保環境品質穩定達標前提下,在省域內科學合理配置環境容量。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開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統籌推進環保信用評價、資訊強制性披露、環境污染協力廠商治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等工作。繼續抓好省級環保督察,逐步推行市級環保督察。探索在禁止開發區域建立國家公園體制。

陝西:加快建設美麗陝西

以關中治汙降霾為重點,著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持續推進“1+9”專項行動,制定新一輪保衛藍天3年行動方案。抓好“三河三江”、重點湖庫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保護好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和飲用水水源。

以秦嶺保護為重中之重,全面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工作。加強對秦嶺和62個自然保護區的監督檢查和綜合整治。加大礦山環境綜合治理及生態恢復力度,做好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工作。

以柔性治水和創建國家公園為突破,系統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落實河長制,年內全面建立湖長制。強化黃河西岸生態整治和漢丹江上游水源地保護。建好紅堿淖自然保護區。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秦嶺區體制改革試點,啟動秦嶺、黃河國家公園和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創建工作。

不斷完善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嚴格實施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推進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工作。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

甘肅:舉一反三持續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

在堅決徹底抓好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整改的基礎上,以更大力度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著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繼續強力推進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整治,通過註銷、扣除、補償等方式全面退出礦業權,解決林草“一地兩證”問題,搬遷核心區農牧民59戶212人,減畜6.18萬羊單位,完成10座水電站關停退出階段性任務,加快推進4個差別化整治的旅遊專案規範管理運營。

加快實施重大生態工程。扎實做好祁連山國家公園和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已墾草原治理、濕地保護與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和專案,完成營造林360萬畝以上。

加強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大力整治和美化村容村貌,集中解決道路難行、院落破舊、垃圾亂堆、人畜混居等突出問題,加大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推廣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建設“地溝油”收運系統,加強危險廢物處置監管。

強化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堅決守住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品質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實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湖北:生態環境是面向未來的最大競爭力,

必須穿“新鞋”,走“綠道”

“生態環境是面向未來的最大競爭力,必須穿‘新鞋’,走‘綠道’,用環境治理留住綠水青山,用綠色發展贏得金山銀山。”24日在此間開幕的湖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湖北省省長王曉東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過去五年,湖北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實施湖北長江大保護九大行動,取締關閉污染企業千餘家,取締沿江非法碼頭367個。“綠滿荊楚”行動圓滿完成,造林添綠997萬畝。湖北還在全國率先實現河湖長制全覆蓋。

王曉東表示,大力推進綠色發展,要堅定實施大保護大整治大修復,加快實施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九大行動,突出整治非法碼頭和采砂場,保護飲用水源地,“關改搬”沿江化工企業。

其次,要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另外,要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機制,如建立環保督察長效機制,健康綠色政績考核體系,完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

廣西: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

聚焦生態經濟,進一步加快綠色發展步伐。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

加快發展生態經濟。深入實施生態經濟十大重點工程,在生態產業、生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治理、生態城鄉建設等領域推進一批項目建設。加快傳統產業和產業園區生態化改造,支援南寧、梧州、賀州、河池等市新建生態產業園區,推進玉林節能環保產業園和生態迴圈養殖產業園等建設。加快畜禽規模化養殖場生態化改造。繼續推進柳州國家第三批低碳試點城市、南寧高新區國家低碳試點園區、百色市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示範等低碳試點示範創建工作。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生態園林縣城。深入推進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態農業產業帶建設。辦好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

抓好環境保護治理。全面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持續實施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繼續推進九洲江、南流江、下雷河流域治理。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抓好近岸海域綜合治理,落實圍填海規劃與管控措施。加強危險廢物監管和安全處置,嚴厲查處倒賣、非法加工利用進口固體廢物等環境違法行為,禁止洋垃圾、危險廢物進入我區。啟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和第三次土地調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百色、崇左、南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抓好森林、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加強石漠化治理。繼續實施金山銀山工程,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和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開展全民節約和節能減排“十進”活動。實施“廁所革命”新三年行動計畫。開展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

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全面落實河長制,推行湖長制。嚴格落實排汙許可制度,穩妥有序推進自治區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加快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

繼續抓好省級環保督察,逐步推行市級環保督察。探索在禁止開發區域建立國家公園體制。

陝西:加快建設美麗陝西

以關中治汙降霾為重點,著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持續推進“1+9”專項行動,制定新一輪保衛藍天3年行動方案。抓好“三河三江”、重點湖庫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保護好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和飲用水水源。

以秦嶺保護為重中之重,全面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工作。加強對秦嶺和62個自然保護區的監督檢查和綜合整治。加大礦山環境綜合治理及生態恢復力度,做好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工作。

以柔性治水和創建國家公園為突破,系統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落實河長制,年內全面建立湖長制。強化黃河西岸生態整治和漢丹江上游水源地保護。建好紅堿淖自然保護區。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秦嶺區體制改革試點,啟動秦嶺、黃河國家公園和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創建工作。

不斷完善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嚴格實施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推進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工作。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

甘肅:舉一反三持續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

在堅決徹底抓好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整改的基礎上,以更大力度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著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繼續強力推進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整治,通過註銷、扣除、補償等方式全面退出礦業權,解決林草“一地兩證”問題,搬遷核心區農牧民59戶212人,減畜6.18萬羊單位,完成10座水電站關停退出階段性任務,加快推進4個差別化整治的旅遊專案規範管理運營。

加快實施重大生態工程。扎實做好祁連山國家公園和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已墾草原治理、濕地保護與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和專案,完成營造林360萬畝以上。

加強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大力整治和美化村容村貌,集中解決道路難行、院落破舊、垃圾亂堆、人畜混居等突出問題,加大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推廣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建設“地溝油”收運系統,加強危險廢物處置監管。

強化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堅決守住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品質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實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湖北:生態環境是面向未來的最大競爭力,

必須穿“新鞋”,走“綠道”

“生態環境是面向未來的最大競爭力,必須穿‘新鞋’,走‘綠道’,用環境治理留住綠水青山,用綠色發展贏得金山銀山。”24日在此間開幕的湖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湖北省省長王曉東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過去五年,湖北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實施湖北長江大保護九大行動,取締關閉污染企業千餘家,取締沿江非法碼頭367個。“綠滿荊楚”行動圓滿完成,造林添綠997萬畝。湖北還在全國率先實現河湖長制全覆蓋。

王曉東表示,大力推進綠色發展,要堅定實施大保護大整治大修復,加快實施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九大行動,突出整治非法碼頭和采砂場,保護飲用水源地,“關改搬”沿江化工企業。

其次,要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另外,要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機制,如建立環保督察長效機制,健康綠色政績考核體系,完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

廣西: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

聚焦生態經濟,進一步加快綠色發展步伐。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

加快發展生態經濟。深入實施生態經濟十大重點工程,在生態產業、生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治理、生態城鄉建設等領域推進一批項目建設。加快傳統產業和產業園區生態化改造,支援南寧、梧州、賀州、河池等市新建生態產業園區,推進玉林節能環保產業園和生態迴圈養殖產業園等建設。加快畜禽規模化養殖場生態化改造。繼續推進柳州國家第三批低碳試點城市、南寧高新區國家低碳試點園區、百色市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示範等低碳試點示範創建工作。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生態園林縣城。深入推進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態農業產業帶建設。辦好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

抓好環境保護治理。全面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持續實施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繼續推進九洲江、南流江、下雷河流域治理。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抓好近岸海域綜合治理,落實圍填海規劃與管控措施。加強危險廢物監管和安全處置,嚴厲查處倒賣、非法加工利用進口固體廢物等環境違法行為,禁止洋垃圾、危險廢物進入我區。啟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和第三次土地調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百色、崇左、南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抓好森林、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加強石漠化治理。繼續實施金山銀山工程,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和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開展全民節約和節能減排“十進”活動。實施“廁所革命”新三年行動計畫。開展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

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全面落實河長制,推行湖長制。嚴格落實排汙許可制度,穩妥有序推進自治區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加快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