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大留學生與父母決裂12年 你的不如意,別再讓原生家庭背鍋!

繼“18歲中國女留學生轉走老爸畢生積蓄300萬,拉黑家人”的新聞爆出之後,近日,“一位留美的北大學生與父母決裂12年,拉黑父母所有聯繫方式”的消息又一次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

和之前那位悲憤老爸主動曝光女兒轉走畢生積蓄的貼子不同,這一次,可是這位北大的留美學生主動發帖的,而且是以受害者的身份。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位化名為王猛的留學生可以算得上是“天之驕子”:以四川某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的身份進入北大,

本科之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大學的研究生……

這位留學生的貼子最早出現在知乎上,題為《一個普通北大人的命運與冒險——怎樣避免家庭和學校對人造成的長期傷害重演?》,貼子長達一萬五千字,作者痛訴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父母的控制,和其他人發生衝突時父母拒絕保護,

在學校被當做出成績的工具……種種壓抑之下,終於導致他選擇與家人決裂。

近日,紅星新聞的記者採訪了這位元海歸留學生,採訪中王猛將自己與家庭決裂的根源歸結為父母從小對自己的“過度關愛”——也就是控制。

被控制的愛 父母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

據紅星新聞報導,王猛直言:“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的模範!他們所有的付出只是為了控制。”

王猛表示,從小他到母親就一直傾向于把他關在家裡,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比如從小到大,他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選擇過。

此外,從上小學到高中畢業,王猛的生活圈子幾乎都在一個子弟大院裡。

高中時,他曾強烈要求到外面的學校上學,但遭到拒絕。

即便是考上北大也沒能逃脫這種“控制”。王猛說,大學期間在北京的大姨像父母一樣“照顧”他:不斷給他打電話,甚至悄悄聯繫他同學瞭解他的情況。

在王猛看來,這就是一種控制。王猛還認為,正從小單一封閉的環境讓自己的社交能力從小就受到了影響。

情感孤兒拉黑父母決裂 10年僅在家呆過10分鐘

王猛一直覺得自己是情感的孤兒,家人的愛不過是打著“為你好”的名義以便持續控制。而當自己面臨窘境“救助”時,從小到大卻從來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

王猛舉例說,小學時同學和親戚不止一次取笑他不會剝雞蛋,“家人從來沒有保護過我,不以為然。”

大學前的一次旅行中,導遊在安排住宿時,當著全團人的面提出“這位北大的狀元和兩位小姑娘一起住,如何?”王猛瞬間僵住。後來住宿問題解決了,但當王猛不平地問父母導遊為什麼這麼說,卻遭到了父親的一陣教育責駡。“實際上,我需要的是他們的一個反應,哪怕哈哈一笑呢?”王猛說,“他們什麼都沒有做。”

北大畢業後,王猛接連換了幾個工作都不順利。加上他已意識到自己性格中的“弱點”和家庭有直接關係,就申請赴美讀心理學研究生。

然而父母隨後就給他找了一位身在美國“老朋友”照顧他,王猛寫了一封4000多字的信拒絕,可父母卻稱他“未免太狹隘了”,“絲毫不顧我的感受。”

在美國,王猛找到了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足足講述了6個多小時,“諮詢師說我幾乎有了創傷性應激障礙的所有症狀”,而這些問題也印證了自己對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猜想。報告出來後,王猛給父母寄回一份,但父母依舊不以為然,“即便後來承認事實,一有機會就把責任推給我。”

研究生畢業回國後,又是經歷了幾份不太順利的工作,王猛最終在一所高校做起了心理學相關的專案研究。“主要是一些心理基礎學科,比如一些孩子的記憶、情感、知識的喚醒,讓他們能夠分析問題,解決自身遇到的一些問題。”

2005年春節成了王猛在家度過的最後一個春節。事情的起因就是因為小時取笑他的親戚來到家裡再次取笑他,“這次,父母依然沒保護我,也沒對親戚說不”,之後,家裡自然少不了一場爭吵。

2012年前後,王猛發出了一封長長的決裂信,接著就拉黑了與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對此王猛充滿無奈,“這期間有太多的機會,但凡有一次他們抓住了,就不至於此。”

最近10年,王猛僅回過一次家,還是因為更換過期身份證。那是2015年春天,整個行程僅在老家的城市呆了6個小時,在家中停留了不到10分鐘。這還是因為需要向父母拿戶口本,否則,連10分鐘也沒有。

父母搞不懂 兒子為何老揪著過去不放

至今,王猛的父母也不知道他身在何處,做著什麼工作,最多的資訊莫過於“在北京”。可以說,老倆口至今也搞不懂兒子為何會遠離,為何老是揪著過去不放。

對於王猛提及的上學和穿著問題,王父表示,讓孩子在大院學校上學主要是因為那裡的環境相對單純。選擇衣服上父母的確會幫其做選擇,“但也不是所有”。

至於在北京請親戚、在國外給兒子介紹一個朋友,在必要時候好有個照管,王父說“我們錯了嗎?這是要控制他嗎?”

王猛的母親也表示:“要說掌控,他17歲以後就不在我們身邊,現在34歲了,人生一半都在外邊,如果前半程我們在掌控他,可問題出在這後面啊。”

王父認為,兒子強烈的情緒爆發點往往都在其經歷不順的時候。他本身性格內向且帶著些軟弱,缺乏抗挫折能力。

“他是狀元,到了北大肯定會有比他更好的人,在大學的後期出現情緒異常。之後畢業工作也遭遇不順,又一次出現了情緒問題。再往後到美國上研究生,但後續在專業上出現了無法集中精力,學業出現困難時,也就開始認為是周邊的人有問題,同時在看了心理醫生後,把所有的問題歸結到了他從小到大的經歷上,遷怒于家人。”王父說。

王猛的同學小白,如果他只是簡單地躺在那裡哭天搶地抱怨原生家庭,今天你還能愉快地買買買嗎?

再說現在看起來如此成功的奧巴馬,父親是位黑人,在他出生後不久就離他而去。年僅兩歲時父母離婚,他跟著再嫁的母親來到遙遠的亞洲。之後是父親在車禍中去世,他回到美國由外公外婆撫養,母親再次離婚……

缺乏父愛、不斷遷徙動盪甚至可以說是糟糕的生活,完全讓他有理由墮落下去。可破碎的童年不僅沒有讓奧巴馬的內心崩潰,反而讓他學會了如何在糟糕的情形下看到積極的一面,如何從看似不堪的生活中汲取力量,變得堅韌、自製、理性、智慧,又極富同理心。

成年的奧巴馬從沒有怨恨母親,他在自傳 《來自我父親的夢想》中寫道: 在我的生命中,她(母親)是獨一無二的永恆。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最仁慈,最高尚的精神。我身上的所有優點都源于我的母親。

所以,那些面對人生困境的成年人,請你學會自己站起來,而不是只會拿原生家庭說事兒。

後來住宿問題解決了,但當王猛不平地問父母導遊為什麼這麼說,卻遭到了父親的一陣教育責駡。“實際上,我需要的是他們的一個反應,哪怕哈哈一笑呢?”王猛說,“他們什麼都沒有做。”

北大畢業後,王猛接連換了幾個工作都不順利。加上他已意識到自己性格中的“弱點”和家庭有直接關係,就申請赴美讀心理學研究生。

然而父母隨後就給他找了一位身在美國“老朋友”照顧他,王猛寫了一封4000多字的信拒絕,可父母卻稱他“未免太狹隘了”,“絲毫不顧我的感受。”

在美國,王猛找到了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足足講述了6個多小時,“諮詢師說我幾乎有了創傷性應激障礙的所有症狀”,而這些問題也印證了自己對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猜想。報告出來後,王猛給父母寄回一份,但父母依舊不以為然,“即便後來承認事實,一有機會就把責任推給我。”

研究生畢業回國後,又是經歷了幾份不太順利的工作,王猛最終在一所高校做起了心理學相關的專案研究。“主要是一些心理基礎學科,比如一些孩子的記憶、情感、知識的喚醒,讓他們能夠分析問題,解決自身遇到的一些問題。”

2005年春節成了王猛在家度過的最後一個春節。事情的起因就是因為小時取笑他的親戚來到家裡再次取笑他,“這次,父母依然沒保護我,也沒對親戚說不”,之後,家裡自然少不了一場爭吵。

2012年前後,王猛發出了一封長長的決裂信,接著就拉黑了與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對此王猛充滿無奈,“這期間有太多的機會,但凡有一次他們抓住了,就不至於此。”

最近10年,王猛僅回過一次家,還是因為更換過期身份證。那是2015年春天,整個行程僅在老家的城市呆了6個小時,在家中停留了不到10分鐘。這還是因為需要向父母拿戶口本,否則,連10分鐘也沒有。

父母搞不懂 兒子為何老揪著過去不放

至今,王猛的父母也不知道他身在何處,做著什麼工作,最多的資訊莫過於“在北京”。可以說,老倆口至今也搞不懂兒子為何會遠離,為何老是揪著過去不放。

對於王猛提及的上學和穿著問題,王父表示,讓孩子在大院學校上學主要是因為那裡的環境相對單純。選擇衣服上父母的確會幫其做選擇,“但也不是所有”。

至於在北京請親戚、在國外給兒子介紹一個朋友,在必要時候好有個照管,王父說“我們錯了嗎?這是要控制他嗎?”

王猛的母親也表示:“要說掌控,他17歲以後就不在我們身邊,現在34歲了,人生一半都在外邊,如果前半程我們在掌控他,可問題出在這後面啊。”

王父認為,兒子強烈的情緒爆發點往往都在其經歷不順的時候。他本身性格內向且帶著些軟弱,缺乏抗挫折能力。

“他是狀元,到了北大肯定會有比他更好的人,在大學的後期出現情緒異常。之後畢業工作也遭遇不順,又一次出現了情緒問題。再往後到美國上研究生,但後續在專業上出現了無法集中精力,學業出現困難時,也就開始認為是周邊的人有問題,同時在看了心理醫生後,把所有的問題歸結到了他從小到大的經歷上,遷怒于家人。”王父說。

王猛的同學小白,如果他只是簡單地躺在那裡哭天搶地抱怨原生家庭,今天你還能愉快地買買買嗎?

再說現在看起來如此成功的奧巴馬,父親是位黑人,在他出生後不久就離他而去。年僅兩歲時父母離婚,他跟著再嫁的母親來到遙遠的亞洲。之後是父親在車禍中去世,他回到美國由外公外婆撫養,母親再次離婚……

缺乏父愛、不斷遷徙動盪甚至可以說是糟糕的生活,完全讓他有理由墮落下去。可破碎的童年不僅沒有讓奧巴馬的內心崩潰,反而讓他學會了如何在糟糕的情形下看到積極的一面,如何從看似不堪的生活中汲取力量,變得堅韌、自製、理性、智慧,又極富同理心。

成年的奧巴馬從沒有怨恨母親,他在自傳 《來自我父親的夢想》中寫道: 在我的生命中,她(母親)是獨一無二的永恆。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最仁慈,最高尚的精神。我身上的所有優點都源于我的母親。

所以,那些面對人生困境的成年人,請你學會自己站起來,而不是只會拿原生家庭說事兒。