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機油增多至乳化?這究竟是本田的獨家黑科技還是另有原因?

相信最近大家都聽到一個熱詞了,那就是“機油增多”。沒錯,確實是增多不是減少,而該問題最先被東風本田CR-V車主曝出,隨著事件的逐漸擴散,似乎並非只有東風本田的車型才出現該問題,

而是搭載了本田1.5T發動機車型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機油增多”的現象,而在這些車型中,筆者也發現了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機油乳化。

機油乳化與機油增多有關?

確實,機油增多的同時出現了機油乳化的現在,很難讓人不去聯想起這兩者的關聯,

根據前段時間東風本田開展的媒體溝通會上廠家人員的介紹,機油增多的原因是因為由於機油處於低溫下,水箱加熱速度偏慢,未燃盡汽油和空氣混入機油並液化且無法快速揮發而導致。

所以機油增多的原因是因為汽油混入機油裡,

那麼正常來說機油乳化又是怎麼造成的呢?

首先是在冬季的時候發動機熱車時進入曲軸箱的空氣含有大量的水蒸氣,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與空氣的溫度有很大的關係,溫度越高,含有的水蒸氣越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南方夏季潮濕,北方冬季乾燥。當空氣的濕度超過100%時水蒸氣會從空氣中析出凝結成水,就像冬季帶著眼鏡進屋會馬上鏡面掛露水一樣。冬季汽車經常短途行駛,

曲軸箱內的空氣中含有的水蒸氣沒有足夠的時間蒸發到大氣中,日積周累,會凝結成水分混入油中造成機油乳化。

另外,正常來說機油的成分組成中本身就含有水(不超過0.3%);其次,發動機工作時燃料燃燒必然會產生水,被燃燒室高溫蒸發後會有部分下串至曲軸箱(油底殼)與機油混合。

而機油乳化的三個必要條件:一是必須有互不相溶(或不完全相溶)的兩種液體;二是兩種混合液中應有乳化劑(能降低介面張力的表面活性劑)存在;三是要有形成乳化液的能量,如強烈的攪拌、迴圈、流動等。

所以介紹到這裡就大概瞭解到,機油乳化其實就是機油裡混進水了,而水與機油又互不相融的情況下經過強烈的攪拌、迴圈、流動等,

最終形成乳化。

那麼問題就來了,究竟這些“水”是哪裡來的?首先我們都知道,機油與汽油屬於有機物,正常來說是相溶的,而且汽油中基本上不含水分,那麼也就不滿足機油乳化的條件了。而通過不少的車主投訴發現,發動機出現機油乳化的情況大多數都在首保前,那就是說還沒有更換機油,發動機使用的機油還是原廠的機油,難道是說原廠使用的機油就不合格存在水分導致機油乳化?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在前文以及提及,在此也不重複敘述了,所以總的來說,目前本田1.5T發動機機油增多與機油乳化應該是兩個獨立的事件,機油乳化與汽油混入機油聯繫不大。

機油乳化的危害

機油乳化以後會降低潤滑效果,導致發動機提前損壞。所以機油出現乳化後還是得儘早更換機油,畢竟乳化的機油失去了機油的性質是不能用的了。

如何預防機油乳化?

首先,停車檢查機油尺上下刻度內,機油是否符合標準,前面說過國標要求0.3升/千公里,上線到下線為1升機油;其次,查看防凍液是否缺失嚴重;還有一點,如果冬季每次行車里程都很短,也是極有可能出現機油乳化的,所以最好還是盡可能的減少短時間行車。

總結

那就是說還沒有更換機油,發動機使用的機油還是原廠的機油,難道是說原廠使用的機油就不合格存在水分導致機油乳化?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在前文以及提及,在此也不重複敘述了,所以總的來說,目前本田1.5T發動機機油增多與機油乳化應該是兩個獨立的事件,機油乳化與汽油混入機油聯繫不大。

機油乳化的危害

機油乳化以後會降低潤滑效果,導致發動機提前損壞。所以機油出現乳化後還是得儘早更換機油,畢竟乳化的機油失去了機油的性質是不能用的了。

如何預防機油乳化?

首先,停車檢查機油尺上下刻度內,機油是否符合標準,前面說過國標要求0.3升/千公里,上線到下線為1升機油;其次,查看防凍液是否缺失嚴重;還有一點,如果冬季每次行車里程都很短,也是極有可能出現機油乳化的,所以最好還是盡可能的減少短時間行車。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